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了保障国家财政稳定和适当减轻农民负担的税制改革.改革的趋势是由"税丁口"向"税资产"过渡,大幅增加赋税中货币税收的份额,并最终以两税法的税改形式具体规定下来.新的税收制度加大了农业产业调整的力度,促使农民经营模式向多样化发展.与此相适应,由于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相对松弛,农民劳动力资源逐步成为流动的社会财富,农民日常生活和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家庭构成趋向大家庭和联合家庭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度地而税向度人而税的发展据《史记》记载:“自虞、夏时,贡赋备矣。”①说明中国古代的赋税及其制度起源于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古代,广义上的农村赋税包括贡纳、工商税、徭役、土地税和户口税等。本文只关注按土地或按人头征收的实物或货币这一狭义上的农村赋税。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上,农村赋税制度经历了度地而税和度人而税交替演变的复杂过程。在中国奴隶制时期,按土地征收的税赋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孟子》说:“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②。夏时的贡、商时的助、周时的彻,都是按土地…  相似文献   

3.
赋税和徭役是封建国家剥削和奴役农民的主要手段,是封建国家机器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首要前提。马克思说:“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封建统治者深知赋税的重要,“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宫禄食,庶事之费”。他们“强迫农民交纳贡税,并强迫农民从事无偿的劳役,去养活一大群的国家官吏和主要地是为了镇压农民之用的军队。”历代王朝都把赋役视作头等重要的大事,制订了各种严密的制度。明初的鱼鳞图册制度就是为保证赋税的征收而制订的制度之一。  相似文献   

4.
宋元赋税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建赋税,包括税和役两部分。战国时期赋税“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三项。只有粟米之征是土地税,是以经济为内容的税敛,其余两项则是按人或户征军需物料及直接服役的人头税。这是由奴隶社会的人身占有前进为人身控制初期的剥削内容,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此后的中国封建赋税就是在此基础上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自战国到明、清,最突出的是随社会的前进,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征赋税以经济为内容的比重逐渐增加,人头税相应减少,最后在封建社会临终的清朝前期,以“摊丁入亩”的形式将人头税全部摊入地亩,按亩课征。宋、元的赋税制度就是这个总变化中的一部分,明显体现着这个时期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其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春秋后期百余年间,各诸侯国一系列赋税改革,以鲁最典型。鲁宣十五年“初税亩”开其端,哀十二年“用田赋”终其果;“用田赋”即春秋赋税演变的最高标志。对“用田赋”真实内容的了解,既有助于对此前历次赋税变革实质的认识,更能标示终春秋世,赋税形态的程度以及在整个赋税演进中所处地位。古今学人,对“用田赋”的具体,已倾注大量可贵心血,但分岐至今亦仍严重。笔者择可而从,提出看法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1978-2006年中国农民负担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负担的演变经过凸显—加重—膨胀—下降四个阶段,农民负担变化的特点是由升—降以及税轻费重;农民负担上升的原因是多元的,主要是我国存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分税制的缺陷、农村税外收费泛滥以及县乡机构膨胀财政负担过重等;而农民负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家采取税费改革、财政支农惠农政策以及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等措施。要减轻农民负担,必须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有支农、惠农的政策,必须正确处理中央、地方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必须改变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严复在《原畜》按语中全面阐述了他的经济思想,本文仅对其中的赋税思想展开述论。(一)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一般赋税的四条原则。(1)义务原则:“一国国民,都须在可能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缴纳国赋,维持政府.(2)确定原则:“各国民应当完纳的赋税……不得随意变更.”(3)便利原则:“各种赋税完纳的日期及完纳的方法,须于纳税者以最大便利。”(4)防弊原则:“一切赋说的征收,须设法使人民所付出的,尽可能等于国家所收入的产严复对此极口称赞:“自有论税以来,无如是之…  相似文献   

8.
宋代赋税结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农业是社会的主要经济部门。宋以前的历代封建王朝尽管有关市之征,山泽之禁,盐铁之榷,但是,一般来说,这些赋税在整个国家赋税收入中不占主要地位。国家赋税无论是征发劳役还是征收实物和货币,都主要取自农业和农业劳动者。所以,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认为国之大事,食货为先。“农,食货之本也。”故杜佑作《通典》,首食货而先田制;马端临作《通考》,田赋为第一。然而,到了宋代,农业虽仍是社会最主要的经济部门,其赋税来源的组成结构却发生了变化:在国家赋税收入中占主要地位的田赋税,逐渐退居次要地位;原在国家赋税中无足轻重的商税、专卖税、矿税等则逐渐升居主要地位。本文仅就宋代赋税来源与结构,以及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秦自商鞅变法后的租赋徭役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租秦征收租赋的标准是什么?杜佑、马端临皆言“舍地而税人”。有的同志认为秦“田租的征收办法,是以一户(五口之家)有田百亩的假设,而按人户征收的”。其实,秦的赋税制度是既“税人”而又未尝“舍地”。一部分按人户征收,若户赋之类。而田租刍稿则是按四亩征收的。这可从如下事实看出。第一、出土秦律《法律答问》指出:已经向农民收了租,不报,叫做“匿田”:“弗徭使,弗令出户赋”,叫做“匿  相似文献   

10.
农村费税改革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它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这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稳定了农村基层政权。但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费税改革的实行客观上影响了乡镇政府财政收入,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乡镇财政更是“雪上加霜”。这很容易导致基层政府普遍的抵触情绪。农村费税改革已经远远超出经济范畴,并对乡村秩序、政治关系和权威结构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一、乡镇政府生存合法性面临的“两种危机”合法性指政治统治依据传统或公认的准则而得到人民的同意和支持。当人民对终极权威…  相似文献   

11.
1 9世纪至 2 0世纪初 ,俄国税制经历了从粗放到周密、从极为苛刻到相对温和、从征人头税到征财产税、从向农民和市民征税到向一切有收入者征税这样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 ,是社会制度变迁的缩影。直接税和间接税是国家岁入的基本来源 ,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内涵、征税对象及二者比例的变化导致了征税重心的变化 ,不断增加间接税是税收跳跃式增长的基本原因。征税从以农民为主到以企业主为主反映了税收理念的深刻变化。俄国税种的兴废、税率的增减并无定制 ,随意性较大 ,常使纳税人负担苦乐不均 ,但税收的持续增长为财政稳定和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增值税覆盖了除建筑业之外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则课征营业税。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税制显现出其不合理性。为进一步解决货物和劳务税制中的重复征税问题,完善税收制度,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按照建立现代型增值税模式,我国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这一改革对推动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初农民家庭收支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安福 《齐鲁学刊》2004,(1):98-10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农民是国家财富最基本的创造者和国家赋役的承担者,其家庭经济状况与社会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社会经济兴衰的晴雨表。在唐初均田制度和重农劝耕的政策之下,农民获得了较低的生产成本和宽松的生产环境。农民在完成国家赋役、保证自身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家庭收入还略有剩余。家庭收入的剩余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他们有条件去改善生活和扩大再生产,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为唐王朝的繁盛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农地集中和农业生产职业化是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逐利的基本条件,因此,"资本下乡"必然带来经济、社会和管理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土地经营权的变更、生产方式的转变和雇佣制度的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小农户"身份的蜕变和"大资本"功能的转换,管理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社会对劳动力流动的管理、政府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和农业企业对"职业农民"及农业生产的管理等方面.目前,在"资本下乡"引致农业生产体系转型过程中,还存在农民利益未得到充分保障、环境污染问题未受到充分重视等问题.应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农民与农业企业利益分配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应有权益,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5.
对房产持有环节开征房产税具有国际通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房产税改革是新一轮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国内主要城市的房产税改革方案及其财税效应分析表明:采用无差别税率征税方案的优势在于减少征管成本、确保居民纳税义务的公平性,劣势在于造成纳税人税负过重、不利于调节财富分配差距;而按住房面积采用递进税率征税方案的优势在于能够调节贫富差距、体现“量能负担”原则,劣势在于容易被纳税人投机取巧而逃避高税率和监管。权衡利弊,“每人享受一定面积的减免,根据住房面积大小、基于公告价值或评估价值按不同税率征收”的方案,可作为今后房产税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破除农民增收的体制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的力度,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力度,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力度,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彻底破除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的税、租、费错位,税租费体系不明晰;税种设置不合理,征税范围狭窄;税率设计欠科学,计税标准欠合理,从而限制了房地产税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为此,必须科学地确定房地产的税、租、费体系,合理地设置税种,规范房地产的税收体系;扩大征税范围,发挥房地产税的调控作用,科学地设置税率,发展和规范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8.
唐宋时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德宗年间两税法的正式颁行,标志着以租庸调为支柱的唐前期财政体系的完全解体,以两税法为核心的唐后期财政新型体系的正式确立,地方财政税收由国家统购统支改为“上供、留使、留州”的三级划分。北宋踵随唐代的两税三分制,但其内涵已迥然不同。对于茶、盐、酒等榷利,唐代为中央保留的直接受益税目,宋代则直到北宋末年才完全收为中央所有。对于地方两税收支的调控和管理,唐代主要通过两税预算的定额管理等措施,宋代则主要由派驻各路的转运使督责完成上供税收,地方经费也由朝廷统一控制与管理。唐代中央在实行两税三分制后,为保证国家税收与藩镇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北宋朝廷则在地方财政经历了颇为宽松的时期后,从真宗朝始逐渐加强对地方财政的挤压,直到徽宗年间一切财权收归中央的进程始告完成。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主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中,农民不仅是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是实践主体与价值主体的有机统一体。实现农民的主体地位,需要强化制度创新,确保农民的民主政治权利;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20.
企业偷税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偷税现象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为了有效地打击企业偷税行为,应加强对企业纳税行为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建立税收征纳博弈模型,分析税收征管环境对企业偷税行为的影响,讨论抑制企业偷税行为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