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费尔巴哈论》第四章是全书的核心部分。在这一章中,恩格斯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它所实现的哲学革命,概括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尤其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详尽的阐述。学习这一章,应掌握以下几个问题,重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前提。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舒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决意按照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实际面貌来认识世界,反对任何唯…  相似文献   

2.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是抽象的人本学,但是与法国唯物论、德国古典哲学唯心论相比,这并不是他的失误,反而恰恰是他的功绩所在,我们对于这一理论的批判决不能简单化、绝对化.如果我们忽视甚至简单否定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将其学说简单界定为唯物主义一般,这将会引起对马克思理论的误解,将马克思理论简单地实证化为关于自然、社会规律的学说,而忘记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从哲学发展史来看,恰恰是这一理论触及到了作为近代形而上学建制的“意识内在性”.虽然费尔巴哈最终无法在自己的体系内实现变革的企图,但是却为马克思最终击穿“意识内在性”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年马克思对实践理解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范畴。但对马克思实践范畴的确切把握却依赖于:青年马克思探讨实践理论的思想底蕴、深层关怀;青年马克思对实践范畴理解的演化过程。本文试图由此把握马克思实践范畴的科学涵蕴。 一、青年马克思的深层哲学探讨:思维和存在的统一问题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思想来源之一是理论界的共识。这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德国古典哲学,如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直接为马克思所吸收利用;二是“问题哲学”,也就是那些仅仅为德国古典哲学家们所提出的而没有能够(或者不可能完美的)给予回答的疑问,这些困惑古典哲学大师们的问题诱导、启发了青年马克思的思考,使马克思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自己独特的思考。 贯穿德国古典哲学整个发展过程的最重要的线索,就是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的问题。作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提出辩证唯物主义的“分层理论”。一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他们都未曾对自己的哲学作出定义性的表述,所谓“辩证唯物主义”,相传由19世纪德国工人哲学家约瑟夫·狄慈根首先使用,由俄国的普列汉诺夫沿用。由于列宁和斯大林对这个称谓的多次阐发,从而使它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命名而为社会主义阵营内的各国所接纳。应该说,这个称谓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来源: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即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因而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中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同时也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据此,某些同志认为这是完全退回到了十八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旧立场。我们认为,这一认识是欠妥的。对于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没有采取扬弃的态度,这是他的一个重大缺陷。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只是辩证法的一种形态,从逻辑上说,不能认为否定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是否定了辩证法。在近代哲学史上,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因其机械性和形而上学的缺陷,而被德国辩证唯心主义,特别是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所取代,作为十八世纪唯物主义继承者的费尔巴哈,如果仍然停止在先前唯物主义机械论的水平上,没有丝毫前进,那么他能够战胜(当然未能彻底战胜)当时占着统治地位的黑格尔唯心主义,恢复唯物主义的王座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恩格斯曾经评价说,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不那么机械”。 (参见《马恩列斯论德国古典哲学》,第471页)《德意志意识形态》也指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相对于先前的唯物主义是前进了一步的,因而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同上书,第467页) 翻开费尔巴哈的哲学著作,我们可以发现,费尔巴哈的辩证法思想还是表现在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6.
由康德开始到费尔巴哈终结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人为中心创立了历史观,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合理的现实内容,为科学解决人的问题、创立唯物史观奠定了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直接理论采源。  相似文献   

7.
费尔巴哈的教训与当代哲学的发展刘俊杰,聂凤峻费尔巴哈是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其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物论的最高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直接来源之一。他的许多思想已经叩响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大门,但他未能再向前迈一步,走进这个大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通过“实践”的概念完成了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彻底批判.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既看成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体”(具有本体论意义),又看成是检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唯物论与辩证法是否“统一”的标准(具有认识论意义),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根本变革.从具体的、活生生的、现实的并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出发,通过现实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能动地改变世界和改变自身的过程中,自觉地扬弃人自身的异化物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总结,它的形成为人类思想史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过去曾经流行过一种说法,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不过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并将它们运用去总结历史所获得的成果,德国古典哲学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唯一的理论来源。其实不然,在当时的理论思潮中,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就同德国古典哲学一样,曾经是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走过了90余年的风雨征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90余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了色彩斑斓和丰富多彩的画卷,并产生了独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大体上有三种主流形态,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与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种形态,它是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马克思的新发现(即唯物史观)三者之总和;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驱进行艰难探索的理论成果;“实践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种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是世界近代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巨大功绩在于结束了思辩唯心主义哲学在德国近百年的统治,“直接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他的无神论和唯物论思想,引起当时的德国思想理论界的重视,极大地影响了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费尔巴哈哲学的推动下转向唯物主义,最后  相似文献   

12.
舒永生 《江淮论坛》2000,42(1):87-91
自从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认识你自己”之后 ,人自身开始成为哲学家探讨的主题。但是直到费尔巴哈才明确提出了人是哲学的立场、基础和出发点 ,哲学必须以人为本 ,哲学就是人本学。最能体现他人本学思想的名言是“人是人的本质”。本文试图对“人是人的本质”作一阐述。一、“人是人的本质”的批判意义“人是人的本质” ,既肯定了人的本质是人自身 ,又否定了人不是什么其他的东西。不是什么呢 ?费尔巴哈认为既不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所主张的“人是机器” ,也不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所主张的人的本质是理性。因此…  相似文献   

13.
<正>王夫之与费尔巴哈是中西哲学史上两位集唯物主义之大成和划时代的著名哲学家。王夫之以其气一元论终结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并以其情欲主义人性论和公欲目的论的道德学说,开凿了中国近代哲学之先河。费尔巴哈则由于其唯物主义无神论及其人本主义思想终结了德国古典哲学和欧洲近代哲学。“近代哲学”这一概念,把代表中国近代哲学之开端和代表欧洲近代哲学之终结的这两位哲学家联系到了一起。由于两者分属于“近代哲学”的两极,加之历史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因而王夫之哲学不可能具有费尔巴哈哲学的顽强战斗性和鲜明的资产阶级立场,费尔巴哈哲学则不仅达到了近代哲学的顶峰,而且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但尽管如此,两者的思想也还是不乏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应是一个由多学科组成的有机网络系统,是一个理论群体。本文拟着重就历史唯物主义的来源,在微观上作一些新的探索,除了从纵向联系上对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进行考察外,还从横向联系上对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进行考察,通过这样的考察,试图从整体上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一)黑格尔说过:“理性统治世界,也同样地统治世界历史”.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黑格尔“不仅把整个物质世界变成了思想世界,而且把整个历史也变成了思想的历史。”黑格尔这种历史观,显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恩格斯在讲到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的作用时,却明确指出,它是新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直接的理论前提。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黑格尔的评述,他在历史哲学上的贡献,起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二、丰富的历史现实内容;三、还有不少历史唯物主义萌芽。黑格尔历史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首先是  相似文献   

15.
费尔巴哈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吸取了它的“基本内核”,从此宣告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终结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马克思还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性论,并用感性的、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代替抽象的人作为新历史观的出发点,从此也结束了旧的人本主义与人性论,进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费尔巴哈哲学之为人本主义哲学.这不仅费尔巴哈自己承认,而且也是公认的定论.但是,在谈及到费尔巴哈哲学为什么称为人本主义这一问题时,看法便不尽相同了.有一种观点认为,费尔巴哈所以把自己的哲学称为人本主义,而拒绝唯物主义这一名称,是因为他对唯物主义的偏见.理论根据是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讲的一句话:费尔巴哈“不能克服通常的哲学偏见,即不反对事情本质而反对唯物主义这个名词的偏见”(《路德维希·费尔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用哲学批判了当时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青年马克思利用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进行“交叉重建”的方法确立了批判的哲学基础:实践的、辩证的哲学人本学。以这一哲学作为批判和解剖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利器”,马克思发现和揭示了古典经济学的充当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立场,找到了批判的入口:批判古典经济学的无批判的前提—具体的经济学范畴。在对政治经济学范畴展开剖析的基础上,马克思实际上开始了对作为古典经济学反映和研究的“实体”———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从而为以后经济和哲学研究作了一次重要的尽管不成功的思想整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从青年时代起就很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社会历史问题。当他用黑格尔哲学来解释社会中一些现实问题时,发现了黑格尔哲学中的矛盾及其对解决现实问题的软弱无力,因而产生了“苦恼的疑问”,并开始批判黑格尔哲学。在这个过程中,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思想对马克思摆脱黑格尔哲学的羁绊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停留在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论的水平上。马克思当时致力于探求能够科学地解释社会,并且能够反过来改造社会的哲学。唯心主义哲学不可能是这样的哲学,而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也称不上是这样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里指出:“……早在1843年,当马克思刚刚成为马克思,即刚刚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成为比以往一切形式的唯物主义丰富得不可估量和彻底得不可比拟的现代唯物主义的创始人的时候,他就已经异常明确地指出了哲学上的根本路线。”列宁这个分析,同样包括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基本立场和根本观点。 巴黎手稿,是马克思研究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应用和改造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使之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结合起来的初步成  相似文献   

20.
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中,实践观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这种关系的不同理解,体现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不同理解。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辩证法,这种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在于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把这种既唯物又辩证的一般世界观应用于各个方面,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现、认识论和历史观(唯物史观);实践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