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是公共管理中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手段和主体,三者分别存在着失灵,但在一方失灵的时候,往往另外的一方或两方可以适度弥补这一失灵。本文从三个失灵入手,阐述在公共管理中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管理中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明城市创建的"复合型事业"本质决定了社会组织参与的必要性。以汕头市社会组织在交通志愿服务中的参与为研究对象,基于政府失灵与志愿失灵的理论比较视角,社会组织怎样参与交通整治?参与过程折射出怎样的地方政社关系?如何让社会组织在创文中发挥更大作用?从政府对政社关系的认知、创文动员架构及政社互动过程来看,社会组织仅被看作是"填缝剂",始终处于被领导的地位。鉴于创文运动式治理模式及地方社会治理的"沙漏型"结构所隐含的治理困境,地方政府应进一步认清社会组织的作用,在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上为其提供发展空间,从而使文明城市创建事业顺利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3.
政府干预是解决市场缺陷的必要手段.然而,公共选择理论从政府的"经济人"假设出发,揭示了"政府失灵",即政府由于自身的局限,在解决"市场失灵"过程中,还存在着治理中的政策失误与低效率问题.有鉴于此,解决"市场失灵"之时规避"政府失灵",就成为优化公共治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三十年国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①诠释第三部门的兴起,创立了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第三者政府及志愿主义理论;②解读第三部门发展趋势,形成了政治经济学、组织生态学、新制度主义及多元福利的解释范式。近来,第三部门研究兴趣主要聚焦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第三部门社会角色、非营利组织发展与转型、慈善与志愿、组织与管理等方面。总体看来,国外非营利组织研究尚处于成长阶段,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房地产商、消费者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分析,阐释了房地产公共政策执行失灵的原因是博弈方的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及博弈的规则不够健全,提出以自利为目的的非合作博弈转向以集体利益为目的的合作博弈是解决房地产公共政策执行失灵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失灵现象阻滞了其进一步发展。为消解这一现象,需要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探讨针对性解决措施。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可知,我国志愿服务过程中"失灵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组织不够独立、管理不够规范、活动目的不够纯洁、活动范围不够宽广、服务资金不够丰足、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等。消解这一现象需要采取增强志愿组织的独立性、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强化服务公众意识、丰富志愿服务方式、拓宽资金来源、运用多样化激励手段、完善相应法规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社会共治失灵及其交互导致的食品安全治理失灵,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系统失灵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基于食品安全"监管困局"及其形成机制,定义社会系统失灵的概念和内涵,提出社会系统失灵的三个核心问题,即单纯依靠市场或政府治理不能解决社会系统失灵、单纯依靠社会共治不能解决社会系统失灵、单纯依靠正式或非正式治理不能解决社会系统失灵。在社会系统失灵三个核心问题基础上提出的解决社会系统失灵的公共政策方向及策略,包括震慑、惩罚与追溯等正式治理,风险交流、价值重构、重塑行为规则等非正式治理,及二者的动态混合治理,如信息技术与制度安排的混合治理等。对社会系统失灵的分析可以拓展到对产业政策治理、腐败治理和雾霾治理的分析中,提出社会系统失灵的治理与抵消性规则。  相似文献   

8.
从交易协调问题和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经济理论出发,讨论了不同协调机制下的协调失灵问题,提出了非营利组织由于其交易特征多样化的特点,存在着市场失灵、互惠失灵和公共失灵的情况。基于非营利组织明确产权分离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整合不同协调机制的特殊管制机制以消除或减弱协调失灵的影响,并讨论了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具体运作。在此基础上,对这一特殊的管制机制进行了内部动态研究,提出非营利组织特殊管制机制减轻协调失灵的能力和效率是以组织的民主机能为前提条件的。  相似文献   

9.
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活动中,社会组织一向被学界视为匡正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重要部门;而另一方面,潜在的志愿失灵的困境也需要政府的匡正。实地调研发现,政府在解决志愿失灵问题时也存在自身“失灵”的现象。具体而言,政府并不能完全解决社会组织资金短缺、服务内容及对象偏差、服务供给决策中的家长制作风等问题,难以通过社会组织的参与来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而社会组织面临来自政府支配和绩效考核的压力,不得不将有限的资源和主要精力用于应对政府或第三方评估。因此,简单地认为政府可以匡正志愿失灵的观点或许是一种想象:政府在治理志愿失灵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难以帮助社会组织实现应然的社会目标。因此,除期待社会组织的成熟和自治能力外,进一步深化政府自身的改革应是良性有效的政社合作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的难题,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创新,提供了体制上的第三种选择.非营利组织也存在着失灵,利益的驱动、道德的失控、监管的缺失、官员的腐败侵染其组织诚信,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的社会组织,诚信问题是关系其组织前途发展的核心问题.为此,从道德、自律和他律以及社会信任入手,多角度地分析非营利组织诚信问题的成因,深入认识和理解非营利组织,走出对非营利组织诚信治理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间非赢利性组织的功能定位及成长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转变中,民间非赢利性组织在当代公共事务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是帮助政府“减负”的第三条通道;但我国的民间非赢利性组织发展缓慢而滞后,其主要原因是:组织威信的缺失,民众参与者的缺位,政府支付政策的缺范;要推动其发展必须塑造清正的组织新形象,抓好组织的能力建设和组织资源的获取,唤起民众的参与热情,同时政府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成长条件。  相似文献   

12.
灾后重建中的非营利组织与非正式参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灾后重建中,人们往往重视的是政府自上而下的正式援助计划,而忽略了自下而上的民间社会非正式参与的力量。事实上,小规模之"自主性策略"取代自上而下中央集权式政策执行也是行之有效的灾后重建措施。文章认为虽然非营利组织非正式参与灾后重建的四种新途径或模式,能有效参与到灾后重建过程中来,但非营利组织能否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取得成效,除了选择适当的模式外,还需要考虑自身的"二元性"问题,尤其要注意外来的以社会服务为取向的非营利组织与本土社会系统产生冲突与抵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使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成为必然,而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简要分析了当前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不强,社会影响力不够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非营利组织应该建立问责机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引入顾客导向的营销理念以及处理好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关系,以增强其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转型,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公共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重视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对改善我国的公共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和发展状况出发,分析其在公共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宗旨驱动型组织,非营利组织主要依靠其员工来提供服务并满足组织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与需求。然而,基于何种动机个体才会选择到非营利组织而不是营利或公共组织从业呢?对此问题的理解要比非营利组织为了从数量和质量上招募到理想员工而采取何种竞争战略更为优先。与营利部门和公共部门不同,非营利部门有其独特的员工及其服务动机谱系,利他主义也只能代表非营利部门的其中一面。相对于诸多学者所使用的“内因-外因”传统两分法分析框架,从员工在非营利部门从业的服务约束性(积极性/被动性)和服务导向性(利他性/利己性)维度构建的非营利部门员工从业动机矩阵将员工从业动机分为四种类型,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员工显性从业选择行为下实际的隐性需求,并可成为未来实证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国外非营利组织理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概念、起源及与政府、企业的关系三方面评述了当前非营利组织研究的主要理论。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在中国政治、经济背景下对非营利组织的概念、起源、与其他组织形态之间关系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因此基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进行更为深入和详尽的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其财务管理水平却严重滞后。文章通过对非营利组织财务问题的研究,认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应该是基于健全财务观的。健全财务观要求非营利组织公正地履行资产受托人的责任,更新财务理念,借鉴和使用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和方法,使得组织获取并有效使用资产,最大程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个人捐赠非营利组织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模型中,外部影响因素包括关系效用、组织品牌绩效和组织公信力,内生驱动因素包括社会效用、情感效用和显性效用,捐赠行为产出包括捐赠次数、额度和忠诚度。广州市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个人捐赠非营利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多数与捐赠行为产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显性效用与捐赠次数、捐赠额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的标准化的回归方程,进一步加深了对捐赠行为产出的认识。路径分析显示,个人捐赠行为受到外部因素和内生因素的影响,其中外部因素除了会直接影响个人的捐赠行为产出外,还会因刺激到内生因素而对捐赠行为产生间接效果。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组织发展奉行的是政府选择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借助政府的力量自上而下地培育民间组织,有利于实现传统民间组织的现代性转换,符合我国渐进式改革的内在逻辑。但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这种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政府主体与民间主体之间相矛盾;政府主观预设与客观需求之间相脱节;政府自身不合理的价值偏好与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的要求相背离;政府选择所形成的行政依附与民间组织的独立自主相违背。因此,在民间组织生成方式上逐步实现由政府选择向社会选择的路径转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民间组织自主性、促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优化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形成良性社会结构、化解社会风险的需要;是提高社会自主能力,实现权力回归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机构绩效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机构进行绩效考核评价的意义在于强化监督市场管理,实现有效激励,把握质量监督整体水平和高效配置监督资源。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监督行为、监督工作业绩、监督人员素质、监督团队精神、监督装备和外部评价六部分,以此形成三个层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指标体系特征和绩效评价过程特点,选择递阶多层灰色评价方法对监督机构绩效进行测评。根据各个监督机构的绩效综合评价值来判断监督机构的工作绩效,并据此对监督机构实施有效激励与约束政策,提高监督管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