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现实生活中的高职学生们表现出了不幸福的感觉。本文从高职学生自身及学校教育入手,具体分析了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人士而言,企业与家就如同天平的两端,近乎主宰着生活的全部,"幸福"的指针无论偏向于哪一边,都将会造成不和谐。今年"十二五"开局之年,"幸福"一词备受追捧,国家要保障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企业当然也应该将提升员工幸福感作为企业责任与使命。于是我们试问,随着企业的规模和财富的快速增长,员工的幸福感是否也随之成比例增加呢?  相似文献   

3.
幸福感是人类的普遍意识形态。民众对生活期待、追求和满足的幸福感受与国家所能提供的物质消费资料之比,即幸福指数,它具有可教育性、可培养性、可诱导性和可调控性。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和国家发展战略,国家积极参与幸福指数的引导与调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一切努力都在于获得幸福。效率与公平之所以是人类现代社会生活的两大价值目标,就在于其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幸福社会。实现幸福社会是效率与公平的价值旨归。正义是产生、维持社会幸福的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5.
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幸福在哲学范畴与心理学视角中有不同的内涵和分类.职业生涯发展幸福感是幸福感在职业生涯领域中的反映,是以愉快的心情实现自己设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职业发展目标.职业生涯发展幸福具有主观性、目标性、过程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幸福问题始终是伦理学的中心问题。科学技术是实现幸福的基础,人类幸福是科学技术的终极目标。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幸福度。然而从古到今在看待人类幸福度与科学发展的关系上一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只有重新审视二者的关系,才能让科技更好地为人类幸福服务。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粤西地区4市351名新入职高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结果显示:粤西地区新入职高中教师幸福指数介于一般与幸福之间,未达到比较幸福或非常幸福水平;女教师的幸福感显著强于男教师;收入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年龄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教师描述幸福事件中涉及最多的对象是学生,占74.18%,幸福事件内容中教学成就感、学生认可和师生关系融洽所产生的幸福感占79.08%。而不幸福事件中所涉及最多的对象亦是学生,占38.64%,待遇差和工作经验不足所产生的不幸福感占63.69%。调查结果表明,加强职中和职后教育技能训练以帮助高中新入职教师快速成长和提高收入是提高其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城市发展的更高境界是城市居民幸福感的提升.通过对皖江城市带部分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可以对其城市幸福度进行评估,并确认宏观经济指标在其中只占较小的比重,故打造幸福感皖江城市带需要转变发展观念,从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细节入手,并注重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CGSS(2005-2010年)数据,以新疆为例来研究中国民族地区居民幸福感问题。研究发现:66.59%的新疆居民感觉生活幸福或者很幸福,并且感觉幸福的人群呈现增加的趋势;尽管各民族群体的幸福感有所差异,但从趋势上看,新疆地区各群体的幸福感基本上是增加的;同时利用OLS多元回归和Ologit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性别、年龄、收入、教育、政治身份等因素后,新疆地区居民幸福感仍呈上升趋势。此外,文章的研究充分肯定了我国政府对新疆地区实施的民族偏向政策,在新疆地区创造了良好的多民族共同幸福的局面,反映出良好的民族繁荣与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人类进化、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类理性主义导致的科技至上与自由主义导致的个人利益至上使人类在伦理上形成人类中心主义,而人类中心主义又影响着法哲学及具体法律制度构建。随着环境危机的加剧,缘起于生态科学的生态主义在人类伦理、哲学等领域迅速发展,并被人类引入到环境法。环境法中的生态主义是指为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宏观上指导环境立法规范人类环境行为的一种整体主义理念。其在整体主义倾向、对自然的价值定位、终极目标上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相区别。生态主义环境法要求人类的实现路径是通过完善人类自身的规则体系,调整人类自身行为,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现代经济持续增长,使世界各国看到了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发展模式中的一个悖论结果:即物质丰富了,收入提高了,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却没有感到更加幸福。世界金融海啸和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所发生的一切也启示我们: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不应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国民幸福总值GNH,即增加国民的幸福指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体制改革也应围绕着实现社会的和谐与人类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来进行。因此,世界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幸福的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阐述了揭示谁幸福、谁不幸福以及为什么幸福和不幸福的科学研究结果,指出了幸福者的特点,以及幸福感与年龄、性别、财富、亲密关系和宗教信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部分民众的幸福感比较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是物质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削弱了幸福感,社会公正缺失及社会风气败坏弱化了幸福感,分不清需求和欲望的区别遮蔽了幸福感,个体德性的缺失吞噬了幸福感。有鉴于此,应该通过以下途径调适民众的幸福感:提高贫困群体的经济收入,奠定幸福的物质基础;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强民众的幸福体验;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培育民众的合理心态;加强个人德性修养,夯实幸福的内在根基。  相似文献   

14.
幸福感受到主观感受与客观条件的影响。而重大疾病所带来的健康、财富等风险,是影响各个幸福感因素的重要指标。构建幸福指数,进而衡量重大疾病在农民幸福指数中的影响程度。依据得出的数据结论,为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重大疾病保障机制提出优化和改良的建议,并提出促进农民幸福感的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的构建根植于人类对于幸福生活的憧憬与期待,并最终以人类幸福的实现为归宿。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尚法理念的精神指引。尚法理念是指人们基于对法律的认同、尊重和信赖并心悦诚服地服从,从而达到法实现人类幸福这一终极目标的理想信念。其价值基础包括创立"良法"等外在基础和法律知识基础、法情感基础、法思维基础等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和发展目标。幸福即幸福感,是人们为着预定目标、人生理想奋斗的过程中以及实现预定目标、人生理想时感到满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体验。幸福指数即用于测度和评价人们幸福感强弱的综合指标体系,是人们主观感受见之于客观数据的反映。国民幸福与幸福指数关系密切且复杂,既非正相关,也非负相关。纯粹以幸福指数提升与否作为评判国民幸福的标准和依据,亦不科学。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代人实现幸福的危机和问题,分析了幸福感危机产生的理论原因和社会原因。分析认为,人类幸福观的多样性、幸福问题本身蕴含着难以克服的矛盾、幸福自身内在的要素与结构的多元性以及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观念与模式导致当代人幸福感危机的加剧。分析结果表明,为了走出幸福感危机之困境,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珍惜生命的内在价值、正当节欲、融洽群己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发展因子公式的发现,源于相对最大购买力数学模型的研究,它是相对最大购买力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运用数学公理化思想方法和对称原理,证明了发展因子公式,并将发展因子与幸福指数联系起来,阐明了幸福指数与相对幸福感的辩证关系。同时,提出了收入强度、负收入和负债强度的新概念,实现了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居民家庭相对收入的比较,并将发展因子公式拓展到政府负债领域。  相似文献   

19.
从心理学角度,幸福被界定为个体内在的主观感受,幸福获得也注重人格等个体特性的完善。然而无论是幸福观还是幸福感都有其社会文化的客观性前提。社会文化规定幸福的含义,界说幸福的标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人们的幸福观有所不同,转型期的中国人也会存在对幸福内涵的不同理解;社会是个体追求和实现幸福的前提和保障,从社会发展及社会和谐的需要出发厘定幸福含义,引导人们对幸福醒思并追求真正幸福,建立基于幸福的社会发展框架是实现和谐个体与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和发展的观点,对工业时代人类追求的幸福进行了探索.人类社会最终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幸福建立在人类对自身和自然了解的基础上,得出了人类的幸福应该是物质与信念(观念)的恰当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