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校的职业指导服务是针对满足 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生存与发展的 需求、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这三者展 开的。尤其是对即将就业学生的学力、 智力、体力、个人性格、经历、志向以及 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各种条件全面进行 分析与了解,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 才的需求,对学生做出职业方面的建 议,唤起学生参与职业选择和社会生 活的主体意识。使学生面向社会,提高 社会职业方面的知识,增强职业意识, 在激烈的竞争中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 选择。  相似文献   

2.
我国婴儿死亡率经讨短短的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就从高达200‰左右,下降到目前32‰左右,这对象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但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罕见的,这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密不可分。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离开了社会人将无法生存,人的一切行为都要受社会的制约。婴儿的健康状况更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的健康以及周围的社会经济环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婴儿死亡率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应届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职业是人生一项非常重要的抉择,对于直届大学毕业生来说,它不仅决定了今后将从事什么工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生活;对于社会来说,它意味着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关系到社会运转的效率和教育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4.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口状况是最基本的国情之一。人口既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又是服务对象。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健康及人均水平等事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地区安定。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都把人口数量、素质、构成情况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对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来说也如此。了解海南州人口现状及特点,对认识州情、制定全州规划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学者们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诸多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其中有许多经典的学说,例如"霍兰德(Hol-land)的职业选择模型"、"施恩(Schein)从不同的人的具有的天资、动机、以及个人价值不同提出了'职业锚'理论"等等.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传人我国.……  相似文献   

6.
一、贫困的概念和贫困线的确定 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不能满足维持生存或生活的商品和服务的最低消费,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生活标准。从贫困程度上讲,有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之分。绝对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下,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和其它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劳动力再生产难以维持;相对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下,个人或家庭  相似文献   

7.
2006年,中国的人均GDP突破了2000美元(但农村居民纯收入仍然只有3587元),这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应该说每月不到1300元人民币的这样一种人均水平,无论从中国现实的购买力还是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都很低。在这样一种人均水平基础上的9%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算高。从发展上看,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的解决,如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国企改造问题、地区间发展不平稳问题等,都要依赖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所提供的物质基础。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高速增长,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性别不平等现象,尤其在女性职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她们在职业选择、毕业分配、工资收入、晋升、提拔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和排斥,往往处于劣势地位。这种不平等现象阻碍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直接影响其收入与地位,进而引发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从我国女性的职业发展现状着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关键所在。而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对于实现青海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青海省农村经济的经济结构调整,维护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进而促进青海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人生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职业生涯中度过的,职业生涯的成败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如何吸引人才、保留人才,从职位分析、薪酬福利、企业文化等方面研究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文章已有很多,本文主要从企业在职业生涯管理中的角色和任务人手,提出职业生涯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人口素质是指人本身所具有的不同方面的性质,它包括个体素质和社会素质。在个体素质中,主要指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生活方式就是人们的生活活动的形式,它包括:生产方式、消费、文教、社交、以及婚丧嫁娶和生育方式,它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对于农村,这种变化更为突出。一、农村生活方式的变革使文化素质有所提高广义的讲,生产方式也属生活方式的范畴。随着生产方式从钻术取火、制造工具到高科技的现代化时代,生产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解放初期农民见了汽车,吓的要跑,说是见了…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渗透社会各个方面的制度,法律本身几乎没有特殊的研究方法,它的大部分工具是从其他学科借鉴过来的。法律是人行为的科学,它的力量和生命源于人,而人的生活又外在地表现为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于把法律变化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法律科学来说,要真正把握法律变化发展的内在力量,就必须深入探讨人的思想与行为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迁移人口特征及影响广东商学院李惠通常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自然特征的人口在迁移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迁移人口中哪些人更容易迁移,他们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方面有何差异。这种迁移的选择性对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一、我国迁移人...  相似文献   

14.
刘小鲁 《江苏统计》2002,(12):18-20
中国工业的增长方式由于历史以及制度上的原因一直是一种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增长方式表现为由于产业结构扭曲,技术水平低下带来的高投入、低产出效应,而究其根源来说,本文认为:中国所有制结构状况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生产单位———企业的产权安排,是造成中国经济粗放型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的中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正是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因为一个社会,虽然说经济发展是首要的也是最终的目标,但如果这种高速发展是建立在  相似文献   

16.
吴静 《山东统计》2008,(5):13-15
何谓幸福?经济学早期创始人之一边沁给出的答案是.当人们的欲望得到全部或部分满足时会感到舒服和愉悦.这种感觉就是幸福。现代经济学大师保罗·萨缪尔森也为我们构造了一个幸福方程式.即幸福=效用/欲望。因此.幸福是个人效用的产物.身体健康、精神愉悦、职业理想、收入丰厚、家庭和睦、环境宜人、交通顺畅、社会稳定、政府廉洁.无疑都会进入个人效用.  相似文献   

17.
吴静 《浙江统计》2007,(3):11-13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世界发展的主题。处理好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相互协调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重要基础。作为一般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对于近年未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不断进步的沿海地区——浙江省来说,明确其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和趋势,对于把握区域未来的发展、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启金 《浙江统计》2003,(12):33-33
今年12月8日,我们将迎来我国统计法制建设史上一件盛事———《统计法》颁布20周年。《统计法》的实施,结束了新中国长达34年统计无法可依的局面,对于维护统计秩序,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统计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统计法》对于许多人来说,比较陌生。有的人认为,《统计法》是“豆腐法”、“小法”,法本身不硬。究竟如何认识《统计法》熏我个人认为,就法本身而言没有软与硬之分,况且《统计法》同会计法、审计法等专业法一样,都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体现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其显著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特殊性及测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尽管对于如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农村城镇化过程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但这一过程毕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变化 ,使人类进入更高的文明世界。历史证明 ,农村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随着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 ,经济发展同样呈现出加快的趋势。这是因为城镇从本质上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即变个体与自然的生活、生产联系为社会形态的社会群体与自然的生活、生产的联系。城镇作为人类大自然的一种有机构成部分 ,以其全新的方式整合着人的群体关系 ,在改造自然界和重新组合人工自然物的过程中 ,使一定地域…  相似文献   

20.
三峡移民的社会心理承受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水利电力工程,然而,由此引出的移民问题则成了制约该项工程能否顺利发挥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统计,三峡库区淹没线以下人口为84.26万人。考虑到人口的自然和机械增长,及占地移民等因素,整个三峡工程移民将接近120万人。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其生存状态也随之急剧变迁,这对于其社会心理承受力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而社会心理承受力是移民在迁后的生产发展中能否适应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前提条件。要妥善地解决移民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