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交际中的语言具有间接性、含蓄性和不确定性,这是因为语境不同话语含义不同。语境是话语含义推演的基础。语言交际的过程既是话语理解的过程,也是对相关语境搜索的过程。本文认为成功的语言交际是以寻求关联为基础、准确解读语境为前提、有效推演话语含义为目的的认知——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听是人类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的中心环节。对人类交际的关联理论进行探讨,并结合话语交际实践,提出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是必须依靠推理来进行的新的语用学观念。而听力理解的目的就是从话语所提供的语境中进行语用推理,力求语境效果,寻求最佳关联。在此基础上,对关联理论在听力理解中的运用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作为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基础——关联理论,提出了这样的假设:人们理解话语就是在推理中选择最合适语境,并求得话语与语境之间的关联性,以获取语境效果。作者运用这一理论尝试探讨英语听力教学中学习者语言理解的过程。以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测试中听力理解部分全真试题为语料,说明关联理论对英语听力理解的阐释力。认为听力教学中可以运用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培养学生在语境假设中寻找推理依据以获取语境效果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理解交际话语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用照应是话语理解过程中最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通过问卷调查,证实了在汉语言语交际中,听话者的认知推理能力对话语理解的全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用照应过程对语境假设、语境构建乃至整个交际话语的理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性和制约性。关联理论对这一过程有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模糊限制语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话语理解是一种认知行为,该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认知效果,但同时要求人们有效地分派有限的注意力和推理资源,获取最大的认知效果。因此,理解模糊限制语就要在发话人话语的明示刺激下,结合交际事件的语境因素,激活大脑中相关的概念和知识结构,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通过推理获取话语的隐含信息,实现对交际者意图最恰当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6.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交际中话语意义的生成与理解是语境动态构建的过程。明示交际行为能激活听者大脑中的相关语境假设,用以构建与话语最大关联的心理表征,减少信息处理的认知努力,这是包括语调在内的各种明示语言手段对话语意义语用推理进行制约的认知心理理据。以此为出发点,从重音分布、调群切分和调型选择的三个角度分析了英语语调传递的信息对话语意义推理的认知导向。  相似文献   

7.
关联理论是一种有关人类交际与话语理解的认知理论。该理论关于交际过程中的推理特征、动态的认知语境观以及话语的最佳关联性的阐述,对交际过程中正确理解话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交际的过程涉及说/作者运用语言进行编码和听/读者依据语义、语境、及相关信息对此进行解码和推理。成功的交际更涉及说/作者有意图的行为以及听/读者对该行为的识别和理解。话语标记是话语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话语/语篇的生成与理解过程中,话语标记是说/作者用以进行有意图的编码和听/读者对此进行解码和推理的重要依据。本文以认知为视角,从互动功能和语境关联对话语标记进行动态分析和研究,从而明确话语标记在话语/语篇建构中对传达概念意义和程序意义所起的制约或指导语用推理的作用,获得语言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根据关联理论,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行为,任何话语都是具有关联性的。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理论,关联理论强调了语境效果及推理模式。翻译是一种涉及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认知——推理活动。因此,译者诠释原文的时候必须在分析选择语境翻译的过程中调整翻译策略,寻求原文与译文语篇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依据,从认知角度出发,分析交际双方是如何在话语和语境间找到最佳关联,并通过明示--推理模式来推断出语境暗含,从而达到准确理解话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以关联理论为理论依据,对隐喻和语境进行了阐述,提出隐喻是正常语言交际的一部分,隐喻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在适当的语境下或通过语境的补充和扩展寻求事件之间的关联,获得最佳理解效果的一个过程。在交际中,人们根据人类的认知假设去理解话语,如果说话人或作者提到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读者或听者需要积极寻找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然后在其共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推理,最后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12.
Sperber和Wilson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话语交际进行了有效探讨,提出了以明示推理原则为根基的关联理论。在话语实践中,交际双方通常凭借认知语境与最佳关联的有效介入来实现话语的准确理解,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分析话语,其主要交际模式是明示推理交际。对说话人而言,交际是一种明示过程,即说话人通过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明示刺激行为把自己的信息意图明白无误的传达给听话人;对听话人而言,交际又是一个推理过程,即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结合认知语境及关联信息进行推理,获得交际意图,达到交际目的。文章以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理论为框架,解读了明示——推理机制在交际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4.
在对语言与交际的关系作简要评述之后 ,对斯波伯和威尔逊提出的关联理论及明示 -推理交际模式作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着重强调语境在言语理解中的重要作用。要理解话语就要找关联 ,要使话语具有关联性就得依赖语境。最后应用关联理论对语言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语用能力、加快言语解码速度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听话者用以理解话语的唯一标准就是关联性。本文试图阐述关联理论关于语言交际中的明示———推理模式,探讨关联理论的语用推理模式的哲学基础,并指出该模式对以往语用推理模式的继承和发展及其本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 and Wilson最早提出的,并指出翻译不仅仅是一项交际活动,更是一项认知活动。在我们理解一段话语或文字的时候,语境假设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功的翻译往往要求翻译者能够根据动态语境进行推理,而动态语境又依赖于语言与环境的关联。实际上,翻译的过程就是一个语境推理和选择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出语言与语境假设之间的关联,准确地理解源语文章,较贴切地把它翻译成目的语。  相似文献   

17.
隐性连贯缺乏语篇衔接上的体现,因此理解隐形连贯涉及到复杂的认知推理过程。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阐述了认知语境的概念,探讨了认知语境和理解隐性连贯之间的关系,指出认知语境可以提高隐性连贯推理的有效性,话语双方建立趋同的认知语境可以减少受话人对隐性连贯的认知努力,避免会话交际的失败。  相似文献   

18.
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交际的性质,指出交际是明示-推理行为.认知语境为语用推理提供了一种手段,而推理是以关联原则和最佳关联假设为基础.顺应理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是各种关系相互顺应的过程.关联-顺应模式的理论框架,应以关联原则和最佳关联假设为基础,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相互顺应,使关联理论解释的充分性和顺应理论描述的充分性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9.
言语交际中的关联理据与动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言语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关联理论指出,言语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同时涉及语码和推理两种模式.制约和统辖人们交际行为的是关联.根据关联原则,人类交际认知在于花最少的努力去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寻求关联至关重要.寻求关联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解析词义、填补信息空缺、间接话语及"迂回表达"的理解等.另外,言语交际呈动态特征,其动态性是由语境的动态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认知语境的发展前景。阐述了关联理论和认知语境的关系。文章指出人类的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以相关为前提对认知语境要素不断进行选择而获得理解的动态过程,并举例论证了关联理论的认知观;本文着重从语境假设和语境推理两个角度论述了认知语境的发展,指出关联理论中的认知语境研究有着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