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洪仁玕颁布的《资政新篇》等一系列法令性文件的综合分析,系统阐述了洪仁玕近代化思想的基本内容,重点剖析了洪仁玕在引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建立近代民主政治和法制方面的主张,指出了洪仁玕思想的进步性、科学性及存在的不足,阐述了它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论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家本(1840—1913年)字子惇。号寄(?),清末浙江归安(今吴兴)人。1883年(光绪九年)中进士,留刑部补官,遂专攻法学。曾任天津、保定知府,山西按察使,刑部右侍郎等职。自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起,兼任修订法律大臣,同时又先后担任刑部左侍郎、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法部左侍郎等职,直至清朝灭亡。沈家本精心搜集我国古代法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考订。建议废除凌迟、枭首、戳尸、缘坐、刺字,笞杖等一系列酷刑,禁止刑讯逼供,并用修订的《大清现行刑律》取代《大清律例》;又参照西方及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刑律,研究制订适合君主立宪政体的《大清新刑律草案》  相似文献   

3.
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领导人,洪仁玕被认为是中国近代特殊教育的思想启蒙者。在他向洪秀全呈交的资本主义施政纲领《资政新篇》中,他提出了诸多特殊教育的思想,如把残疾人的教育纳入和谐社会体系、制订相关的法律、开展职业教育等。这些思想对我国近代以来的特殊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洪仁玕为了挽救革命危局,达到"重振天国"的目的,提出了一系列的法制思想.洪仁玕的法制思想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产物,体现出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洪仁玕的法制思想不可能在现实中完全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了解洪仁玕的法制思想,对于实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资政新篇》是一八五九年洪仁玕由香港到达天京后,根据当时的“时”和“势”,向洪秀全提出的一个统筹全局的建议书。在这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诸方面的纲领性文献中,洪仁玕冲破落后狭隘的思想巢臼,大胆地提出了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学习西方国家先进文化思想、科学技术,在中国建立近代工业体系的一系列措施,表现了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满腔热情和革新精神。 洪仁玕(1822—1864年)是洪秀全的族弟,也是出身于中农家庭的知识分子。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接受洪秀全革命思想的影响,成为拜上帝会最早的信徒之一。一八五一年,洪秀全在金田起义时,他由广东赶来参加,因太平军已转战永安,没有赶上起义队伍,折回广东。后来清朝反动政府搜捕洪秀全的家族和信徒,他避居香港。一八五四年,他到上  相似文献   

6.
洪仁玕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他眼光之远大,思想之新颖,大大超过了他的同辈,达到了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高峰。他的智慧集中地反映在其代表作《资政新篇》等著述和诏谕中所提出的“新政”。洪仁玕的“新政”,是在他到达天京总理朝政以后,从发展资本主义目标出发,对太平天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制以及外交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立政方策和所进行的改革。这些主张和改革,跟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跳出了国界们农民意识的局限,抛弃了《天朝田亩制度》农业社会主义的空想。为太平天国开拓了一条新路。它力图通过推翻清王朝的革  相似文献   

7.
洪仁玕的著作《资政新篇》,学者多认为是中国近代化的最早计划,国外学者苏均炜、濮友真和邓嗣禹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对此有所论述。这段笔谈所介绍的洪仁轩的佚著,如果确实存在,很可能是《资政新篇》的姐妹篇。太平天国于1860年6月2日占领苏州后,立即从外交上、军事上为东进作准备。李秀成几次致书在上海的外国使领,洪仁玕利用与西方传教士的渊源也积极活动。7月21日,即太平天国庚申十年六月十一日,洪仁玕致书在上海的英国教士艾约瑟,邀请他到苏州会面,“以便面倾一切”,信末附言:“另附新书一本交先生一览。”同时,李秀成也致书艾约瑟和另一英国教士杨笃信,告以洪仁玕已到苏州,邀请他们来访。洪仁玕、李秀成的去信都送到了。李秀成的信现存英国。不知什么原因,洪仁玕去信的原件却仍在中国,现存广西博物馆(《太平天国革命文物图录》和《太平天国文书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群体中,洪仁玕、容闳、冯桂芬具有典型性。三人都较早提出过比较系统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良方案。由于三人的政治生涯不同,三人思想的社会影响也有区别。洪仁玕的思想昙花一现,对太平天国没有太大的影响;容闳的思想作用于洋务派,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冯桂芬既是洋务派的重要理论家,又是洋务运动的积极实践者,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沈家本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卓越的法制改革家,毕生从事法学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活动,建树卓著;沈家本凭借其过人才华,独到见解,主持翻译了大量外国法律和法学著作,将西方资本主义的法律原则、法律制度引人中国,对中国固有法律进行了全修订。沈家本的法学思想极为丰富,本文仅就其中最宝贵,也最富特色的部分—一“会通中外”的法律观加以评析。沈家本“‘会通中外”的法律观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沈家本出生于国家举步维艰的1840年。这时,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已走到穷途末路,帝国主义用鸦片和武力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开…  相似文献   

10.
洪仁玕(1822—1864年)是天王族弟、最早的拜上帝会成员。金田起义后,他数次投奔太平军均未达目的,遂避走香港。1859年4月,他设法从香港辗转而到天京,被天王封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理朝政。1861年因安庆重镇失守被革职。 1864年7月,天京陷落,洪仁玕护幼天王出走,准备会合各路太平军余部重振革命大业。同年10月,在江西石城不幸兵败被俘,11月就义于南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洪仁玕慨然表示“今予亦只法文丞相已”,大义凛然。洪仁玕自幼饱读经史,在香港期间对西方资本主义有所了解。他对太平天国革命颇多建树,而思想文化方面的贡献则更为突出,本文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以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11.
对于洪仁玕《资政新篇》中现代化举措的来源及其现代化观念的根源,学界一直缺乏详尽的追究。仔细考察《资政新篇》所受当时新教传教士中文杂志及书籍的影响,可以揭示贯彻在《资政新篇》背后的新教文明观和现代化观念。《资政新篇》中的思想观念,主要来自洪仁玕在香港和上海时期对"洋社会"的接触,以及对世界发展大趋势的了解。《资政新篇》之新,正在洪仁玕比一般的中国人更早地了解世界时势,并预见到了在中国即将出现的情形。  相似文献   

12.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1859年他几经周折来到了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他向天王洪秀全提出了他的施政纲领——《资政新篇》,雄心勃勃,企图通过改革“与番人并雄”①。本文主要是通过剖析洪仁歼的改革,进行历史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洪仁玕提出的“防意如防城”、“胜惑即胜敌”这一思想出发,从新的角度研究了洪仁玕的思想,论述了洪仁玕“防意胜惑”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详细地阐述了洪仁玕面对后期太平天国思想领域的严峻形势,为收拾世道人心,稳定政局,抵制封建腐朽思想的腐蚀和诱惑,提出的一整套“防意胜惑”的有关方策。文章认为洪仁玕“防意胜惑”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太平天国革命理论,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洪秀全1853年颁刻的《天朝田亩制度》和洪仁玕1859年提出的《资政新篇》,实质上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的两个施政纲领。虽然它们都未付诸实行,但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史料来研究,还是颇有意义的。本文试从经济方面就两者的发展方向提出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律近代化,即从古代传统封建法律向近代资本主义法律转型。中国法律近代化是从清末变法修律开始的,沈家本、伍廷芳等是中国法律向近代资本主义法律转型的最早实践者。而在此前约半个世纪的洪仁 ,却是在思想上主张中国法律近代化的第一人。其主要内容与基本表征是:一、由人治到人治与近代意义上的法治相结合;二、由法律保护封建自然经济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三、由刑、法、律到法律,由专制主义、惩罚主义到人道主义、法治主义。  相似文献   

16.
晚清法学大家沈家本从早期"以律鸣于时"到晚年"会通中西",不仅反映其本人独特的法思想发展轨迹,而且实乃近代中国法律演进的缩影。传统律学家的身份和"务期中外通行"的修律时局,使当时年事已高的修律大臣沈家本不得不纠结于"迥殊"的中西律法之间,也正是在这种艰难的思想之旅中,沈家本努力探寻着近代中国法律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者。他在 30年的法律实践过程中 ,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法学功底。同时 ,他思想开放 ,虚心学习西方近代法学理论 ,融会贯通 ,形成了自己的法学思想。他在法学理论、法学研究方法、法学实践等方面都提出了与中国古代法学1有质的区别的新思想。这些思想对扭转长久以来知识界轻视法学 ,忽视法学教育的风气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推动了我国法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8.
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洪仁玕不仅文化水平高、见多识广、有卓识,而且是最具新思想.容闳在《西学东渐记》中说:“盖千王居外久,见闻稍广,故较各王略悉外情.即较洪秀全之识见,亦略高一等.凡欧洲各大强国所以富强之故,亦能知其秘钥所在.”他的《资政新编》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其中确有真知灼见,以致连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也认为“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能静居士日记》)  相似文献   

19.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者,他在三十年的法律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法学功底。同时,他思想开放,应心学习西方近代法学理论,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法学思想。他在法的概念、法的起源、法的作用、法与道德的关系、法学研究方法、法学实践等方面都提出了与中国古代法学有质的区别的新思想。这些思想对扭转长久以来学术界轻视法学,忽视法学教育的风气发挥了重大的影响,推动了我国法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0.
洪仁玕与太平天国历法的“改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仁玕阐述了太平天国颁行天历主要有“醒愚俗”、“定民志”、“正农时”三个目的。针对天历不合天象、有失农时的缺陷,洪仁玕对天历作了一次较大的“改订”:一是改订“岁实”,二是欲制定一标准物候历来“裁定耕种”。洪仁玕对天历的“改订”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