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调查三个湘西土家族、苗族杂居的集镇和村落族际通婚情况,从族群选择、地区选择和人口规模等方面对族际通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政府政策和公众态度对族际通婚的影响.土家族苗族的族际通婚及其文化互动有助于保持和改善湘西和谐的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湘西多个土家族、苗族、汉族多民族聚居区、多元文化区的田野调查,来总结和归纳我国多民族社区族群文化互动与族际关系模式及其走向.当代湘西土家族苗族的文化互动与族群关系表现为"和谐与共生"、"竞争与冲突"并存的多维族际关系模式.同时,基于汉文化和汉族在两族文化互动和族群关系中的独特作用,对湘西族群关系从"团体多元主义"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走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改土归流在明代永乐年间即已开始,但这时是一种被动举措。清雍正年间,中央政府对西南民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大规模进行,湘西土家族苗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在雍正朝初期先后结束。湘西土家族苗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在经济方式、文化模式、社会变迁和族际关系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凸现了两个族群的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4.
湘西瓦乡人是湖南西部的一个边缘族群,瓦乡人在族源、语言、民俗文化等方面保留着自己的特色,然而置身于苗族、土家族和汉族等族群之间的湘西瓦乡人在民族识别中经历过曲折,族属争议延至当下,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实绩,也呈现出许多有待进一步探究的论题。  相似文献   

5.
1933年凌纯声、芮逸夫等赴湘西调查苗族,开创了湘西民族学研究的先河。当地苗族学者石启贵继之, 所获成就极大。新中国建立不久,杨成志等学者开创土家族研究, 潘光旦集其大成, 奠定土家族识别的基础。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语言与社会历史调查和简史编写,基本反映出该民族的实际。近20 年来, 湘西民族学研究抢救了大量资料,出版了大批著作并培养出一批本地学者,成绩喜人, 前景辉煌。  相似文献   

6.
湘西苗族鼓舞集鼓乐、舞蹈、表演于一体,是湘西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为适应大自然和社会环境而长期凝练出来的文化产物。从鼓舞的起源、载体变迁、内容与形式的演绎流变等方面多角度审视湘西这一独特的舞蹈艺术,其表达的原始族群精神、族群生存智慧和宗教观念、文化赋义和艺术韵意等,较典型地揭示了湘西苗族丰富而深刻的民族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湘西苗族鼓舞集鼓乐、舞蹈、表演于一体,是湘西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为适应大自然和社会环境而长期凝练出来的文化产物。从鼓舞的起源、载体变迁、内容与形式的演绎流变等方面多角度审视湘西这一独特的舞蹈艺术,其表达的原始族群精神、族群生存智慧和宗教观念、文化赋义和艺术韵意等,较典型地揭示了湘西苗族丰富而深刻的民族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经济社会发展对比: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周述之,张国祥最近,我们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两州的经济社会状况进行了初步的对比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叙述如下.一、湘西、延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比较(一)基本条件有相似之处,但...  相似文献   

9.
湖北苗族与汉族、土家族交错杂居。其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既受湘西、黠乐北苗族的影响,又受当地汉族、土家族的影响。其生育、婚姻、丧葬、祭祀、禁忌等风俗发生了较大变迁,在变迁中有机整合,既保留了湘西、黔东北苗族文化的因子;又吸纳了当地汉族、土家族文化的营养。其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既有丰厚的民间文学,又有形式多样的音乐。蹈、戏剧和民族工艺。湖北苗族崇拜自然,祀奉祖先,信奉图腾,并受遭教、佛教、基督教影响。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11,(8):20-22
在外界,人们往往只以为湘西女人才会放蛊,也只以为湘西苗族才会放蛊。实际上,湘西的土家族、苗族,湘西的男人女人都有会放蛊的。由于外界的一些民俗专家,根本不懂湘西的民风民俗与人情世故,把湘西的放蛊说成是装神弄鬼的迷信,描写得极为阴森恐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