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勤  王克强 《南都学坛》1999,19(3):62-66
根据流体的稳定性原理,用化学热力学方法系统探讨了气体的稳定性,发现气体的过冷极限对比温度与对比压力之间存在的普遍规律。结果表明,气体的过冷极限与气体的压力密切相关,压力愈低,气体的液化所需要的温度愈低;液化气体的有效方法是在对气体加压的同时降温。据此发展了预测气体过冷极限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化工计算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进行活塞环组的润滑分析,必须先确定各环间空间内泄漏气体的压力,这是活塞环滑动面上润滑油膜的压力边值,也是作用在活塞环上、下侧面和背面上的压力值。在新近发表的有关活塞环组润滑的文献中,在计算漏气压力时都未考虑温度的变化,但缸壁温度的实测结果表明,一些工况下缸壁温度变化是很剧烈的。为此,本文把泄漏气体的流动作为非稳定流动处理,在求解漏气压力时不仅考虑气体质量的变化,而且考虑温度的变化。文末附有计算示例,结果表明考虑温度变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螺旋槽干式气体端面密封性能,提出了一种由螺旋槽和圆弧槽组合的r型槽干式气体密封,并根据气体润滑理论建立了r型槽干式气体密封数值分析模型,定义了r型槽的主要几何结构参数,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雷诺方程,获得了端面气膜压力分布,分析了转速、压力对端面开启力、泄漏量等密封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并与螺旋槽干式气体密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r型槽干式气体密封中圆弧槽有回流作用,与螺旋槽干式气体密封相比有较小的泄漏量;r型槽干式气体密封更适用于低压高速场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气体密度或者说气体压力,在正常和强制冷却情况下线圈的温升,和SF_6气体绝缘变压器自然气体循环与气体密度之间的理论关系,通过在变压器上做试验研究,证实由理论导出的温升公式,气体的密度大时,它的温升和线圈的温升有下降的趋势,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还对变压器在较低气压时的负载运行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5.
理想气体是热学研究中的一个理想模型,它是人们根据一切气体在压力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共同特性抽象出来的。这个共同特性就是描述气体状态的状态参量间的关系必须满足状态方程PV=υRθ,以及气体的内能仅是温度的函数,而与气体的体积无关(当然与P也无关了)。  相似文献   

6.
对废气调温煤气燃烧器进口压力与流量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给出了进口压力ˉ流量的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根据经验公式,可通过控制各进口压力实现流量的控制,为高温气体的流量调节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测定装置,通过测定其安全性和准确性均符合本实验要求。空气与原油在油藏温度和一定压力下,低温氧化后得到CO、CH4、CO2等气体,根据该产出气的组成配制模拟混合气体,研究其爆炸情况,通过人工配制,对原油低温氧化后产出气中各组分比例进行调节,研究测定了不同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被测气体爆炸极限以及最高允许氧含量。结果表明:按照产出气组分比例配制的混合气体,不会在油藏条件下发生爆炸;爆炸极限和最高允许氧含量随温度和压力条件改变而改变,高温低压条件易使混合气体发生爆炸,而低温高压条件混合气体不易发生爆炸;二氧化碳对混合气体的爆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机械搅拌高压釜中测定了290.15~513.15K、0.5~4.0MPa范围内H2、N2、CO和CO2在液体石蜡中的溶解度和体积传质系数。结果表明,H2、N2、CO和CO2的平衡溶解度均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N2、CO和CO2的平衡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但氢气的平衡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回归了各种气体的溶解度系数Hi与温度T的关联式。H2、N2、CO和CO2的体积传质系数均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和压力对不同气体的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各不相同,氢气的体积传质系数受温度和压力变化的影响较大,二氧化碳的次之,一氧化碳和氮气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UG建立了三种不同尺寸平板间隙的圆形截面防爆栅栏,并利用Fluent软件分别对其气体流动特性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比可知,平板间隙尺寸增大不一定可以使压力损失减小,可是尺寸增大可以使气体流动速度增大。  相似文献   

10.
与常规钻井相比,气体钻井在提高机械钻速、发现和保护油气藏等方面优势明显,由于负压钻进时,地层流体极易进入井筒,地层产出的可燃气体和氧气混合后具有燃烧、爆炸的潜在危险,容易发生严重的灾害性事故,在气体钻井应用中往往需要充分预测和评估钻遇气层的危险程度并提前采取应对措施。结合气体钻井实际施工情况,简要介绍了气体钻井过程中井下燃爆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气体钻井过程中可燃气体发生燃爆的条件。并从混合可燃气体组成、温度、压力,以及惰性气体含量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了爆炸极限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据经验公式计算了某井气体钻井过程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变化情况,得出可燃气体下限值随井深增加略有减小,可燃气体上限值随井深增加明显增大的结论。结合该井实际施工情况,验证了计算的可靠性,可以看出氮气钻井过程中的氧含量安全范围很窄(2.43%4.20%)。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氧气高炉从炉身喷吹预热气体时,高炉冶炼过程的一维数学模型,该模型描述了高炉炉型的变化,炉内13个化学反应,炉墙的热损失,气-固相间的热交换及压力损失。讨论了氧气高炉冶炼的特点。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喷吹预热气体流量增加及温度的升高,炉身上部炉料的温度升高;喷吹预热气体成分的变化,对炉身上部炉料的加热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化及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历史责任 ,评价了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能源政策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的客观效果 ,对未来我国的能源消费和相应的CO2 排放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分析了我国未来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可能面临的压力 ,以及未来可能采取限控措施的代价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并对我国能源战略有关政策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学和制药进展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都依赖于对细胞生长和复杂生化反应的了解和控制。在以上过程中实现气体精确和可追踪的监测和控制很有必要。对诸如二氧化碳、氮气、空气等气体的测定与控制已经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可变截面流量计成功实现。但可变截面流量计在精确度、可追踪性和最大允许压力等方面仍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本文所介绍的热式质量流量计和控制系统为流量测定和控制提供了更高的准确度和直接的可追溯性,且此准确度和追溯性几乎不受压力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膨胀试验作为单井吞吐工艺试验的重要评价手段之一,在油田注气混相与非混相驱试验中已得到应用。目前对不同种类气体注入对原油相态影响国内外虽作了些分析和研究,但针对同一种流体究竟那种注入气体较好,还研究得不多。首先对CO2注入时原油膨胀试验和未注气时的常规PVT数据进行模拟后,对CO2、N2、CH4和烟道气四种不同的注入气体进行了模拟研究,给出了在不同种类气体注入时原油的膨胀系数和泡点压力的影响,同时对混合气体的注入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各种气体在单井吞吐试验对地层流体的适应性,对其优缺点也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城市客运交通能源需求与环境排放研究——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LEAP模型框架构建北京市城市客运交通-能源-环境模型,计算得到北京市2020年在不同政策情景下的能源需求趋势和常规大气污染气体及温室气体的环境排放变化趋势。研究认为:在北京市对城市客运需求量逐渐增加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以及限制私家车的上升趋势势在必行;同时,改善终端利用层次的能源结构对于降低能源需求以及减缓大气污染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浅议中国在后京都时代的气候政策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不恰当的经济活动是导致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面临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双重任务。在现有的生产模式下,经济增长必然带来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即便采取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但是由于存在技术锁定效应,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将进一步增加。按照《巴厘路线图》安排,2009年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应该形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协议,但是大会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中国是世界温室气体第一排放大国,减排的压力很大。如何通过内外政策争取更多发展空间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压裂水平井已成为开发低渗透油气藏的重要手段,正确预测压裂水平井的产能对水平井的开发方案设计、地层及裂缝参数等敏感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用复位势理论和势的叠加原理,考虑气体在地层中渗流和井筒内管流的耦合,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和动量定理,结合气体的性质和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建立低渗透气藏压裂水平井地层渗流与水平井筒管流耦合的渗流模型及其求解方法。结合长庆低渗气藏实际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1)水平井筒内的压力损失对压裂水平气井的生产动态有一定的影响;(2)井筒内的压力呈不均匀分布;(3)每条裂缝的产量并不相等。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井筒半径、水平段长度、裂缝条数以及管壁粗糙度等参数对井筒压力损失和压裂水平气井产能的影响,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高含硫气井在气体开采过程中,随着井筒温度压力的降低,硫微粒在气相中的溶解度逐渐减小,在达到临界饱和态后将从气相中析出,当井筒中硫析出位置处的气流速度小于微粒临界悬浮流速时,析出的硫微粒在井筒中沉积,堵塞气体的流动通道,从而导致气井产量降低,影响气井的产能和经济效益,严重时造成气井停产。将井筒压力温度分布预测模型与硫溶解度模型耦合,结合井筒中微粒临界悬浮流速模型建立了高含硫气井井筒硫沉积预测综合模型,并对L 井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含硫气井产量降低至临界产量后,随着气井产量的降低,井筒中气流速度逐渐减小,硫沉积区域沿井筒向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天然气中硫溶解度的室内实验模拟,发现温度、压力和气体组成是影响硫在天然气中的溶解度主要因素。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硫的溶解度增大;同时气体中硫化氢以及重质组分的含量也是影响其溶解度大小的组分因素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前者的作用说明了硫在天然气中的化学溶解的存在,而后者仿佛就是硫的天然物理溶剂,重质组分含量越高硫的溶解度越大,且随着组分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因此,硫在天然气中的溶解机理既包括化学溶解也包括物理溶解,是二者的有机结合。这对认识和防止高含硫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在地层发生硫沉积,合理高效地开发该类气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涉及到"汇""源""库"三维度囊括了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折射到环境保护法领域,其与能源法、环境管理法、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法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为此,制定专门性温室气体减排立法,必须处理好与相邻法律之间的关系。即在遵循相关原则的前提下,结合现行立法的具体规定,制定具有前瞻性、国际视野和可持续性的法律。进而帮助政府缓解减排压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