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实质是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目前所谓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三个基本方面:即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国近代文化和传统观念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文化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了由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向新民主主义文化进而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过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代中国的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就成为了一次由包含诸多文化形态因子的传统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向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形态的转换。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目标是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它是以个体自我文化意识为前提和依据的。因此,可以认为自我文化意识的确立是文化转型以及文化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当代中国文化转型总体发展趋势,是在此基础上的多元文化因子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言不仅仅代表语言本身,还是文化的存在,因此语言的更新不仅是语言本身的转换,也是文化观念和心理的转换。从“五四”白话文运动肇始,文言文的存在状态和古典文化形态变得模糊而暧昧,白话文所开创的现代文化显示了其特有的现代性特征。本文以“五四”语言革命为个案来探讨现代白话文体与现代文化形态的关系,考察作为独立语言系统的现代白话如何促成现代文化与古典文化的分野以及精神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研制度的形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研制度经历二千多年的萌芽期,正式发端于20世纪初,百年来经过雏形、拓展型、“正规化”、政府主导型、规范化和竞争型等6种历史形态的相继演变,总体上与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特别是教育制度变迁相伴随行。民族危机加剧、政治体制变迁、文化转型、经济体制改革等,实际成为教研制度形态演进的动力源;教研制度需求的变化乃形态演进的直接诱因;教育系统尤其是教研领域内部利益博弈格局的变化则是其创新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4.
184 0年后的百年中国历史 ,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华民族的反抗 ,传统社会的衰败、解体与现代性转型相互交织在一起 ,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华爱国主义 ,吸取了近代反侵略、学西方、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时代精华 ,形成了主张学习西方、革新政治、对外开放、崇尚民主与科学的新的爱国主义思想 ,实现了由古典爱国主义向近代爱国主义的时代转换。  相似文献   

5.
18 40年后的百年中国历史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华民族的反抗 ,传统社会的衰败、解体与现代性转型相互交织在一起 ,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华爱国主义 ,吸取了近代反侵略、学西方、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时代精华 ,加入了主张学习西方、革新政治、对外开放、崇尚民主与科学等新的内容 ,实现了由古典爱国主义向近代爱国主义的时代转换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的独特文化形态。应当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总体上描述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真实面貌,在“两个结合”上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内涵和价值。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根源于千百年来留存到今天的传统文化,是数千年中华文明长河的积累与创造。从现实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建立在当代中国的基本制度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依存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的反映和表达,由当代中国基本制度所制约,同时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源于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是站在世界文明发展前头的不断焕发活力的文化形态。从当前文化建设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建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基础之上,是起着引领作用、先导作用的文化,是早已扫除弱势文化的余烬,敢于向着世界文明巅峰迈进的文化。从世界文化的视域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共存共荣的文化,既体现出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一起构成世界文化的宏大景象。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文化形态层面的矛盾与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遇到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矛盾和冲突。从文化形态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三种文化形态之间及其内部的矛盾与冲突。主动调适和化解各种文化形态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促进文化体系自身的繁荣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与成功转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通常被认为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这完全忽视了它的本土渊源。事实上,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是汲取多方文明资源而生成的,中国古代浪漫文学资源是最为得天独厚的本土资源,它奠定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文化基因,更催生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转型和再生。换言之,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历经从古典到现代的蜕变与超越,表征为三个层面的关系形态——表层断裂、深层接续、转型和再生。  相似文献   

9.
文化转型是一个客观的社会实际,也是文化发展演进的历史性标志。在宁波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转型期,其中,第一次转型发生在我国古代,南宋初年为关键的定型阶段,此次转型的结果是使宁波地区的文化形态由“未开化”走向“精致化”;第二次转型发生在我国近现代,民国年间为关键的定型阶段,此次转型的结果则使宁波地区的文化形态由“精致化”走向“世俗化”。种种迹象表明,当前正处于新一轮文化转型的关口,由“世俗化”迈进“现代化”应成为现实文化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从宗教信仰、生活形态、政治形态、经济体等多元视角下思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态的多元化与差异性,可以根据文化形态表现形式,运用合理性理论诠释具有相同文化特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态的"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以及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互动,以2008奥运会为契机,对其进行现代化的挖掘、整理与推广,使其文化价值多元化,进而对深层次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以及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巴蜀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考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巴蜀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文化背景资料进行了研究和考证.发现巴蜀少数民族体育的形成与生产方式、军事、民俗、文化崇拜及文化生活密切相关;巴蜀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既具有本民族独立的个性特点,又具有几个相似民族的交叉特点以及多个民族间的普遍特点.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巴蜀少数民族体育还具有自成体系、历史积淀深厚、保持原始传承性、与节日民俗相亲和以及同时向文化核心聚合和向世界体育拓展的双向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云南民族创世史诗中的自主意识张福三史诗,作为"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它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不仅显示了在内容上的惊人的丰富性、包容性,令人叹为观止,而且往往把它作为人们区分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历史上不但有所谓的神话时代,也有所谓的史诗时代。...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戏曲文化发展的历史,以清中叶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古典时代与近代,我们把那些古典时代的戏曲形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以及明清的传奇和杂剧统称为古典戏曲,而把近代流布全国各地的花部乱弹诸腔总称为近代地方戏,这两种  相似文献   

14.
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构筑社会主义廉洁文化的重要保障。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是积极贯彻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高级形态,是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深入推进廉洁文化实践的价值体现,是以思想建党与制度管党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廉洁文化的具体体现。"四种形态"通过常态化、科学化、精准化与现代化的综合运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提供制度保证,为巩固廉洁文化提供决策依据,为廉洁文化提供量化标准,以创新廉洁文化增强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三星堆文化与西部文化强省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地区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是中国西部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 ,也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世界级文化品牌之一。三星堆文化的世界性影响 ,不仅在于它灿烂的青铜文明 ,还在于它所蕴含的具有世界文明特点的丰富内涵 ,它揭示了三星堆文化和以它首开先河的巴蜀文化的开放精神和走向世界意识 ,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流行的所谓巴蜀文化自来就固步自封的“盆地意识”神话 ,展现了巴蜀儿女敢为天下先的博大胸怀和豪迈气势。深刻揭示三星堆文化的精神实质 ,对于充分利用三星堆品牌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促进当今四川的西部文化强省建设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开显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意义世界。百年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契合中国实际、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现代化道路,深度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文化底色,标注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叙事的中国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叙事史,它反映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进程中推进经济、政治、社会等社会总体实践的文化取向,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演进、文化积淀、文化入制的逻辑理路,表征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发生、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的叙事意蕴。质言之,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为人民谋利益,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在赓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进程中书写文化叙事的中国篇章,成为中华文化叙事的时代精华。  相似文献   

17.
神话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态发展具有巨大影响。中国、希腊两国上古神话在文化发展中呈现整体与个体两种不同的形态,中国注重整体与个体的结合,由后世哲学家发展为整体与个体的有机统一,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则;后者关注个体的发展,哲学走上认识个体本体的发展道路,为西方社会个人主义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8.
彝族传统社会发展的缓慢性和不平衡性势必影响当代彝族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当代彝族社会转型是一种综合的社会文化变迁,它包括经济形态、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三个方面的转型,具有缓慢性、二元复合性和前趋性的特征。要充分估量转型过程中的负面效益。要力戒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以“三立足”为基础,即立足于彝族社会,立足于现代化,立足于民族文化土壤,建构一种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先进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西方中世纪宗教文化形态来源于希腊罗马的古典理性主义文化、基督教信仰主义文化和日耳曼蛮族文化。古典文化为中世纪文化提供了一份理性资源 ,运用理性去阐释或论证基督教教义构成了中世纪宗教文化的典型特征 ;基督教文化为中世纪文化规定了性质、方向和模式 ,使中世纪文化在本质上成为一种信仰文化 ;蛮族文化为中世纪习俗文化提供了重要成分 ,影响了中世纪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特质。回视中世纪信仰时代的文化形成 ,可以为当今科技时代的文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湖北民族文学巡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湖北民族文学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可喜局面:一方面表现为各民族优秀作家的迅速涌现.另一方面表现为对民族地域文化的寻根与时代文化精神的建构,形成了创作形态多样化与审美品格现代化等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