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旺全 《老年世界》2008,(12):36-37
炎热的夏季是治疗慢性疾病.尤其是调养冬季常见呼吸道疾病的最好时机.也就是中医常说的“冬病夏治”。历来中医理论重视和强调未病前的调养调护,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重视在缓解期增强人体内在的抵抗力.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改善引起疾病的体质状态.达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理想治疗境界。如冬季常复发的慢性疾病及一些阳虚阴盛的寒性疾患.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府部门已在上海、浙江等地正式启动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决心在全国建立一套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两节”正逢天寒地冻的隆冬时节,那么,三九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武月萍博士说,中医养生遵循“天人相应”的自然法则,三九天除了要顺应冬季自然界阳气收藏的自然规律、坚持“秋冬养阴”的原则外,还要辅助养阳,顺应自然界阳气始生但还不够强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党风廉政工作不是单独存在的,需要社会、单位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协调配合。加强党风廉政工作,有利于教育和挽救干部.预防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本文试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试述治未病与党风廉政。  相似文献   

5.
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贯穿于学生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必须在学校和医院营造良好的医德环境,教育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德。本文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浅谈“治未病”思想在医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笑谈 《当代老年》2010,(2):46-46
“未病先防”是中医保健的理念之一。下面请有关专家为大家介绍一种颈椎保健操:  相似文献   

7.
正更年期妇女潮热、盗汗、失眠等不适症状以及起伏不定的情绪变化会使其"内外"交困,苦不堪言。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刘继洪主任医师介绍,中医认为"肝藏血,主情志",女子到了更年期,肾气渐衰,天癸将竭,以致肝失所养,郁而不畅,出现情绪喜怒无常等各种不适症状。因此,调治更年期综合征,可从疏肝理气、培元固肾入手。更年期女性除了注意饮食清淡,作息规律,保持乐观情绪外,还可以通过做一些健身操来进行保健。治未病中心自创了一套理气培元功,在临床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治未病"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的理解和具体实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通过科学严谨的制度管理,长期浸润的党员教育,规范有效的防控措施,建设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党风建设和监督体系,是我党固本清源、标本兼治的重要策略,也是加强执政党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令人愉快的食品”──香蕉熊海琳中医认为香蕉味甘、性凉,能养阳润燥,生津止渴,滑肠,可治胃阳不足、咽干口渴、热伤津液、烦渴喜饮、肠燥便秘、大便于结、痔疮便血等症。据分析,每百克香蕉,含水77.1克、蛋白质1.2克、碳水比合物1995克,可产生热量88...  相似文献   

10.
吕斌 《老人世界》2013,(5):48-49
春天主“生发”治和养“双管齐下” 中医养生遵循“天人合一”,即根据自然规律作息调养。春天属于万物生长的季节,人体也不例外。中医传统的“四季养生”认为:春主生发,夏主生长,秋主收降,冬主蛰藏。意思是春天,白天开始逐渐变长,阳光也越来越充足,阳气生发。体内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加快,营养物质更多、更容易进入到表皮微循环系统,毛囊和毛发的生长得到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王继慧 《现代妇女》2013,(12):I0010-I0011
针对因有人声称中医理论缺乏“科学实验数据”支撑而可能导致对中医学术的一些误解,作者追溯了“科学”一词的语义渊源、其于近代西方社会背景下的重视实验数据的内涵特点。以及在中国被附加的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新内涵,接着分析了“科学”一词在现代阐释中语义扩大和关照人文的特点。在综合考察“科学”各个时期的内涵及其与价值关系问题后发现.发现人们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误解的原因在于对“科学”一词近代内涵的固守,而没有注意到现代“科学”的崭新内涵.对中医学术产生了不利影响。而基于现代“科学”观念,人们对中医学术价值认知不必束缚于实验数据一个方面。现代“科学”将为世界真正了解和尊重中医学术理论和实践价值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对中医学术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邹新元 《老年世界》2008,(12):35-35
夏季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中医称之为“天地之交”,脏腑组织及阴阳功能容易失调.很容易“上火”。所以,夏季养生注意防“火”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刘江妹 《老年人》2006,(9):56-56
祖国医学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古训,也就是防重于治的道理。要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就必须积极防治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充分证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等等,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高血压:高血压本身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也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无论是收缩压增高还是舒张压增高,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特别是收缩压增高、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增大者,影响更大。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适当运动以及药物治疗等办法控制血压,可显著减少高血压对…  相似文献   

14.
秋去冬来,又到了萝卜集中上市的季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自古以来,中医和民间就有“萝卜治百病”之说,萝卜可以称得上是冬季养生的首选食材。过去在我们老家,萝卜不仅是过冬的当家菜之一,更被人们看成守护身体健康的“平安菜”。  相似文献   

15.
亚健康状态,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是气,一是虚。中医外治,就是通过“内虚外补”的方式,对人体进行有效的调理。具体来说,就是疏通气瘀,滋补脾虚、肾虚、血虚,让身体功能恢复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6.
我今年87岁。在我81岁时.身体已很糟糕了.贫血、眩晕.喘气都费劲,脸、手都是惨白的。中医说我“胃气过度”。我胃一直不舒服.吃药效果也不好.肚子胀得大大的.人家起外号叫我“大肚”。  相似文献   

17.
广东化州中医执业医师(化州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社科院特邀研究员)董草原,历经四十余年艰苦探寻和实践,创建了“阴阳力致癌一治癌理论”,并取得了卓著疗效,临床调治各类癌症,缓解了许多癌症患者的病痛,成为民间广为称赞的“抗癌专家”。  相似文献   

18.
饮茶之益与饮茶之道翁伟强茶叶又称“茗”,品茗便是饮茶。中医认为茶味甘苦、性微寒,有消食下气、泻热清神、明目益思、除烦去腻、祛暑解渴、利尿解毒等作用,所以既作饮料,又是良药。治风寒头痛名方“川芎茶调散”,以茶调服,即取其“清神明目”之功。现代药理分析表...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少年白头多是胆经气血不足所致.所以,对于深受白发困扰的青少年而言,先要疏通“管道”。胆经气血充足,“华发早生”的烦恼也就没有了!  相似文献   

20.
1978年,何裕民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便在这所学校任教.并先后成为我国最年轻的中医副教授、最年轻的中医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国家重点建设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他执着于中医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并将在未来社会大有可为。他说,这是他终生的追求。因此,他曾被评为全国杰出青年中医、上海市劳动模范等.人称“劳模教授”。为了验证和发展自己的观点,他曾创办上海民生中医药研究所、上海民生健康服务中心,在肿瘤中医治疗与康复、亚健康状态调整等领域进行了许多探索,并在国际上最早提出了“零毒化疗、整体抑瘤”的肿瘤治疗观,他甚至还给自己最新研制成功的一种中药抗肿瘤产品命名为“埃克信”。他说,他要做既有科学精神、又有民族情感的中医药探索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