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语义变化探察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的社会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不能脱离社会独自存在的。语言本身是没有性别歧视的,所谓的性别歧视语言是因为社会上各方面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的歧视反映在语言中,即语言的使用者有社会歧视,才导致了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可以从英汉词汇的语义变化方面看到其中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2.
"人权"是当今世界人们最频繁使用的词语之一,也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妇女人权也是人权,理应同样受到重视,并也可以通过国际公约对妇女人权予以保护,但是这些公约所规定内容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并未能有效地保护妇女人权。因此,应完善国际人权公约中有关妇女人权的规定,从而消除对妇女的歧视,有利于保障国际人权中平等原则和尊重人格尊严原则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性别歧视不仅在社会中存在,而且还体现在语言中.虽然语言不能决定思想,但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想法.作者通过对比和例证论述了英语中性别歧视的现象并分析了这种现象的成因,以期唤起人们的注意并改善语言中对女性歧视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人权"是当今世界人们最频繁使用的词语之一,也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妇女人权也是人权,理应同样受到重视,并也可以通过国际公约对妇女人权予以保护,但是这些公约所规定内容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并未能有效地保护妇女人权。因此,应完善国际人权公约中有关妇女人权的规定,从而消除对妇女的歧视,有利于保障国际人权中平等原则和尊重人格尊严原则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性剐歧视现象渗透在包括语言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分析了英汉语言中共同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从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探讨了造成这种歧视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消除性别歧视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突发事件非正常状态下存在紧急权力与紧急失权的冲突,合理平衡二者的利益边界是立法的关键。突发事件中对人权的限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人权保障是立法的逻辑前提和终极目标。突发事件应对中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既有适用人权保障的一般原则,又有特殊性原则。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仅确立了人权保障的一般原则性,如人权理念、比例原则、法治原则和人权保障原则,缺乏最低标准原则、宪法保留原则、权利救济原则、不歧视原则,应当予以立法创新并完善。  相似文献   

7.
英语语言中存在的歧视现象归纳为三类:种族歧视语言、性别歧视语言和年龄歧视语言。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应增加语言的敏感性,避免使用歧视语言。  相似文献   

8.
目前消除性别歧视主流观点和常用方法处在经济崇拜价值观之下,认为经济能力代表平等程度,这在传播和使用时显露出一些负面的影响,在追求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平等时,客观上造成参政歧视、职业歧视、消费主义。通过分析性别歧视的起源,指出性别歧视的实质是财富歧视,与阶级歧视同质。在歧视实质基础上,从制度、引导、宣传、社会技术等角度提出更合理的消除性别歧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改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应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应确立"保障妇女人权"、"性别平等"以及"禁止一切形式性别歧视"三项基本原则;二是应对现行《妇女权益保障法》进行社会性别分析,在修改时加以完善;三是重视履行国际妇女人权公约,体现公约的精神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女性就业歧视问题不容忽视。我国存在的就业歧视主要体现为就业机会中的性别歧视、职业结构中的性别歧视、职业报酬中的性别歧视。这直接侵害了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发展权以及生存权。我国的法律关于性别歧视的规定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不足,如没有明确规定"就业性别歧视"的涵义,现有法律规范对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责任的规定较少而且惩治力度不够,没有明确反就业性别歧视的专门机构且司法救济途径不完善等。为实现无性别歧视就业,当前从法律层面应对"就业性别歧视"的涵义进行明确的界定,明确规定就业性别歧视的承担法律责任并加大处罚力度,建立专门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机构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