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苏南地区河南方言岛群中的“河南话”(以句容磨盘话为代表 )是河南南部一种地域方言的“域外”分支。它是一种融合性的方言。无论是它的基础方言河南光山话还是新的融合性的磨盘话 ,都不能简单地以单一标准把它归为中原官话。确定一种方言的归属最好采用综合标准——除了语言各要素的综合标准以外 ,还要充分考虑与之有关的社会历史、当地人的认同、地理环境等因素。结合现代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地理学的方法来研究汉语方言应该成为方言研究的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闽语莆仙话是处于闽南话与闽东话之间的一个过渡型方言,是二者接触与融合的结果。莆仙话具有明显的渐变性、兼容性和排他性,并进一步体现为:音韵结构的简化和音变规律的趋同,词语的渗透和叠加,语法成分与语法规则的借贷和变异。莆仙话具有方言接触考察的样品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宁县瑶族乡濒危方言“峒话”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阳市新宁县的麻林、黄金两个瑶族乡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汉语方言,当地人称之为“峒话”,根据实地访问与问卷调查,发现此方言已属于“方言岛”式“濒危方言”,并从代际语言传承(母语使用能力)情况、峒话使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丧失母语人口的数量比例)、现存语言使用域的走向、族群成员对母语的态度等四个方面确定其濒危层级为2~3级。  相似文献   

4.
常德沧山话属西南官话,和普通话、方言比较,沧山话疑问代词的分布、用法都有其特点。沧山话疑问代词保留了较多古汉语成分,“何”系疑问代词分布最多,“么的”是常德方言也是沧山话特色词。沧山话疑问代词和常德市区话疑问代词有明显不同。沧山话疑问代词和湘语、赣语、吴语有不少共性,这与方言的互相影响和历史移民有关。  相似文献   

5.
“数”是一个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范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语言或者方言都形成了“数”的语法范畴,因此“数”的语法范畴可以作为考察某一种语言或者方言语法特点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以“数”的语法范畴为着眼点,以普通话和隆回高坪话的比较为线索,详细地描写了隆回高坪话单复数用法的语法特点,以期给湘语的分区与确认提供语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凉山州“团结话”中的一个小类——量词进行深入研究,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团结话”中常用的量词并进行统计 和比较,分析其与名词的搭配情况,然后从语言接触的角度观察彝语、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的影响在“团结话”量词中的体现,最 后分析“团结话”作为中介语,在量词中体现的泛化与固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喇叭话的语音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喇叭话是现存于贵州的方言岛之一 ,与周边地区的方言不属于同一个层次 ,语感差异很大。长期以来 ,喇叭话被认为是另一种语言。对喇叭话的调查和研究 ,不仅可以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材料 ,还可以帮助弄清“喇叭人”的历史渊源 ,为贵州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民俗文化研究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比较方言学的角度来研究郫县方言与武汉方言之间的联系。文章以大量的实例,不仅雄辩地证明“湖广话”是近、现代郫县话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从语言的角度印证了发生在明、清两代的“湖广填四川”这一移民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武威方言的语音系统及其与普通话的差异 ,指出了内部小片方言、被称为“秃嘴子话”的清源话的语音特点 :声母无 ts、 tsヰ、 s,其属字皆归 t 、 t ヰ、 ;名词后缀“子”有舌尖颤音韵尾 r  相似文献   

10.
“四川方言”应当改称为“巴蜀方言”。“巴蜀方言”这一称谓既反应了古巴方言和古蜀方言的历史承传性,又反应了巴、蜀两地传统地缘、人文关系。巴蜀方言重庆话是重庆直辖市的代表方言,其语音特点非常鲜明。本文以重庆城区话为对象,考察重庆话主要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1.
畲话与吴语是入迁浙江的畲民所说的“双语”。畲族语言不管它有多么“内敛”,在与居住地方言———吴语的长期接触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形成了比较密切的关系。文章从语言内部的语音和词汇两大方面论述浙江畲话与浙江吴语的关系,说明语言之间的长期接触,会造成强势语言对弱势语言的冲刷态势,从而引起语言内部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铜梁方言的声、韵、调及同音字的分析和整理 ,力图展示铜梁方言在语音方面的面貌 ,介绍铜梁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 ,便于重庆人学习普通话 ,对推广普通话有积极的作用 ,对《重庆方言志》、《重庆话音档》的编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夏县“延话”是流行于夏县东浒等四个村庄的一种社会方言变体,是一种特别的民俗语言文化现象,它主要以特殊的词汇形态存在着。文章通过对夏县“延话”材料的构成、构词分析及演变趋势的分析,揭示其在词汇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重庆方言与普通话疑问句存在着较大差异。从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反问句等五个方面分析二者的具体差异,进而找出对应规律,为重庆人学习普通话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宜宾方言指示代词“恁个”“弄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宾方言属西南官话灌赤片下的岷江小片,其指示代词“恁个”“弄个”具有句法、语义、语用上的特殊性。首先,通过对指 示代词“恁个”“弄个”共时和历时情况的考察,可知“恁个”“弄个”在除宜宾方言外的多个方言里存在,但其用法有差异;其次, “恁个”应是中古汉语指示代词“恁”的口语化形式,且早期的用法并不明确;再次,宜宾方言中“弄个”的产生应与“恁个”有关, 应是分化了早期“恁个”的用法;最后,通过对指示代词“恁个”“弄个”的研究,可见宜宾方言指示代词系统中有古汉语指示代词 成分的残留。  相似文献   

16.
重庆方言疑问句与普通话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方言疑问句与普通话疑问句存在着较大差异.文章拟从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反问句等五个方面来分析二者的具体差异,进而找出对应规律,为重庆人学习普通话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广州方言的口语词"掂",本义是"直","妥当"是它的引申义.根据西方传教士留下来的广州方言历史资料和近代出版的广州方言词典的比较分析,结合当代方言口语的实际,"掂"在近两个世纪里的变化主要有二词语的替换和词义的变化,表现出词义演变的复杂性.此外,粤语区记录这个方言词有四种不同的字形,反映了粤语方言用字随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李瑞禾先生的《广韵与现代汉语方言》是一本既实用又有学术价值的语言学专著。该书具有如下特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注意实用、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极为重视方言,他不但在方言中寻找着存在之思的来自方言语词的佐证和附释,而且还在存在的层面上,思考了方言的源初发生以及命运在方言中的显现.方言生成于"地带",而此一地带就是作为"之间"的命运.海德格尔认为,命运只有在方言的诗性言说中才能获得本真的呈现,因为方言具有本源的诗性,方言更能诗性地言说,能通过创生形象而庇...  相似文献   

20.
“跑”的概念上古汉语说“走”。在现代汉语这个共时的层面上,“走”在共同语表现为后起义“步行”成为“走”的基本义,本义保留在成语里,或只作为语素义用来造词,“跑”替换了“走”。广州话保留了上古义,古代的“走”至今单说单用,作根词大量造词;沿用引中义创制方言词;受普通话影响,以“跑”替代“走”在当代广州青年的口语里极为突出。研究表明:由于词义演变的复杂性,古汉语常用词在共同语和方言里的变化是不可能一致的;又由于广州方言和共同语是不同的词汇系统,表现出来的结果也往往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