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晚报是我国1980年代报业改革的尖兵,服务性、大众化、消闲性是这一类型报纸的符号化价值。但是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报纸产业的持续性升级,不同类型的传统晚报的价值结构出现了分化。本文选择《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和《扬子晚报》三份传统晚报,在三报2005年度“两会报道”这一主流政治活动报道的横断面上来考察传统晚报的价值结构分化,认为近主流化、全面性大众化和选择性大众化是传统晚报价值结构分化的三个方向,并对其背后的结构性因素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四开小报,人们自然就想到常看的《参考消息》、《新民晚报》、《北京晚报》等。实际上,四开小报更指一些地市县级报和厂矿企业报。它的版面为四开,比大报小一半,所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武汉的《楚天都市报》和上海的《新民晚报》为例,运用叙事分析的方式观照我国当代城市新闻媒体对于女性这一群体的情感再现或是集体素描,并分析了这些“再现”对于该群体之社会身份形成即在城市社会所获得的文化认可所造成的意义和影响。认为两家报纸情感讲述都采用了高度类型化的叙事方式,进而产制了高度类型化的女性形象,但两家报纸的类型化女性形象差异巨大,他们所呈现的形象和经历的故事不同,这些叙事和形象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后果。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 年代初,父亲家从宣武区搬到复兴门新居,与萧乾、文洁若老师一家为邻,而且还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门对门.从那以后,我们与萧老一家就成了好邻居、好朋友,至今已有30 多年的"邻龄"了. 您可能会疑惑,平民百姓与文化名人是如何成为邻居兼好友的呢?我想,这应该缘起于我父亲和萧老这两位"老北京"的一见如故吧.父亲搬到复兴门后,我的小弟世杰照顾父亲的起居生活,给老人订了一份《北京晚报》,作为他的"精神食粮".每天下午报纸快送来的时候,腿有残疾的老父亲便扶着楼梯从五楼"慢步"到一楼去取报纸——这成了他每天一次的锻炼,乐此不疲.我家对门的萧老,当时也订了报纸,包括《文汇报》《光明日报》《羊城晚报》等,多达七八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以上海的三家报纸为研究对象,借取内容分析方法,对报纸广告的现状、趋势以及报纸广告的模式及其特征作一些基本的分析和评价,并基于这种分析和评价,提出自己对报纸广告模式的一些设想。一、抽样方法和分类抽样方法选择1985年初至1988年10月底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和《新民晚报》共4197份报纸建立抽样框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西宁地区的《西海都市报》、《西宁晚报》、《西海商报》三家报纸为研究对象,通过版面、栏目设置和内容的比较分析,认为三家报纸趋同性现象严重,都市化程度不够,缺少特色和个性。同时对西宁地区都市报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引子 细心的读者也许能记起2002年8月31日《武汉晚报》在“扶助行动”栏目中,以头版刊登两幅照片和一篇文章。文章讲述了武汉市75中读初一的王颖(女)突患一种“代谢性肌病”的,隆症。她不能行走,不能自主呼吸,连吞咽都极其困难。江城著名的一家大医院也承认此病发病机理不明。难以医治。死神一步步地逼近这个年仅15岁的小姑娘。《武汉晚报》、《楚天金报》、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1995年第4期首次发表了《建立地球管理学的思考》一文;同时又以《论共创人类地球管理学》为题,在上海举行的“’97世界管理大会”、“21世纪管理学科发展趋势”的分组学术交流会上就此问题作了交流;《长江日报》1995年8月6日以《地球是个家,持家应有方》为题,就《建立地球管理学的思考》一文作了报道;上海《新民晚报》1995年8月13日和《鸭绿江晚报》8月25日作了转载;1995年总第143期《综合经济导刊》杂志以《共创人类地球管理学》为题,再次就关于创建地球管理学问题作了论述。由此,关于建立地球管理学问题引起社会上有关部门和国内外部分专家学者的关注与重视。本文现就地球管理学,或称人类地球管理学,或称全球管理学的相关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利用多次去新加坡探亲的机会, 做民间的双向交流工作,到新加坡宣传 中国,在国内介绍新加坡,以增进相互 了解和友谊。 新加坡有《联合早报》、《联合晚报》 和《新明日报》三家华文大报,每份每天 少则30多版、多则60多版,订报不要动员,更不用开会、发文件,发行量却很 大。每家报纸都有“言论”、“交流”等专栏,就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环境、人文 习俗等多方面的问题展开广泛讨论。我 在报纸上先后发表了19篇文章,介绍 改革开放的中国。新加坡比较民主,也 重视民间舆论,有关方面还对我的建议 在报上作了答复。  相似文献   

10.
鉴于所谓“新发现”的《古本水浒传》的宣传,一度甚嚣尘上,因此,我于二月十五日的《北京晚报》“百家言”栏,发表了辨伪的文章,三月六日《文学报》复刊出了我的投书,明确指出:蒋祖钢同志“把这种解放前尚不为研究者齿及的伪续本,当作施耐庵的原著大肆宣扬,并使之以‘合法的身分’流传到海外”,“这种以伪乱真的宣传,有损我国《水浒》学界声誉。”用意是要促使这种伪本的鼓吹者、出版者知错即改,采取必要措施,以挽回其不良影响。拙见复得到《书刊导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文汇报》、《羊城晚报》等报刊的支持,先后予以报导。不料,蒋祖钢同志复在在《北京晚报》(四月五日)发表《梅寄鹤不是<古本水浒传>的作者》一文,巧为辩解,对确凿的事实,采取不承认主义,似以为这样作就可以逃避舆论的责难。为了进一步澄清是非,端正文风,有必要再予驳正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报业的发展,同题新闻竞争日益激烈,而标题的优劣直接影响媒体的竞争力。通过考察湖南影响力和发行量最大的四家报纸:湖南日报、长沙晚报、三湘都市报和潇湘晨报上的同题新闻标题,总结出四家报纸新闻标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客观性报道的五种操作策略为参照,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十年来的样本进行量化研究,得出结论:模糊消息源使用频次增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均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等,同时各报在新闻语篇中运用的副词和形容词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萨空了、恽逸群和《立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5年9月20日在上海创办的《立报》,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的一朵奇葩。这张四开四版的日报,政治上高举抗日的旗帜,新闻业务上也有不少独创,最高发行量达二十万份,创当时全国报纸销售量的最高纪录,是最著名的抗日救亡报刊之一。 1932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已经无法公开独立出版自己的报刊。一些共产党员利用记者的身份,进入不同政治态度的新闻机构,曲折地宣传党的主张.恽逸群和徐迈进就是在《立报》工作的共产党员.恽逸群主编国际新闻版兼写社论,徐迈进主编社会新闻版。虽然《立报》是由成舍我集资创办的,但实际上由萨空了、恽逸群等进步报人和共产党员主持编辑  相似文献   

14.
<正> 报纸的版面美是报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四开四版的小报,与大报相比它的版面美又有其独特的标准和要求,这是由它的内容及版面容量所决定的。本文从三个方面谈谈小报的版面特色。  相似文献   

15.
[摘要]版面调整体现了报纸新闻生产的空间定位变化。本文指出了三种有效释放新闻生产力的调版方式,即新闻强版、本地优先;以编统采,速推特别专版;“报中刊”调整与报网互动延伸版面空间。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北京晚报》2012年的调版实践与走向为例,分析了目前报纸构建媒介社区的战略选择,指出将调版转化为构建媒介社区的动力机制与创新机制还面临新课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6.
写作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许多概念都是借助经验积累而来的,并未上升到理论高度。其中,“什么是描写?”就是需要商榷订正的问题之一。什么是描写?或说怎样给描写下一个定义呢?《“辞源”正续编合订本》(一九三九年版)和《“辞源”修订本》(一九八○年版)均称“描写:摹写也”。这是以词解词,显然不能视为“描写”的定义。较有探讨价值的解释是下述两家。1.《汉语词典》(一九四七年版《国语辞典》删节本):  相似文献   

17.
前几日《北京晚报》刊登了一条消息,说的是在北京永外桃杨路上,一家有60年历史的老副食店准备关门停业.副食店,这个名词对于90后来说,可能非常的陌生,但对于50、60、70,甚至80后来说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相似文献   

18.
本书的内容,是逐节讲解《小逻辑》原著,并作比较详细的注释。关于黑格尔逻辑学的基本论点,我在《论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中已经作了评述,这里不再重复。 一版序言 黑格尔亲自发表的著作有四:第一,《精神现象学》(1807);第二,《大逻辑》(1812—2816);第三,《哲学全书》(初版:1817,第二版:1827,第三版:1830);第四,《法  相似文献   

19.
以武汉市近年来出现的流行语作为考察对象 ,主要从《武汉晚报》中采集语料 ,从中发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新造了一批带“子”尾的流行词语 ,相当活跃 ,体现了武汉方言的特色 ;二是一些行话隐语在社会上扩散 ,一批新词语在中学生中流行 ;三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流行语占有优势 ,语言中的商业文化气息日渐浓厚 ;四是粤语、北方话和外来词都对武汉流行语有所影响 ,有所进入  相似文献   

20.
在媒介领域中,报纸等新闻媒体由于它所具有的真实性和严肃性特征,已成为当今社会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渠道,成为某种权威的象征.文章选取了《人民日报》、《新民晚报》和《纽约时报》三家主流报纸,对其中时尚消费新闻中的女性形象采用量化、内容分析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两国主导报纸中与女性有关的时尚消费报道的现状,了解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新闻报道的共性与差异,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与女性有关的时尚消费新闻报道与传统性别文化、社会发展以及大众传媒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