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古文论发展到清末王国维、况周颐的词论止,已完成它在批评史上的最后一笔。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入手探索中国古文论发展的轨迹,总结两千年来文论发展经验的文章浩如烟海但对与王国维同时的况周颐却冷眼相待,研究论文屈指可数。这种研究的倾斜固然说明两者在古  相似文献   

2.
李小兰 《理论界》2010,(2):139-141
《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令人瞩目。本文从批评文体的角度进行观照,认为它们的文体皆是王国维自觉批评意识下的主动选择,指出《红楼梦评论》的颇受指摘与《人间词话》的备受赞誉与它们使用的文体密切相关,并从正面比较和反面假设中揭示《人间词话》的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间词话》与《红楼梦评论》不仅是中国现代诗学的开端,而且都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文论形态的诗学文本。“红楼”痴情,“人间”寸心,同系于叩开中国现代诗学之门。这是《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在中国文论史上的共同意义和价值。《红楼梦评论》阐释的是一种新的文学观,而《人间词话》所演绎的则是一种新的鉴赏批评标准,这是二者诗学意义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美学、文论研究专家。祖籍湖南省津市市。194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中文系。解放前曾参加中共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做过报社编辑、中学语文教师等职,后任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等。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研究,曾发表论文三百余篇;尤其在王国维诗学的综合研究与资料的整理、校订与辑佚方面有突出的贡献。代表作《王国维诗学研究》以其翔实丰富的资料与敏锐的洞见,以及兼顾中西方诗学传统的广阔视野,成为国内新时期以来一部较早对王国维诗学展开全面研究的创新力作,列后起的研究有深八的影响;其《新订<人间词话>、广<人间词话>》是目前王国维诗学最完备的读本;另外还有《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 《王国维学术文化随笔》行世。作为毛泽东诗词早期研究者之一,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就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有较广泛的影响。在论文方面的代表作有《刘熙载的美学思想初探》、《王国维与我国近代启蒙思想》等。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境界说”以及以此为基础理论阐发的批评实践中归纳的重要理论 ,其实都围绕着一个评论基点核心 ,并以此为贯穿《人间词话》文学批评的精神 ,这就是真切与自然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起源很早,自从文学出现,也就有了关于文学的思考。古人一边从事着文学的创作,一边议论着文学本身,自先秦至近代,中国文学拥有数量众多的经典作家作品,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和大量的理论批评著述,从孔子到金圣叹,从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即是:中国古代文论课程讲的就是中国古代关于文学的论说。用现代的人文学科术语将其叫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在中国古代,对于文论这一对象的认识有一个过程,随着文论自身的发展,对它的认识也逐渐明确…  相似文献   

7.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继《红楼梦评论》之后写的另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境界说”是此著作的中心论题,也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其文学批评以190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王国维接受西方美学新概念,直接用于文学批评实践。后期,主要继承中国传统并吸收西方美学思想因素,融合贯通化为他的美学思想营养,创立了以“境界说”为核心的美学理论。以下就王国维的“境界说”对中西美学思想及其批评方法的继承、融合与发展谈几点浅见。一、“境界说”基本理论内涵及其构架《人间词话》分为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8.
《(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是国内王国维研究权威陈鸿祥先生的新著。其突出的特点是,从东西文化的比较视角、现代与传统的张力场中,对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人间词》,给予了一种新的注释和新的阐述。并在这宏阔的综合注评中,给《人间词话》《人间词》的文本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起到了迄今为止对《人间词话》《人间词》的当代注评的总体叙述的惊人效果,为我国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人间词话〉〈间词〉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是国内王国维研究权威陈鸿祥先生的新著。其突出的特点是,从东西文化的比较视角、现代与传统的张力场中,对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人间词》,给予了一种新的注释和新的阐述。并在这宏阔的综合注评中,给《人间词话》《人间词》的文本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起到了迄今为止对《人间词话》《人间词》的当代注评的总体叙述的惊人效果,为我国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王国维一生在文艺研究与创作上有三大贡献,即“论”“话”“考”。“论”为第一个…  相似文献   

10.
程世波 《天府新论》2005,(4):123-126
对"失语症"的讨论,我们可以回溯到<人间词话>那里.<人间词话>建构了以"境界"为核心的理论系统,但它的出发点与根基却是人间情怀.正是深厚的人间情怀,使得<人间词话>从中西文论简单的二元对立中超越出来,进入现实的人生层面.王国维以及五四时期的学人,对待外来文论,以严肃的心态"热心为之";而上世纪80年代后的学人,更多的是游戏成份,理论在他们这里,最多不过是由理论到理论的旅行而已,尽管他们有时也会表现出人间关怀,但那早已无关痛痒而变得贫乏与无聊.其实,这就是为什么"失语症"一说会在今天提出来的缘由.可以说,"失语症"无意间洞穿了当今学人失去了自己学术出发点与根基之后的尴尬.如果我们还试图重建中国文论的话,回到现实人生,展现真切的人间情怀依然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彭玉平 《学术研究》2008,19(2):132-138
王国维<人间词话>自1908-1909年之交在<国粹学报>发表之后,在近20年时间内波澜不惊,1926年俞平伯将其标点由朴社单行后.则借助于王国维国学大师的身份而迅速进入学术视野.俞平伯的<重印人间词话序>首次对<人间词话>的核心范畴及其丰富意蕴作了高度评价,并通过后续著述中的征引及评论,体现出其对王国维词学思想细腻而准确的认识.俞平伯对<人间词话>的标点和评论,大体上奠定了<人间词话>学术史的发展方向,标点本<人间词话>的通行,也促进了对王国维词学文献的增补、校订和笺释,这为此后的<人间词话>理论研究和<人间词话>的经典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五则是针对李姐及其词作的人们对这五例词话的认识分歧很大。本文以这五则调话为基本材料,力求全面客观地探讨王国维《人间词话》对李煜及其词的评价问题。王国维紧紧把握住李煜词情感底蕴与哲理内涵,挖掘其深广的抒情境界,特别注意挖掘其根源与成因。我们承认,王国维的阐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结论也并非无懈可击,但在方法论上却可以给我们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的几次学术批判中,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都免不了成为围攻的目标之一,它被贬低为西方美学家康德、叔本华、尼采学说的中国版,被扣上唯心主义、唯美主义的帽子。粉碎“四人帮”以来,情况有了变化,出现了几种说法,各举一例如下: 第一种说法:认为《人间词话》的“观点仍然是从唯心论者康德、叔本华、尼采那里移过来的”,“他的‘境界’说的基础仍是唯心论”,“不能说是唯物论”,不过“由于王国维治学态度的谨严,摸到了艺术创作的某些规律,因而使他获得了一些正确理论”。(雷茂奎:《<人间词话>‘境界’说辨识》,《文学评论丛刊》第3辑)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等文学批评论著作中寄寓了自己的文体观念。本文从文体因革论、尚情论、尊体论三个方面来讨论王国维的文体思想.并尝试从新旧学术思想交替与融通的视角,分析王国维在近代文体批评方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的思想博大精深 ,见之于文论方面 ,最重要的便是《姜斋诗话》 ;王国维之论文学 ,为世人所推崇 ,典范之作自然要算《人间词话》。船山论诗拈出意象 ,观堂说词标举境界 ,说法虽然不一 ,然而细加探究 ,即可看出二者的联系。本文即从二人论诗境、妙悟、诗法观点的一致性来阐释二者的传承关系。一、诗歌意境诗境是《姜斋诗话》与《人间词话》所论述的核心问题 ,前者论意与象 ,后者论境界 ,但二者都从诗中的情景谈起 ,其中不无关联。王夫之以为诗以“意”为主 ,强调情景的一致性 ;王国维则从“境”入手 ,主张诗中情景的自然融合。说情景一致…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的词学批评很少涉及易安词,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王国维刻意建构的批评格局有关。王国维特殊的人文经历使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词话“助闲谈,资考证”的传统范式,在词学观念和取舍尺度上均表现出批评和思辨的自立。其关于词学的“探本之论”,实现了词学从单纯的文艺鉴赏到纯粹的文论批评的根本性转换。  相似文献   

17.
告别西学方法与中国文学对象的百年错位,返回彼此契合的逻辑正态,这是检测20世纪中国文学学术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王国维作为现代学术先驱,在1904—1908年间,留下了从《红楼梦评论》之错位到《人间词话》之反正这段学术史曲折。错位的症候在于,当他让叔本华(方法)牵着中国文学(对象)的鼻子走时,对象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被牺牲;反正的秘诀则是,他把西学原型的若干思想资源重铸为契合对象的思辨方法,这在学术上属于高难度的动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人间词话》中的批评术语分为传统的批评术语、外来的批评术语和王国维自己创造的批评术语三类。通过对这三类批评术语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概括 ,揭示出这些批评术语虽然表面上看来是传统的 ,但是却融进了一些西方的文学、美学观念 ,因此已经不同于传统的文学批评 ,体现出由古代向现代转换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孟洋 《北方论丛》2012,(3):21-24
王国维《人间词话》标举"境界"说,并推崇纳兰性德为有清一代"独得意境之深"的重要词人。王国维不仅于词学批评上对纳兰抱持赞赏与接受态度,而且在词体创作方面也接近纳兰,尤其以袭用纳兰词中"人间"意象为其创作接受的鲜明标志。二人赋予"人间"意象以丰富深邃的意蕴内涵,既有对男女爱情的讴歌,也有对历史兴衰的忧嗟和对世态冷暖的鞭挞。王国维从纳兰词中汲取了丰厚的创作养料,同时也激活了纳兰词中富有时代特性的生命细胞。  相似文献   

20.
从被忽略到强势进入学术领域,再到成为祛魅的对象,转而到当下又被奉为词学经典,《人间词话》经典化的百年历程是一个不断被阐释和建构的历程。对这个过程进行细致地考察,能展示王国维和所处时代之间的对话、接受者和中西文化的对话、接受者和王国维之间的对话、接受者和所处时代之间的对话的机制,有助于理解《人间词话》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理论错位、语境错位、解读错位而带来的阐释的冲突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