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历史资料和实物调查,对宜昌城市历史变迁到近代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和形态特点作了简要的概述、分析和介绍。研究宜昌近代城市发展历史及特色,无疑对保护和发展这座古城十分有益。在当前城市化进程日渐迅猛之时,在注意保护传统风貌和建筑的同时,对近代的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格局、有价值的近代建筑如何认识和保护则是非常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集中分析论述了近代宜昌城市发展的特点和弊端,为今日宜昌市服务三峡工程建设,创建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建筑史上的又一奇迹———三峡工程落户宜昌 ,为宜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也为宜昌的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塑造宜昌的城市形象 ,使宜昌迅速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水电基地 ,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化美丽花园城市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 ,它不仅包括城市布局、建筑形象、园林绿化等硬件设施 ,还包括市民素质、政府形象、文化内涵等软件。城市建筑风格与文化的结合 ,正是体现以人为本 ,使人与城市达到完美的和谐 ,也是世界著名的…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营销”时代,旅游城市要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必须走品牌化之路。宜昌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城市,如何通过品牌化来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由此从SWOT分析入手探讨了宜昌旅游城市品牌建设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浪漫三峡风流宜昌"作为宜昌城市文化品牌的学理依据是,南骚原生带在宜昌,浪漫主义的源头在宜昌."屈宋"并提的整体效应,是历史赋予宜昌的一种高蹈的文化现象.自宋玉到欧阳修到苏轼到毛泽东,有关"风流"千古的不断被阐释,不断增值生辉的文化链,是宜昌人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内驱力,也是宜昌与世界接轨的形象大使和城市名片.其本质特征为灵性、超迈,丰富的想象力,卓绝的创造精神.文章还从文化反思与两难抉择的思考中,对"新理念新宜昌"作了若干论列与透析.  相似文献   

6.
宜昌走在中部同等城市发展前列的可行性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宜昌与中部六省同等城市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了宜昌走存中部同等城市发展前列的可行性,提出了宜昌走在中部同等城市发展前列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宜昌市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对宜昌城市形象进行了定位,提出了建设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水电旅游城市”的理念,探讨了宜昌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地理环境的方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宜昌是长江经济带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呼应汉渝,也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新一轮城镇化应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克服城镇化发展的阻碍因素,结合区域特色,实施融都市区发展、全域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低碳生态智慧发展为一体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9.
宜昌是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所在地,拥有世界著名的长江三峡风光,把宜昌"建成世界级城市"是宜昌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宜昌打造城市精品的具体实践,从城市精神、城市特色、城市决策三个方面,提出建设宜昌精品城市的若干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近20年来宜昌的城市化发展进行考察说明:动力多元化是宜昌城市化发展的原因,宜昌城市化的成果显著,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宜昌城市化发展应走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宜昌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宜昌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多样化发展,茶文化的旅游开发有利于推动宜昌旅游产品向纵深发展。本文在分析宜昌茶文化的资源概况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宜昌的名茶开发意义,提出了宜昌茶文化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为计,到中国抗战进入到第三个年头时,中国已经失去了南京、武汉。长江上游处在国民政府控制下重要的城市仅剩下重庆。自南京陷落后,国民政府即宣布迁都重庆,保卫重庆、保卫大西南已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议题,宜昌作为扼守重庆的重要门户,长江流域国民党江防军围绕着宜昌及宜昌县内的石牌地区展开了宜昌会战、宜昌反攻、石牌保卫战等三次大规模的战役。这三场战役的最终结果很大程度了决定中国抗战的最后走向。其中长江流域国民党江防军在三场战役中乃至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历史意义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13.
“宜昌教案”是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涉外事件 ,然而各种史籍对该案的记述不一 ,甚至自相矛盾。对“宜昌教案”的诸多疑点进行考证清理 ,还历史本来面目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宜昌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峡州名茶、煮茶名泉、名人诗文、茶风茶俗等资源异常丰富,并显示出地域性、民族性、丰厚性、生态性等鲜明特点,这使得宜昌历史茶文化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宜昌,作为长江中、上游的结合部和三峡门户,历来是战略要地,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410万。1982年,宜昌被确定为全国甲类开放城市;1994年8月,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所辖宜昌、兴山、秭归三县,被列入三峡经济开放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陆腹地纵深推进,长江流域已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长江为纽带的全方位开放开发战略地带;以浦东开发、三峡工程兴建和重庆直辖为标志,沿江开放开发开始推向一个新阶段。宜昌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日益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宜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是中国最早对外通商的口岸之一。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在帝国主义铁蹄下所开办的包括宜昌书信馆在内的商埠及其邮政,深入剖析和阐述了宜昌书信馆邮票。提出了对包括宜昌在内的书信馆及其邮票的观点论述,以供诸家评论和研讨。  相似文献   

17.
三峡宜昌地区音乐文物出土较多。以宜昌地区出土的钅享于为例,到目前为止,共出土至少13批,共16件,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珍贵的“活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18.
社会建置,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今宜昌市行政区是古代社会行政建置不断发展的结果。本文从地方建置开发的角度,摭取有关史料进行具体的分析。在勾勒秦汉至隋宜昌地区社会建置的历史轨迹的同时,着重阐述了说晋南北明时宜昌建置与户口的变化及夷陵行政建置由县级上升为郡级的背景,论证了古夷陵的历史地位和今宜昌市开发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9.
宜昌光复 ,有力地推动了辛亥革命在湖北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以实际行动响应、支持了武昌起义 ,在湖北辛亥革命史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论述宜昌光复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及其对辛亥革命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宜昌地处长江三峡西陵峡口,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川鄂咽喉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宜昌的战略地位又一次凸显。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致使宜昌成为西迁人员和物质的转运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