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香江都市言情小说家亦舒,其作品的现代意识主要体现在浓郁的都市情结、强烈的时代精神、自强不息的女性意识等三个方面.本文试图从这三个方面入笔,对亦舒言情小说的现代意识作一番综合性的评述.  相似文献   

2.
亦舒将言情小说写作推到"雅俗共赏"的高度,得益于她采用了文本"戏仿"和承继前辈女性书写传统的写作策略。在戏仿写作中,她借"转述者变调"和"义理置换"方式质疑与颠覆经典文本中的男性本位思想及传统女性意识,颇具时代性和先锋性。而在承继女性传统写作方面,通过与张爱玲、苏青等人的创作比较发现亦舒的承继书写不仅具有沟通今日"香港文化"与往昔"海派文化"之功效,同时亦展现其根据自身女性经验对香港都会女性历史处境所做的独特书写。  相似文献   

3.
亦舒成功之奥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亦舒的言情小说几十年来一直风靡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人圈,近几年来在大陆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文章从亦舒的勤勉执着、作品内容的时代感和思想性、创作手法的独树一帜三个方面来阐述其成功之奥秘。  相似文献   

4.
亦舒小说既是现代的,又是传统的。这一点特别体现在她笔下的一系列女性身上。经济上的独立,使亦舒小说的女性形象具有自信、自尊、自立的现代风貌,然而传统的温柔多情,甘愿为爱情作牺牲的女性美德,仍是她们性格的主宰。在香港这个社会里,寻觅知音的理想难以实现,这一代不需再依赖男人的现代女性,仍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  相似文献   

5.
亦舒小说语言特色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港著名作家亦舒小说的成功要素之一即是她独具的语言魅力.综观其小说最突出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是极其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文字,为受众营造了充分的阅读想象空间;第二是她在小说行文过程中揉进了古语词和方言词,既提高了语言表现力,也增加了阅读情趣;第三是作为女性,亦舒的小说语言渗透了女性特有的感性和直觉,而与此同时,丰富的职业历练又使她的文字具有一针见血式的犀利老辣.  相似文献   

6.
女性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时代进步的标尺,中国古典小说中女性的情感及思想变革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而近代社会言情小说家李涵秋的代表作《广陵潮》中的女性,在反映当时社会历史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小说中的女性,我们可以了解晚清三十年的变革,从众多女性的情感历程中,可以再现社会、时代的缩影,因此,我们以社会言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李涵秋的《广陵潮》为例,来分析过渡时期的女性形象,进而,把握社会言情小说的价值和启蒙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往的评论大多倾向于发现亦舒小说女性形象强烈的独立意识,本文认为,在亦舒的小说中,这种独立意识是作者强加于人物身上的,这些女性形象实际上没有真正的独立意识,特别是把放弃爱情作为女性独立的一个重要标识,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8.
网络言情小说是平民女性作者与读者共同营造的爱情乌托邦。它充分表达了当代女性对爱情和婚姻的想象与期待。在网络言情小说中,女性虽然在两性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男性却是这一女性主体意识建构体系中的评价主体;作者和读者试图通过对男性的想象性塑造和对弃妇人生的重新书写来冲破男性话语对女性的束缚;众多女性对自我身体的描摹和对自我情欲的确认是当代女性对自我的重新审视和认识。网络言情小说作者有意识地让女性掌握话语权,让女性在自我言说的过程中实现对自我主体性的重新审视和确认。网络言情小说是当代女性婚恋观的大众言说,也是女性在两性关系中对自我定位的勇敢探索。  相似文献   

9.
琼瑶、亦舒、张欣是近30年来活跃于两岸三地的言情一J-说家,从原型视角分析这三位女作家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发现她们的小说创作与大众文化、男权主义的关系,从而探寻通俗小说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萧红是一位自我体验型的作家,她不幸的人生遭遇给她的创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根据现代心理美学中缺失性体验理论对萧红作品进行梳理,就会发现爱的缺失是萧红生命历程中独特的体验内容,这种体验是她创作的一个动因,也影响到其作品的倾向性。主要表现为:父爱的缺失,导致她对父亲的憎恨,从而上升到对统治阶级的憎恨。爱情的缺失,使她有感于女性自身的悲剧命运,从而揭示出现实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状况。爱的缺失,使她追忆童年,寻找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