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苏北承接苏南产业转移效率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使用江苏省苏北五个城市的市级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方法分析2004——2007年苏北五个城市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生产效率的变动状况,并将其进一步分解成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2004——2007年苏北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生产效率的平均增长率为3.5%,主要原因是技术的变化,但是技术效率的变化也同样不能忽视,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城市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苏北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2.
运用区域基尼系数与变异系数测度江苏省2001—2015年制造业集聚的状态及其演变特征,通过产业重心、区位熵与产值分别测度制造业重心、优势产地与主要产地及其省内转移的过程,且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江苏省制造业省内转移的机理。研究发现:江苏省制造业集聚状态表现为先集聚后扩散的“倒U型”特征,在集聚与扩散阶段江苏省制造业重心分别在向南与向北转移;制造业优势产地变动较大,多数产业部门的优势产地由苏南转移到了苏北,但主要产地有着较强的“黏性”;制造业产业在集聚阶段的转移强度低于扩散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先于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经济转型、承接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距离与政府政策是影响制造业省内转移的4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中部六省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过程中,首先应该分析自身本土产业与产业结构的现状与特点,根据产业梯度系数确立各自的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省区相对东南沿海不同地区(主要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的产业梯度和相对产业梯度,确定各省区对应不同发达地区所需要重点承接的产业。同时,针对当前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与建议,以更好地承接东南沿海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4.
论主动式产业转移及相关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转移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空间转移方式,实现了生产要素在地区间的重新配置,对促进我国产业更新换代、技术进步起着重大的作用。但是,传统的产业转移方式大多属于被动式产业转移,这种模式需要靠发达国家的施舍,只能远远地跟在发达国家后面。相比之下,主动式产业转移更能满足我国的利益诉求和促进产业升级。但是,主动式产业转移不是随意进行的,它需要引进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而我国已经符合这样的条件,因而我们应该通过改善政策环境、整合国内资源、培养各类人才等政策来促进主动式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5.
文章依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的统计数据,以27个工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产业梯度系数测度的优势产业,采用相对梯度系数对河南省应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应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为:煤炭开采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造纸业和饮料制造业。据此对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存在的恶性竞争和产业重复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对区域产业竞争力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以因子分析为基本分析方法,构建一个区域第一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为例,运用这一模型对该区域的第一产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苏北地区在发展水平因子上得分最高,苏南地区最低;苏中地区在效益因子上得分最高,苏南地区最低;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苏北、苏中和苏南。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产业转移背景下安徽农村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收入等滞后于长三角地区,从长三角到安徽区域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经济技术梯度。政府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农村拥有的丰富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构成了安徽吸引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借助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和要素向安徽地区的梯度转移,通过发展村域经济、科学规划园区,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完善投融资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健全农村发展机制、完善服务环境等措施,能够促进区域经济之间、城乡经济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安徽靠近江、浙、沪等国内最发达的地区,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地理优势.江、浙、沪、皖四省市经济发展和产业演进的差距是基础,产业竞争力、区域产业相似度、相对产业转移等指标是条件,安徽对接江、浙、沪产业转移应该选择优势产业是方向,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关键.安徽要抓住国外产业引进和国内产业转移加快的历史机遇,用好用足国家首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政策,促进承接江、浙、沪三省市产业转移有序进行,地方政府要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9.
运用区域经济和运输经济的有关理论考察研究江阴长江公路大桥通车后作为大桥苏北桥头堡所在地泰州经济的集聚和扩散效应,泰州应充分利用自己区位优势,抓住机遇,强化优势产业,大力沟通上海、苏南,拉动苏北腹地经济上台阶,形成以泰州为中心的苏中地区沿江经济发展带。  相似文献   

10.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污染产业国际转移日益频繁,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依据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理论,基于M&W污染密集型产业分类方法,利用中国2007—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对外贸易、FDI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FDI与污染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我国环保政策对于防范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是积极有效的。依据研究结果,从环境规制视角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伊春市主导产业选择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型城市转轨过程中,正确选择主导产业,合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决定城市今后的竞争能力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伊春市作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轨的试点之一,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确立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并给予重点培育和扶持,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该文对伊春市在现有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如何选择和确立主导产业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并得出在现阶段以木材精深加工作为主导产业加以重点扶持,而将旅游业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加以培育的明确结论。  相似文献   

12.
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只有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才是合理的。根据对我国当前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的分析 ,我国的产业结构政策应是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积极推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消除、转化不可实现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秦皇岛工业现状分析为依据,采用波士顿矩阵分析法筛选出秦皇岛市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然后运用西方主导产业理论,构建“需求收入弹性、生产率上升率、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产业链长度、产业贡献率、区位熵”等八个指标组成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利用AHP法对主要产业部门进行综合评分,最后确定了金属压延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机械工业为秦皇岛市未来的工业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4.
该文认为1990-2008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主要是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产业变迁的一般规律,但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较低。与全国水平相比,西部地区第一产业的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第二、三产业虽具有竞争力,但竞争优势不强,对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是很明显。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应根据各个地区区位、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差异,突出其区域优势,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成为各国和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2004-2010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是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在全国范围内,江苏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领先水平,结构合理,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约化及我国产业实现集约化途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集约化发展是一种对资源实行优化配置、合理有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文章提出了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新概念,并研究了产业集约化发展与资源配置、产业集中、产业技术创新的关系,探讨了我国实现产业集约化的制度问题,分析了产业内部促成集约化发展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而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确定区域优势产业,能够指明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方向。"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的启动为合芜蚌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选取带领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整体发展的优势产业,以优势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为突破口促进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发展,对该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文章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产业进行分析,将产业集群分析与优势产业选择结合起来,遴选出有集群化发展基础和趋势的产业并提出培育其集群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纺织、冶金、机械制造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传统产业几乎都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它们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及以后四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这些传统产业在设备、工艺以及产品结构上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造,而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需要大量资金.本文就如何筹措技改资金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发展基础非常薄弱的贵州,要在2010年实现人均GDP超过800美元的历史性跨越,必须客观审视自身的竞争实力和不足所在,对自己有一个科学的定位,正确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着力发展,促进贵州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促进贵州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制造业2025”等国家战略的提出,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亟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要素禀赋视域下,构建了三产品-两阶段的HO模型,根据制造业子行业要素禀赋与行业产出的关系,将子行业按照要素禀赋分为两个组合,并进一步聚合划分了劳动密集型、过渡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运用似无相关回归模型,对京津冀装备制造业8个子行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8个子行业中有3个子行业处于过渡行业阶段,5个子行业处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阶段,并没有劳动密集型行业。最后,从完善行业要素禀赋结构、实现“三链”融合、促进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等方面提出了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