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东晋太兴四年末,晋元帝因皇孙司马衍的出生,改年号为“永昌”,这是晋元帝的最后一个年号。晋室南渡之后,江东政权主要操纵于门阀大族之手,晋元帝通过刘隗、刁协等人推行了一系列尊君明法的举措,但这加剧了东晋初年政治中皇权与门阀之间、南北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引起了南北士族的不满。永昌改元这一举动,表达出晋元帝树立君主权威、突破门阀政治格局以及试图取得东晋政治主导权的意愿,但触及了门阀士族的底线,成为引发王敦之乱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2.
在楚辞骚体文学如《离骚》、《哀郢》中,乱辞与正文没有什么不同。而在不久以后的《涉江》、《怀少》等作品中,乱辞则与正文迥然相异,它们开始向富有技巧性的长篇歌谣体发展,可以说,这些乱辞已经出现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刘劭之乱与刘宋政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劭之乱不是某个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原因环环相扣造成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高门士族对皇权的争夺。围绕刘劭之乱,刘宋统治阶层分化严重,其内部所隐藏的各种矛盾不断凸显甚至激化。刘劭之乱对刘宋后期政局的演变乃至整个南朝历史的走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考察刘劭之乱的背景与原因、刘劭之乱所导致的刘宋政局之分野及其对刘宋后期政局的影响等,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该时期的政治。  相似文献   

4.
日本导演黑泽明借用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King Lear)拍出的电影<乱>(Ran)是一个大胆的艺术创作,我们认为,虽然评判艺术作品之美,须秉承独立精神,即把该作品置于其独立的学科门类中去考察,避免电影改编作品或其他"改编"作品陷入向不属于自身艺术特性的门类中寻求欣赏的标准的境地,但文艺创作的繁荣,却须知彼(其他艺术门类)知己(此艺术门类),摈弃门户之见,即以"乱里春秋"的艺术手法运用于艺术创作,将任何可能性都视为根本追求,所谓艺术创作的自由与新意,才是不受限制与拘束的.而实际上,"乱里春秋"的方式,就是人类文化自身运行的方式,即"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从永嘉之乱到东晋之初,士人们面对亡国之痛,从学术文化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反思,儒家思想对于社会政治又重新发挥了引导的功能,从而使士人们积极入世,这也促使这一时期的文学呈现出关注现实以及群体性、实用性的特点,形成了东晋初期文学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6.
从东晋建国(公元三一七年),到陈灭(公元五八九年),前后二百七十多年,可以分做三介阶段。第一个阶段,自东晋建国到孙恩卢循为首领导的农民起义崩解了东晋政權为止(公元三一七——四零四年〕,也就是门阀专政的时期。第二个阶段,自刘裕得政到侯景乱梁、江陵陷落为止(公元四零四——五五四年),也就是门阀渐超衰落,寒人逐渐柄用,皇帝出自庶族,逐渐集權中央的时期?谌鼋锥?自侯景乱梁,建康失守,江陵陷落,北方南来的世族大地主,至此已一败涂地,江东的世族大地主也已式微下堪,江南地方豪强的势力,却又逐渐抬头,然而弹指之间,这一部分势力也终於随着陈国的灭亡而消灭(公元五五四——五八九年)。这三个阶段中,要想说明从东晋到南朝,即从第一个阶段到第二个阶段间的过程,必须通过东晋  相似文献   

7.
明代贵州水西"安氏之乱"的起因、性质与处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良品 《贵州社会科学》2008,218(2):132-136
明代贵州水西"安氏之乱"主要是指贵州宣慰使安国亨因杀从父安信而与安信之兄安智于隆庆四年战于黔西朵泥桥一事."安氏之乱"的起因有三:一是安国亨恃众跋扈,二是安国亨嫉恨安万铨,三是安国亨宣淫暴虐,最终导致水西安氏内部争相仇杀.就"安氏之乱"的性质看,它既不是地方政权对中央政权的反叛,也不是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之间的斗争,而是水西安氏土司内部的自相仇杀,属于彝族安氏的家事.高拱对"安氏之乱"的处置采取了三种策略:一是针对仇杀事件,准确定性:二是反复叮嘱,力争和平解决:三是派人勘察实情,妥善处置,最终达到"科臣未至,而事己平矣"的结果.和平解决"安氏之乱"既减少了非正义战争,又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团结.探讨明代贵州水西"安氏之乱",不仅有利于民族史和地方史的专家学者们深入研究,而且也能使"安氏之乱"的真相大白于天下,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8.
具隆会 《殷都学刊》2013,34(2):24-29
商朝的王位继承制为“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相结合的继承制度.据古文献与甲骨文的记录,商朝确实存在这两种继承制度.这两种制度的混用上出现的一个事件,即“九世之乱”.根据古文献记载,商朝从中丁以后近一百年间,连续发生王位纷争,史称“九世之乱”.“九世之乱”使国家衰落,诸侯莫朝.  相似文献   

9.
遭西晋"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在江南扎下根来,并成为东晋政权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原士族南迁不仅把悠久深厚的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而且笃行礼义,试图在江南复兴儒学;在践行和复兴儒学的过程中,他们自觉地促成了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的融合,有力地促进了东晋乃至整个南朝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谭献与陈宧     
谭献作为陈宧的恩师,在他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比如其"忧生念乱"的创作理念;勤谨务实的行政作风;其爱国主义精神;其宽厚、廉洁、勤苦治学的美德。  相似文献   

11.
清代大庆地区的驿站主要有大庆市肇源县辖境的茂兴站,乌兰诺尔站等。这些驿站是为驱逐沙俄的入侵和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而建的,是东北地区驿道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黑龙江地区的边防建设、土地开发、经济、文化交流和城镇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历史时期新疆园林业的发展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西域研究》2001,(3):21-28
本文分析了新疆园林业的成因,阐述了各历史时期新疆园林业的发展,总结了新疆园林业演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高校档案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萍 《阴山学刊》2001,14(3):103-104
搞好档案利用工作是开发高校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针对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在澄清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经费投入、改进检索手段、丰富馆藏量、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公元 1 64 4年 ,清统治者入主中原 ,以北京为首都建立了清朝中央政府 ,乾隆二十四年( 1 75 9) ,清朝在征服准噶尔之后 ,进而清除了南疆大小和卓的封建割据势力 ,统一了新疆。清朝对全国的直接管辖 ,表明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的完成。清政府为维护政治局面的统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对民族、宗教问题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 ,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政策 ,允许新疆各民族穆斯林保持其伊斯兰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正常的宗教生活。新疆地区伊斯兰教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本文即叙述维吾尔族中的伊斯兰教情况。一、宗教信仰与宗…  相似文献   

15.
特定语境中的义位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义位由一定的义素组成义位结构。当语言义位进入交际后,受到语境信息的影响和制约,导致产生与静态时不一致的、新的言语义位结构,形成言语义位。言语义位形成的轨迹是,语言义位义素的变化,引起语言义位结构的变化,诞生言语义位。义素变化的方式不同,义位变化的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台湾新诗发展可分为两段:1987年以前为前半段,其重要特征为现代主义和乡土诗的对立与融合.1987年7月解除戒严后至1989年为后半段,其基本走向为本土诗与后现代诗并存.新闻诗、录影诗、环境生态诗、政治诗、本土诗、后现代诗的出现,说明80年代是一个多发展、"混声合唱"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的著述形态和语式主要有三种:重历史;重逻辑;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近年来,重逻辑形态渐成我国当前文学史研究的主流,甚至有过于主观化的倾向。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新历史主义历史观的影响;二是我国学术界对百年文学史进程反思的矫枉过正;三是当前我国学术界存在的浮躁和世俗化的氛围。其实,任何对文学史“重写”、“重构”等的努力都不能无视文学史的“史”的特性,因为文学是历史的一部分,文学史是一门科学。文学史研究要走出主观性的迷雾,关键是坚持对文学史原生态的把握与追求,吸收重历史学派的合理内核,追求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 ,邓小平、江泽民及我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大量关于和平的思想观点。这些思想观点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主要包括 :我们的和平观追求的是工具性和目的性统一的和平 ;是积极的、真实的热和平 ;是建设性、创造性的和平 ;是公正的、共享的和平 ;是理性、持久的和平。明确这些价值取向 ,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和平的对外政策及和平崛起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变革主要包括 :读者范围的重新确立、新的知识传播载体出现、流通服务手段的变革、流通服务系统的重新定位和馆员角色的转变 ,正是这种变革才推动了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世涛 《阴山学刊》2005,18(3):26-31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