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都应该得到保护。”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一种不准确或不切实的概念 ,似乎凡劳动收入都是合理合法的 ,凡非劳动收入都是不合理、不光荣的。甚至把一切非劳动收入与剥削连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理论认识和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 ,发生变革。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求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通过多种分配方式获得的收入 ,依然可分为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两类。文章对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正确认识由于深化改革而引起的一些经济收入形式的变化,本文将着重探讨在雇佣关系下业主(含个人及单位)经济收入的性质及其作用,同时也将对公有制经济中的非劳动收入和某些具有剥削性质的收入作出分析,并用生产力标准对这些经济收入作出价值判断,以便拓宽和加深我们对所有制及其分配制度的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按劳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为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则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揭示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关系的一种提法,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分配方式只可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收入到底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还是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结果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为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则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揭示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关系的一种提法,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分配方式只可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收入到底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还是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是由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共同决定的。在居民的总收入中,劳动收入是由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共同决定的;资本收入由按资分配决定,按资分配的存在使资本所有者有动力进行资本积累从而使下岗和失业问题得以解决,进而增加劳动收入;经营收入由按企业家才能分配决定,这种分配方式的存在使企业家有动力更多更有效地组织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生产,从而促进其他分配方式作用范围的扩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特征的现实出发,创建性地将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并以科学的态度设想了其分配形式,即初级阶段中消灭了剥削但并不平等的按劳动量的分配和生产力高度发达阶段下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在现实基础上客观分析了财富的产生过程,对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是包含土地在内的生产资料进行了分析,对收入分配基于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进行了科学论证.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我国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政府要以马克思的分配观为指导,积极地调动创造财富的各种因素,提高劳动收入比例,有效保障社会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有经济中劳资双方的关系不再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而是经济合作关系。生产要素收入实质是合法收入,不存在谁剥削谁的问题。不依法支付给各种生产要素相应报酬的行为以及由于权力、体制、政策引起的对他人劳动的无偿占有等行为,均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所不容,要坚决按照法律的尺度加以制裁。只有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有经济,认真贯彻落实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政策,才能为非公经济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促进非公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十六大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的内容和意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侧重对如何认识现阶段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如何看待它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相互关系,如何区分价值的源泉和财富的源泉,如何认识按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根据,如何看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与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性质和原因,如何看待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扩大,以及保护非劳动收入、保护私人财产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从中美两国1994年至2006年劳动收入及消费相关数据出发,可分析出劳动收入影响消费结构的内在机制.劳动收入影响收入分配,收入分配影响消费总量进而影响消费结构,社会保障和消费信贷对该机制存在影响但相对有限.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恶化了收入分配以至不利于居民消费总量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所以,当前工作要注意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收入.  相似文献   

10.
本认为,承认非劳动要素对价值形成和增殖有贡献,并不等于肯定它们都是价值的源泉。按劳分配不是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依据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也不是以要素价值论为依据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经济根源是生产要素的私人占有。在我国现阶段,确立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有其客观必然性。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背景下,剥削现象的存在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收入分配特点和高校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要求 ,阐明在高校中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辨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现行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应当是多层次的。生产要素的共同努力是财富创造的源泉;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劳动创造价值增加了新的内涵;财产权利是收入分配的前提条件和经济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具有历史局限性的劳动价值论受到实践挑战并被其他理论超越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动力和主体多元化了,与其相适应的经济价值论也必然要多元化.商品价值的本质是人的需求同商品之间的关系.商品价值的决定是一个多层次多元的综合体系,它由"天人合一"论、供求均衡论、生产要素论和需求要素论所构成,劳动价值论只是其中的"特例".生产要素贡献论与合法产权收益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的收益分配原则,它对"一家独享"和"吃大锅饭"的不平等都是排斥的.劳动价值论所认定的剥削只是一种极端情形,而依据多元价值论则能对剥削作出更具普遍性的说明.资本的性质及作用取决于它的来源和使用方式.中国现阶段的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为国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不应一概斥之为剥削阶级."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实质是指始终要依靠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哪部分人群,它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当是统一的.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产阶级壮大不可避免,但这不是坏事,毕竟我们革命和建设不是要制造更多无产者.中产阶级在社会阶级或阶层构成中占相当大的一个多数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三农”问题研究中,如何提高农民增收问题,始终为人所瞩目。这不仅因为农民增收有利于促进需求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发展,而且对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保和资源、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实现,也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分析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探讨农民增收机制的构建和制定相应的对策,不仅必要而且必须,这是新农村建设中一项不可忽略和意义深远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资本渴求增殖自身的本性以及由增殖引发的资本积累与社会生产条件的复制是资本的两大本质属性。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由于管理革命和资本革命的发生,催生了现代企业制度和风险投资资本,由此引发资本剥削关系中的核心关系——资本与劳动的原有雇佣关系开始发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变革,从而使得原有意义上的资本剥削收入发生部分质变。并且,这种变革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因素和初级阶段政策因素的加入,还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放大。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确立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则,是由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体现,是新经济时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确立这一原则有利于建立和健全要素市场,有利于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有利于理顺收入分配结构。贯彻这一原则在制度内外还存在许多障碍,为此,必须加快收入分配市场化的进程,确立分配原则的公平尺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花卉主产省——云南和广东的实地调研,研究了当前花卉生产基本状况,并进一步分析了花农种植经营行为。花卉经营收入是农户农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户总收入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花卉生产推动了农业经济结构和收入结构优化,云南省和广东省在花卉生产经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Probit模型结果:户主年龄、家庭农业劳动力、总收入水平以及种植业投入是影响农户花卉种植的重要因素,而家庭成员数量和家庭耕地面积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收入分配问题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难题,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已成为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政策因素、人口因素、教育因素、信息因素和农业生产因素。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需要针对以上几个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需要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的若干问题 ,认为不能用所谓知识价值论来取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不能用生产要素贡献论、价值共创论来论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定范围内剥削的存在具有合理性 ,不能因此就否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