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苏南地区的优势产业基本上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苏北地区的优势产业基本上属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随着苏南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劳动密集型等产业向苏北有序转移,取得瞩目成就。在产业转移中应把握好产业聚集和土地集约利用、政府引导和市场导向、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三个方面,充分发挥苏南苏北各自的优势,促进江苏南北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结构是一个社会的基本骨架,现代社会既要有现代化的经济结构,更应有现代化的社会结构,本文以江苏发达地区苏南为研究对象,对其社会结构状况作出概括分析,指出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优化苏南社会结构的着力点,促进苏南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江苏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在此进程中,江苏经济的主要目标任务是要紧抓区域协调发展,苏中苏北如期全面小康,苏南率先基本现代化;大力促进基本成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向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转变;大力促进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深度转变;大力促进引进为主的自主创新经济向原始创新为主的自主创新经济转变;大力促进投资拉动型经济向消费拉动型经济的转变;大力促进传统工业主导经济向现代服务型经济转变;大力促进城乡分割二元经济向城乡一体化经济转变;大力促进省内“π”型开发战略向“#”型开发战略转变;大力促进全面小康向初级富裕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与其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间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城市,其所辐射区域的协调发展水平也较高;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极不平衡,南北差异较大;苏南可持续发展受资源瓶颈制约,苏中、苏北具有后发优势;江苏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探寻新的发展模式,走生态效益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海地区开发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将彻底改变“苏南强、苏北弱”的经济格局,实现江苏全面均衡发展。为了适应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江苏省自2003年开始实施沿江开发战略,使沿江地区成为各类资源聚集的主要区域,已形成我国低成本制造业的工业化走廊。而江苏沿海地区由于历史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缓慢;但沿海地区具有滩涂资源丰富、土地储备量大、环境容量大等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无锡为龙头的近代苏锡常工业中心为视点,对苏南农民工的"源"(来源)与"流"(外流)情况进行考察,认为尽管苏南地区农民工来源地广泛,但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苏南农民工的空间运动有着鲜明的区域内部流动的特征,这与工业欠发达地区的苏北农民工的空间位移迥然不同。在苏南农民工的籍贯构成中,苏北民工所占比例不可小视。苏南本地农民工的外流,以上海为"主流"。  相似文献   

7.
在对区域产业竞争力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以因子分析为基本分析方法,构建一个区域第一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为例,运用这一模型对该区域的第一产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苏北地区在发展水平因子上得分最高,苏南地区最低;苏中地区在效益因子上得分最高,苏南地区最低;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苏北、苏中和苏南。  相似文献   

8.
苏南苏北共同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苏南苏北共同发展 ,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在江苏的具体实践 ,是江苏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内在要求 ,也可以为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提供示范和经验。推进苏南苏北共同发展可实行以下战略对策 :在战略思想上 ,正确处理好共同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共性与个性、外因与内因的关系 ;在战略步骤上 ,分三步推进 ,使苏南苏北两个区域优势互补 ,互利合作 ,在不平衡的动态发展中逐步达到相对平衡和协调发展 ;在战略原则上 ,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行为相结合 ,产业转移与优化结构相结合 ,“先发”带动与“后发”优势相结合 ,文化融通与人才交流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它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一个区域的协调发展.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分别以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和13个省辖市行政区划作为地区经济差异状况分析的两种区域划分依据,运用统计分析指标揭示出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并对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从而说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紧迫性,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05年年底宁西铁路的全线通车,宁西铁路与京沪铁路沪宁段相连接,新亚欧大陆桥西安以东双陆桥形成,双陆桥横贯江苏省的北部和南部。21世纪陆桥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江苏省原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经济板块结构将发生变化。对基于双陆桥经济带的江苏区域经济板块变化及其划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根据江苏省36个县(市)1995至2009年数据,运用Jeffrey Wurgler资本配置效率模型对江苏省县域地区资本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地区存在较为显著的总体资本配置效应;苏南、苏中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高于苏北,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各县(市)资本配置效率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县(市)的投资增长主要依赖自身地域禀赋,而较发达县(市)的投资增长则更多依赖其经济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城市文化资本"已成为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一种新的资本解释变量,为此对"城市文化资本"进行测定和计量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测度和计量"城市文化资本"的指标体系,并应用该指标体系对2008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市文化资本"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表明,城际间"城市文化资本"存在显著差异和不平衡性。从总体上看,江苏各地级市的"城市文化资本"是南部强于北部,沿江地区强于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  相似文献   

13.
近代江苏交通发展的不平衡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代江苏各地区的交通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无论水路,公路还中铁路都表现为南优北劣.交通差异影响各区市场发育、资本积累,从而造成了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余年江苏、广东两省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仅江苏、广东在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指标上你追我赶,而且在产业结构、区域发展等方面也显示了不同特点。在经济发展上,江苏对于广东经历了领先、落后、追赶三个阶段;在产业结构上,广东实现了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而江苏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制造业;在区域发展上,广东不平衡性超过江苏,广东经济胜在中心城市,而江苏胜在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5.
加快苏北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江苏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隐患。如何促进苏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突破这一瓶颈的重要课题。文章在描述江苏苏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若干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集聚经济理论,利用2000-2008年山东省27个百强县的面板数据,分析县域产业集群的基本状况,并探究县域产业集群的一般性。实证分析表明,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本要素集聚对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贡献巨大,地方化经济成为显著特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化经济有利于县域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但企业规模经济在县域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旬阳县工业经济迅速成长,工业强县的地位日益凸显.但是,旬阳教育科技相对落后,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南北区域经济差距较大,人口发展相对滞后,这些都成为制约旬阳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旬阳在建设工业强县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在工业化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建设工业强县建立在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基础上;必须搞好工业布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南北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比较各地区产业结构的相对优势和劣势、以及现有产业结构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于各地区正确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运用国际上常用的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对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