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下之战与垓下之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来学术界认为,垓下之战是决定楚汉兴亡的大决战,而忽视了在此之前的陈下之战。作者精心爬梳史料,缜密考证,认为陈下之战才是真正决定汉胜楚败的大决战。双方共投入二十万以上主力厮杀,项羽大败,率败军逃往东南方。对于汉军来说,垓下之战是“决胜”,而不是“决战...  相似文献   

2.
目前史学界对于陈下之战和垓下之战有不同看法.有学者认为,楚汉双方的决战不是垓下之战而应是陈下之战,也有学者认为陈下之战和垓下之战本是同一次战役.通过对史籍有关文献记载、作战规模和性质、参战人员、作战经过、作战地点和作战结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可知,陈下之战和垓下之战是分别存在的客观事实;陈下之战是刘邦所率汉军由防御转入进攻的一个转折点,垓下之战则是楚汉双方的大规模最后决战.  相似文献   

3.
施丁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124-126
楚汉末年垓下大战的"垓下",是地区名,在今安徽省灵壁、泗县、固镇等县地区;"垓下聚"在今灵壁县东南、沱河以北。历来的史籍地志记载是较为清楚的。  相似文献   

4.
楚汉之争的垓下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这场战争的核心地点即垓下(聚),具体位置在哪里?古代以来形成4种不同的说法。我们具体评述了陈下说、鹿邑说与固镇濠城说的论证情况,包括其所依据的资料及其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指出各自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通过综合分析提出:只有灵璧县东南地区(即灵璧东南说),既可与《史记》关于战场的描述相吻合,又有汉以来持续不断的记述为依据,故最为可取。今天考古发掘证实濠城古城址为汉县城遗址而非一聚落,进一步排除了濠城为垓下聚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虞姬,古冀州虞地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人。她与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结为夫妻,欲携手以武力征服天下,恢复、再现其先祖虞舜以德治国,拯救黎民之功业。但由于项羽的“妇人之仁,匹夫之勇”,所以在楚汉相争的最后阶段,兵败垓下,迫使“霸王别姬”,夫妻二人先后自刎身亡。虞姬身首异处,其归宿难以寻觅。  相似文献   

6.
汉高帝三年(前204),著名的汉赵井陉之战,战地当山西平定旧关——河北鹿泉土门间的井陉一线;当年赵广武君李左车所说"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指井陉一线地形最崎岖陡仄、急剧落差之井陉关内外当今平定县柏井镇至井陉县天长镇段;主战场——韩信所设"背水阵",在当今井陉县微水镇北境岩峰村至上安镇间的西濒冶河(绵蔓水)、东南北三面环山的整个井陉道上所仅见、最适于双方数十万计大军野战的一处10平方公里黄土平缓坡谷地带。  相似文献   

7.
风筝的传说     
风筝的发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它出现在秦汉之间。古代传说,风筝的发明者是楚汉相争时的韩信。唐朝赵昕的《息灯鹞文》说垓下之战时,韩信制成风筝,叫张良坐风筝上天,高唱楚歌,楚歌传到楚营,动摇了项羽的军心。宋朝的《事物纪原》记载有韩信曾利用风筝测量距离之事。在2000多年以前,中国早已使用丝绸、麻布、竹子等,而这些是制造风筝的原料,所以风筝在此时出现是可信的,并且韩信出于军事需要考虑而发明风筝也是可能的;至于说叫张良坐风筝上天,则是令人难风筝的传说@罗磊  相似文献   

8.
故事精讲秦朝灭亡,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刘邦被封到偏远的蜀地做汉王。刘邦进汉中后,将进入汉中的唯一通道上的几百里栈道烧掉,使项羽放松警惕。其实,刘邦一边任用韩信加强练兵,作好打回关中的准备,一边又用韩信的计谋,派几百人去修栈道,做出要出兵杀回关中的样子。驻守关中的是雍王章邯,他知道修复栈道,需要在悬崖峭壁上搭架木板,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需要费时好多年,所以丝毫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而在修栈道的同时,韩信已率领大军绕道进发,到达了陈仓。章邯急忙率兵去救陈仓,双方交战,韩信大获全胜,章邯败回废邱。有了这一仗奠定基础,刘邦最终…  相似文献   

9.
点滴悦读     
《山西老年》2016,(4):54-55
可以家贫不可心穷朋友问我:楚霸王项羽,那么神勇无敌,威风凛凛,怎么会失败呢?我说:从一个细节,就能知道他失败的原因。项羽作战勇猛,许多人心甘情愿跟随他。但跟随他的人,无论立了多么大的战功,也得不到封赏。实在没办法了,不得不封赏的情况下,项羽就会把要封赐的大印,恋恋不舍地拿在手上,不停地摸呀摸。曾是项羽手下的韩信指控说,  相似文献   

10.
秦汉之际可分为秦亡与汉兴两大时段,其中汉兴时期为荥阳相持与垓下对决时期。荥阳相持包括了京索阻击战、荥阳拉锯战、成皋对峙战。垓下对决包括了固陵运动战、陈下攻坚战、城父包围战、垓下心理战、乌江追歼战。荥阳和垓下为两个关节点,在楚汉战争中具有关键意义。楚汉战争中充满中国智慧的谋略思想,值得传承与宏扬。  相似文献   

11.
赵凯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0):122-126
“垓下之战”是楚亡汉兴的标志性战役,具有历史分水岭的意义。当事者和后世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总结。值得重视的是,垓下之战,楚败汉胜,固然有包括人谋在内的偶然性因素在起作用,但是,有识之士在总结其中得失教训的时候,并没有将这场战役孤立看待,而是用发展的眼光,将其放在一个长时段中考察,从偶然性事件中寻觅蕴藉其间的必然性规律。垓下之战过程中,汉军方面的诸多制胜之术,如“分赏取敌…‘佯败谤敌”攻心为上”,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兵法文化,因而被后人奉为经典战例并予以关注研究。班固《汉书》对于此战的曲笔记录,亦受到后人的诟病。  相似文献   

12.
韩信(?-公元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汉高祖六年,被人告发与谋反的陈相勾结,为吕后、萧何诱杀于长乐宫。成功:衣锦还乡显露高明智慧汉初元年,刘邦与韩信君臣携手打败了项羽,创立了大汉王朝。韩信由齐王变成了楚王,衣锦还乡,找到了当年给他饭吃的那个漂母,那个拍絮的大娘,送给她千金;也找到了他曾经混饭吃的那个南昌亭长,给他一百钱;也找到了当年让他蒙受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准备谈谈《鸿门宴》的主题、人物及语言,而以分析人物为重点;在分析人物时,以谈项羽、刘邦二人为中心;在刘、项二人中,以谈项羽为主。 一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记述了项羽的一生,写了他身上的优点,写了他的成功,写了他在反秦斗争中立下的功绩;也写了他身上的缺点。写了他的失败与灭亡。在《项羽本纪》中,最被人称道的是“渡河救赵”、“鸿门宴”及“垓下之围”三部分。其中“渡河救赵”突出了项羽的功绩,在“救赵”中,项羽是一位了不起的盖世英  相似文献   

14.
《项羽本纪》是马司迁的名著《史记》中写得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叙述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和政治形势,描写了江淮、中原、关中、汉中等地的江河山川和关隘形势,叙说了曲折紧凑的故事情节和紧张激烈的战斗经过,刻划了项羽、项梁、宋义、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众多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写得脉络分明,质朴精炼,生动飞扬,有声有色,因而为历代人们所赞誉。其中渡河救赵、鸿门宴、垓下之战等段落,更是绘声绘色,脍炙人口。但是,在这篇著名文章的一些语句方面,人们却有着不同的解释,从而影响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现在提出其中一些问题来进行讨论,也许不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15.
宿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为“兵家必争,群雄逐鹿”之地。陈胜、吴广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就爆发在这里;刘邦、项羽一决雌雄的垓下之战也在这里展开;解放战争时期,伟大的淮海战役更是在这里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宿州的经济社会得到了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多多益善     
韩信原是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因为他为刘邦消灭项羽,建立汉朝立下了盖世奇功,被封为楚王。不久,刘邦对他所封的异姓王产生了疑惑,担心他们谋反,便想办法逐个除掉。他采用陈平的计策,假装巡察,通知韩信在陈县迎驾,当场把韩信捉住,押在随行的车上。回到洛阳,刘邦想要惩治韩信,又  相似文献   

17.
“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观于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历史事实而益信。中外历史上这类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国如晋楚城濮之战,楚汉成皋之战,韩信破赵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1)属于这类战例的,还有南宋绍兴年间的宋金采石之战。  相似文献   

18.
《北京纪事》2015,(7):62-65
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历经数载,胜负已分,韩信十面埋伏,项羽自刎乌江,汉军席卷江东,楚地望风请降。唯有项羽生前的封邑——鲁城,以弹丸之地坚守拒降。满城义烈军民,在项羽之叔父、楚将项伯率领下,誓与孤城共存亡.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笔下的历史人物,极具文学色彩,其性格表现与历史功过,无不体现司马迁以人物承载历史的史书创作的人文情怀。项羽、韩信、刘邦等栩栩如生的形象,演绎着《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文学价值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两人争夺天下,司马迁称之为平乱诛暴的统一战争,史称楚汉相争。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汉中对策、下邑划策、成皋对峙、垓下决战的描述,反映了项羽凭的是力、善于征战,而刘邦凭的是智、用谋略取胜,最后刘邦集团谋略智计战胜了自矜武力的项羽集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