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单亲家庭是一种社会现象。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调适和培养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研究通过138对单亲与完整家庭子女的对比,以及对5个单亲家庭的个案调查,分析研究了单亲家庭对其未成年子女在心理方面的影响,指出单亲家庭对小学阶段儿童心理的影响尤为显著,还讨论了如何加强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离异家庭子女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矫正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在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样的特殊的社会现象。我国一向是为当代世界所公认的婚姻关系最稳定的国家,但近几年以来.同样也受到离婚浪潮的冲击,离婚率迅猛上升,而由离婚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尤其是残缺家庭子女的教育与成长问题,日益显得突出,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具有社会性的问题,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离异家庭子女常见的心理障碍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残缺家庭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型发展的温床,单亲家庭的特殊家庭环境其家庭…  相似文献   

3.
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受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利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以及倾向值匹配法分析家庭结构缺失,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形成对子女教育获得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完整家庭相比,单亲家庭的形成不利于子女的教育获得;抚养人教育水平以及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并不能消除这种不利影响;单亲家庭对男性子女教育获得的负效应大于女性子女;与单身父亲家庭相比,单身母亲家庭能够显著促进女性子女的教育获得。此结论对于提高家庭教育特别是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家庭暴力与子女的人格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暴力是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也是婚姻及家庭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家庭是子女人格形成的重要环境,若实施家庭暴力极易造成未成年子女的人格障碍。家庭和学校应为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社会离婚率不断上升,相当一部分孩子成为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素质差是单亲家庭子女的一大通病,由于心理障碍而造成的社会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重视家庭离异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生群体中,单亲家庭子女的比例在不断上升,父母离婚或者其他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很多家庭不完整。本文从对大学生群体中的单亲家庭学生的角度,分析在高校中如何做好单亲家庭学生的正确引导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度过较为困难的人生阶段,正确处理自身以及家庭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里所说的全体学生自然包括了一些“特殊”的学生,如单亲家庭的孩子。何谓单亲家庭?《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定义的:单亲家庭:指孩子随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的家庭。这里有离婚后只随一方生活的,一方长年不在身边的等,但还有一种情况也可归并为单亲家庭范围之内:父母外出打工或父母亡故,随亲属生活的孩子。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小缺少父亲和母亲的爱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子女大批出现,校园中单亲家庭子女数量也逐年上升.由于父母的离异给子女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使一些学生在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障碍或不良行为,同时也会给学校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与管理,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也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单亲”家庭在法国成为社会科学家的研究对象已有十多年。属于单亲家庭范畴的是那些从来没有或者目前没有配偶、并且至少养育一个孩子的人们。不属于这个范畴的有:1.在丧偶后重新结婚者或者初婚者(已有非婚生子女);2.不与自己的子女共同生活者;3.子女已婚者或者未满25岁的未婚者。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单亲家庭家长的是鳏夫、寡妇、非婚生子女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学视野下的单亲家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人们家庭婚姻观念的转变,离婚率的迅速上升,单亲家庭也日益增多。在社会学的视野下,单亲家庭作为一种特殊的家庭形式,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但是因为社会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滞后性,从福利到舆论,社会都没有为单亲家庭提供和完整家庭一样的待遇,以致给子女、父母以及社会都带来了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从小就受到东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他本人则是最崇拜《道德经》中道家的对立统一思想,这一思想一方面体现在小说中人物自身性格的矛盾以及最终超越矛盾后的统一,一方面体现在小说中不同人物之间性格上的截然对立和最终达到融合统一。黑塞的小说尽管题材不同,情节各异,但关于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可以说是其小说中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2.
古彝文献《玛牧特依》蕴涵着丰富的幼教思想,是指导彝族传统家庭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经典著作。书中对不同阶层家庭的儿童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教育要求,在教育活动中,提倡早期教育、依龄施教和学以致用,强调父母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这些优秀的幼教理念,至今对彝族社会家庭教育起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许多华人移民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品行要求很严,期望他们日后事业有成,帮助家庭发财致富,并为父母养老送终。然而,在华人移民家庭中维护中华传统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执行此类家教并非易事。原因是父母为外来移民,而子女则在美国本土生长,两代人同化的取向和速度都不同。家中不仅充满任何家庭中常见的父子两代的代际冲突,也充满移民家庭特有的跨文化冲突。本文研究了美国移民家庭的代际关系与跨文化冲突问题,着重探讨矛盾重重的华人移民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如何处理复杂的、不断变动的家庭关系以及移民父母如何选择轻重缓急的策略,依靠社区的力量来确保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家庭理财对家庭本身以及对社会稳定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证券投资市场上存在负的信息外溢性是好的制度设计缺失的表现,导致了家庭股票投资的亏损。论文对2013-2015年间家庭中小投资者获得的信息外溢性奖金的分布状况做了测度分析,指出家庭也要面临股票投资困境带来的幸福侵蚀效应。另外,城市家庭巨大的购房压力迫使家庭在子女的婚姻中采用"门当户对"选择,家庭的创业投资也与经济制度以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内在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与蘩漪都是家庭悲剧中的牺牲品。通过对安娜与蘩漪的个人悲剧、家庭悲剧、爱情悲剧的描摹,作家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现实社会的图景。安娜的悲剧是对贵族资产阶级上流社会虚伪道德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愤怒控诉;蘩漪的悲剧则撕开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肌体上的脓疮,暴露了旧中国封建家长专制家庭的罪恶。安娜与蘩漪在自由和爱情面前都显得那么叛逆。从安娜与蘩漪的身上,我们看见了跨时代和跨国界的两位女性为了爱情而进行的不息反抗,尽管他们的爱情都是以悲剧收场,但她们特有的美和悲剧力量却始终撼动人心。  相似文献   

16.
离异家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对儿童心理健康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这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将儿童的心理灾难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是学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学校应从离异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的解体而存在着心理上的问题这一角度出发,来探讨采取什么样的学校教育策略来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家庭和谐状况的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论是由姻缘、血缘还是亲缘关系走到一起、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一家人,由于有着某种利益冲突而表现为一些不和谐,七个因素是导致家庭不和谐的主要成因:夫妻感情不深、夫妻价值观不同、夫妻性格各异、家庭伦理道德缺失、家庭传统观念严重、亲子教育方法不当和婚姻家庭中的方法与技巧缺失等。最终形成由7个层次、15个指标构成的家庭和谐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家庭轿车时代正在降临。围绕着如何发展中国的汽车文化这一热点问题 ,可谓众说纷纭。通过对家用轿车发展史的解读 ,对中国和美国在制度、观念文化和自然状况上的差异分析 ,以及汽车对人类和环境的负效应、人类环保意识等问题的探究 ,提出了中国不能克隆美国的汽车文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社会经济地位和生育之间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阻碍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为探讨当代中国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境)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从农民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亲生子女数量的影响和亲生子女数量对农民后来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两个角度,构建了理论模型,在2015、2016年分别对湘中和豫东农村1418、1416个户主家庭进行了调查,以各个家庭的子女数量为因变量,自变量分别为各个家庭当前社会经济地位、户主父亲以前的家庭成分、户主性别、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等,对这些因素进行有序probit回归和研究。研究发现,无论在湖南农村还是河南农村,家境较好的家庭子女数量也较多,反之,家境较差的家庭子女数较少;假定子女数量真的影响当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回归分析表明,子女数量对当前社会经济地位存在着正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农村“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说法不符合事实,农民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生育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某种程度上的代际转移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江苏苏南农村790户一孩和二孩家庭的入户调查及数据分析,比较了两类家庭的基本人口学特征,讨论了两类家庭收入水平与结构、消费水平与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类家庭在家庭总收入和总消费支出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一孩家庭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均显著高于二孩家庭,家庭小孩数是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通过比较两类家庭的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发现,二孩家庭中的贫富差距要大于一孩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