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末言情小说上承明清世情小说,下启民初言情小说,是世纪之交小说体例与观念过渡的重要时期.清末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对小说家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清末言情小说形成了"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等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这种主题模式虽然流行很短,但在近代小说转形史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同时,它也为社会言情小说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言情小说是通俗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它是小说兴起之初就出现的小说类型,影响深远.英国是言情小说的摇篮,从本世纪60年代起,具有悠久历史的英国言情小说在继承了早期言情小说的特点和模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曾有论者将鲁迅的"故事新编"和李碧华的"故事新编"予以比较论述,认为李的作品在语言风格和对于人性、世界的犀利透视上和鲁迅有所相似。然而,李碧华毕竟是置身于现代社会一个大都会的作家,她的文学观也深深地印上了那个社会与城市的烙印。所以,金钱、权力成为了她笔下常见的诱惑之物,很多的对于人性真诚度的怀疑也在笔下流露出来。现代的思想借古代故事的躯壳来表现,让很多读者有了感同身受的体验。作者以《青蛇》的创作特色为切入点,分析香港言情小说作家李碧华"故事新编"小说的创作特色,揭示李碧华的言情小说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4.
言情小说虽然历史悠久、作品众多,但言情有余,表现社会不足;而社会小说则注重政治功利性,缺少言情的成分,清末民初的社会言情小说则弥补了两者的不足,将言情和言社会完美结合起来,开创了小说的新形式,具有不可否认的文学史意义。在晚清民初动荡的政治形势下,社会言情小说区别于同时期的其它小说,在文学史和时代史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首创意义。  相似文献   

5.
台港言情小说文本中存在着大量的病理学现象,在小说人物的身上则主要表现为病态人格。这些病态人格主要分为嫉妒性人格、依恋性人格与复仇性人格。台港两地言情小说在表现这些病态人格上各有特点。台湾言情小说侧重于描写恋人之间激烈的情感冲突,对女性在恋爱中所表现出的病态人格表现得更为详尽;香港言情小说则将笔触伸向了激烈的社会竞争,通过社会的冲突来表现现代都市男女身不由己的恋爱特点。  相似文献   

6.
文学创作作为一个过程消融在产品——文本之中,又以接受活动作为它的延伸。小说文本的完成是创作过程的终点,同时又是接受过程的起点,而在读者接受过程中,小说结局的影响和作用尤为重要。从读者接受的角度论述小说遗憾结局的类型及其审美效应,以此为小说创作和小说鉴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小说类型理论与批评实践——小说类型学研究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说类型是一组时间上具有一定历史延续、数量上已形成一定规模、呈现出独特审美风貌并能在读者中产生相对稳定阅读期待和审美反应的小说集合体。小说类型中那些具备相当的历史时段、具有稳定的形式和内涵样貌、具有一系列典范性作品的小说样式叫做“类型小说”。中国现代小说发轫之初,中国文论家、创作家们就开始了对小说类型理论的关注和对类型小说创作理论的研究,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的“阶层化”带来了“小说类型化”的新趋势。研究小说类型理论、发展类型小说批评是深入认识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要求,也是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类型化新趋势的现实要求。小说类型研究的范围包括小说分类问题研究、类型更替及演变规律研究、类型关系及等级研究、“类型批评”实践等诸多方面。当前建构中国小说类型学要从综合性、体系性、原创性、实践性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秋海棠》作为1940年代通俗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被冠以"民国第一言情小说"之称。作者秦瘦鸥以平民视角展示了世相人情,借伶人秋海棠的人生经历,对近代社会进行细致描摹,抒发了呼唤尊严的家国情,也呈现了生活悲喜的人世情。该作品兼具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对当今类型小说的创作与开发亦有启发。  相似文献   

9.
言情小说发展到清末,表现出了言情有余言社会不足的弊端,而此时的社会小说则过于强调政治功利性,很少涉及言情。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扬州作家——李涵秋,他将言情和言社会完美结合起来,开创了言情小说的新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而且,对不久以后的五四启蒙文学,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因此,李涵秋和他的社会言情小说在晚清民初小说史具有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徐訏的小说话语模式包含着一种商业策略:一方面以满足社会窥视欲望的情场描写来抚慰离乱现实中人们的情感缺失;另一方面,他的小说创作是对传统的言情小说的丰富和发展,因而其显在的动机是迎合世俗社会的阅读趣味和商业期待。然而,在徐讠于小说话语模式的商业媚俗包装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自我意识的执著追求和对时代理性的艰难重拾。  相似文献   

11.
明代言情小说功用思想主要从小说家的创作倾向中反映出来 ,同时也体现在小说理论家的理论表述上。它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过程 ,而且此一过程又表现为明显的阶段性。对于这一发展过程的发生原因以及影响其发生发展的某些因素应给予关注 ,并从中揭示出一定的与小说发展、与小说思想发展有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醒世姻缘传》是明清之际运用方言创作的言情小说,方言词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文章将运用"觅字"与"寻音"这两种方法,尽可能多的结合文献资料和相关地域方言,对《醒世姻缘传》中的某些方言词汇进行考证,恢复小说中某些词语与字形的联系,找回本字,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小说中方言词汇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鸳鸯蝴蝶派小说在民初成为小说的主流绝非偶然,除了一些作家作言情小说以排遗苦闷的情绪,借以表示对专制主义的不满以及其他一些社会原因之外,鸳鸯蝴蝶派小说家试图通过对爱情的歌颂来表达对个性的追求和对精神自由的强烈渴望,也使小说充分亲近平民,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唤起人们去认清社会现实,推动人们积极寻找精神出路,这才是其兴盛的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近代出版文化对近代小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切文学现象都是一种动态的存在。它既以作家、作品和读者大众为前提而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同时又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发生方式、发展规模等方面受到文化规律的制约和影响。就近代文学而言,近代小说伴随着近代文化的新潮席卷了近代文坛。早在1908年,黄伯耀在《小说与风俗之关系》中就指出:“小说一门,隐与报界相维系”。初步探触到了近代小说创作与近代出版文化的关系,可惜语焉不详。在对近代小说的繁荣作社会  相似文献   

15.
鸳鸯蝴蝶派小说在民初成为小说的主流绝非偶然,除了一些作家作言情小说以排遗苦闷的情绪,借以表示对专制主义的不满以及其他一些社会原因之外,鸳鸯蝴蝶派小说家试图通过对爱情的歌颂来表达对个性的追求和对精神自由的强烈渴望,也使小说充分亲近平民,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唤起人们去认清社会现实,推动人们积极寻找精神出路,这才是其兴盛的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梁凤仪小说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凤仪小说与大众文化马相武(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一梁凤仪小说是一种现代流行言情小说“梁凤仪财经小说”似乎已经成了普遍认可的固定说法。但我认为这是一个文学误传。大陆读者能读到的梁凤仪的34种小说中,确实有一部分表现了香港的商情商战,传达了财经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17.
女性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时代进步的标尺,中国古典小说中女性的情感及思想变革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而近代社会言情小说家李涵秋的代表作《广陵潮》中的女性,在反映当时社会历史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小说中的女性,我们可以了解晚清三十年的变革,从众多女性的情感历程中,可以再现社会、时代的缩影,因此,我们以社会言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李涵秋的《广陵潮》为例,来分析过渡时期的女性形象,进而,把握社会言情小说的价值和启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快感:当代言情小说的大众文化特征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感是当代言情小说所具有的大众文化特征之一。它的产生基于文本与读者生活的相关性,该相关性赋予读者心理补偿与共鸣,从而使言情小说获得读者的认同。言情小说的快感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通过阅读行为来实现;二是通过对言情小说的生产与消费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美国早期文学家爱伦.坡因其在小说、诗歌及创作文论上取得的成就而独树一帜,在文学批评界影响深远。坡在创作理念中对读者反应的重视更使其荒诞、恐怖的哥特小说具有了唯美主义的倾向;从接受美学的层面上来看,坡的哥特小说创作与英国早期哥特小说传统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并且他对哥特小说的创新发展在人类精神生态的层面上具有了广泛的社会与文艺功能。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亦舒是香港著名的言情小说家,然而,她笔下的科幻小说也毫不逊色,不仅情节曲折,想象奇特,而且能充分体现出女性作家特有的心理体验。相对于其同时代的言情小说家而言,身为言情小说家的亦舒,科幻小说更能显示她过人的才气。文章即从小说的叙事模式和女性心理体验两方面阐述亦舒科幻小说的创作特色与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