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的后期,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地区的回民起义,风起云涌,规模巨大,起义的浪潮迅速波及到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和阿拉善、额济纳旗,以及漠北喀尔喀蒙古的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地区、新疆的伊犁、喀什噶尔、塔尔巴哈台等蒙古族地区。回民起义同蒙、维,撒拉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凝为一体,给予清朝统治者和西北以及蒙古地区的封建统治以沉重打击。这一斗争,从同治元年延续到光绪三年(1862—1877),使清廷朝野上下惴惴不安。清朝政府为了镇压这次起义斗争,在蒙古各部盟旗进行了频繁的兵员、驼马等军事征调,它给蒙古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2.
清代西北回民起义中的人地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传斌 《文史哲》2003,6(6):87-91
人地关系的广泛联系特征在回族的发展史上有突出的表现。一般意义上来讲,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形成了回族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空间,这也是回族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这两个基本空间基于地域性的人地关系变迁,从而最终促成了回族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化、人口行为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西北回民起义发生在清代,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讲绝非偶然。同时,西北回民起义对当地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也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同治元年(1862年)起,在西北的陕西省和甘肃省(包括宁夏和青海的东部)许多回民和汉民杂居地方爆发了回民起义,当时回民能一呼百应地起来,这在根本上是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反动民族政策所造成的。虽然回民的起义同入陕的太平军和捻军事实上互相配合,但是他们始终没有同太平军或捻军打成一片.为了说明这一现象,胡绳同志著文写道:对此必须看一下回民起义的领导成分。起义的基本群众虽是遭受重重封建剥削的贫苦的回民劳动群众,但其领导者一般的则是回族中的上层剥削分子。例如在宁夏的大头领马化龙  相似文献   

4.
当太平天國革命运动期間,卽十九世紀后半期,在中國西北地区爆發了回民起义。西北回民起义从一八六二年(同治元年)开始,到一八七七年(光緒三年)結束,时間長达十五年之久,地区遍及陝西、甘肅、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参加起义的成員有回族、維吾尔族、撒拉族、烏茲別克族,也有汗族。从时間、地区和民族成員來看,它甚至超过了它的先驅者太平天國的規模,因而,这次起义是当时全國農民和少数民族抗  相似文献   

5.
1992年9月19日在西北大学召开了由陕西省历史学学会主办的纪念陕西回民起义130周年学术讨论会。来自陕西省内高等院校、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单位的从事陕西回民起义史研究的回汉专家、学者共40人参加了这次学术讨论会。陕西省历史学会会长彭树智教授主持了这次会议。与会代表们就起义的准确时间、起义的原因、起义的性质、起义军的策略、与云南  相似文献   

6.
以左宗棠为首的湘军在镇压了西北回民起义之后,为了稳定当时的西北社会,采取了一系列善后举措。其中科举制度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培育人才、培植文化、加强文治和传承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回民起义后湘军对西北地区的科举制度进行了一系列调适和整顿,从文化层面完成了对科举制度的重建。本文试图通过其对甘宁青地区科举制度重建的考察和分析,进而审视其文化善后的得失。  相似文献   

7.
张永帅 《兰州学刊》2009,(4):220-222
同治以前陕西渭南县回民村落与人口的分布呈现出数量多、分布广、分布集中的特点。这是渭南回民来源、回民生产、生活习惯和回汉民族关系长期历史作用的结果。但同治年间陕西回民大起义从根本上改变了渭南回民的分布格局。并给回民生活环境与当地自然环境以极大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一、这次起义对清廷打击的沉重 下列“清军镇压农民大起义军费奏销数总计表”对我们了解咸同年间回民起义给予清朝廷的打击很重要。 从表上可以看出,清朝为镇压西北回民起义支出的军费占支出总数的28.2%,镇压西南各族部分的占18.6%,合起来为46.8%,超过了用于太平天国的40.4%。西南部分中包括镇压苗族、彝族的广西北部分还包括新疆的维吾尔,  相似文献   

9.
论清代陕甘回民起义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同治年间,陕西、甘肃回族广大人民,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下,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起义。这次起义,首先从陕西渭南、华州(华县)、大荔一带发起,迅速蔓延整个关中地区。在陕西回民起义的直接推动下,甘肃陇右地区的宁州(宁县)、平凉、固原;宁夏府属灵州(灵武县)的金积堡;兰州府属的河州(临夏)、狄道(临洮);西宁府属的西宁;河西地区的肃州(酒泉)等地的回民先后起来响应。起义历时十二年之久,席卷了现在陕、甘、青、宁、新整个  相似文献   

10.
国内五十年来的回民起义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建国50年来的回民起义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提出了在新时期加强回民起义研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光复会和上海光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同盟会成立一百周年,光复会是同盟会的组成部分之一。上海光复是同盟会中部总会和光复会共同策划,举行武装起义的;“复浙江,下金陵”,光复会也有劳绩。不久,陶成章被刺,光复会解体。本文根据史实,对此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皖浙起义后,大批光复会会员出逃国外,在日本和南洋地区高举光复会的旗帜开展革命活动,使得同盟会和光复会因名号问题发生直接冲突.而孙中山和黄兴相继离开东京后,设于东京的同盟会本部未能取到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指挥中枢的作用,而长江中下游的资产阶级革命潮流又暗流涌动,急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领导.光复会的领导人在失望之余,不得不改组因皖浙起义遭到重创的光复会,以担负起领导长江中下游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重任.二次"倒孙风潮"不过是光复会重组的导火线而已.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徽州遭受了十数载的太平天国战争,累世积聚的繁荣社会破坏严重,人口出现巨大变迁,民众惨遭杀戮、流离、饥荒和瘟疫等,战后人丁凋敞,长期难以恢复。通过对徽州地方志、文人笔记等史料的归纳和分析,可再现徽州太平天国战争概况,以及人口的具体变迁情况。  相似文献   

14.
回族伦理作为意识形态、文化现象、道德规范、生活习俗,已扎根于回族群众的一言一行中,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但是,关于回族伦理的研究至今仍处于零零星星的状态。因此,加强对回族伦理及其作用的研究,充分发挥回族伦理道德的社会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王国兴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压迫 ,领导黎族苗族人民举行了著名的白沙起义。他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培养下 ,由一名黎族首领成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和黎族人民的领袖  相似文献   

16.
张巨龄 《云梦学刊》2006,27(5):145-151
清末民初内忧外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和人员大改组。回族报刊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封建主义尚未根除,民主意识已见端倪。丁宝臣、丁竹园、刘孟扬等回族先进知识分子和王浩然、王友三、张子文等开明宗教领袖的两支队伍形成。这为以新闻传媒形式开启民智,唤起回族人民爱国兴教提供了组织准备。《正宗爱国报》、《回文白话报》,以及《清真学理译著》等回族报刊的出现,显示了回族人民参与社会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精神,是其自我教育,逐步提高民族素质的保证,为此后回族报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清末民初回族报刊,是我国少数民族报刊史,以至中国报刊史上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瘟疫与西罗马帝国的衰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延庆 《齐鲁学刊》2005,8(6):60-64
罗马帝国时期,瘟疫频仍,这既是人为破坏自然环境所造成的,也与当时医学的落后、城市的发展和战争的频繁有密切的关系。它周期性的爆发不仅导致了罗马帝国人口的大量减少、经济的衰退、政治的混乱、军事实力的下降及帝国战略的转变,而且推动了基督教的兴起和壮大。这些都加速了罗马帝国衰亡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乃至人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立体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研究高校共青团舆情引导现状与现行青年舆情需求的冲突,提出高校共青团应占领网络阵地,通过完善门户网站、依托热门论坛开辟团情舆情版块与打造网络舆情团支部等途径丰富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载体。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人类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一,苏维埃俄国的建立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苏联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崭新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给全世界无产阶级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第三,苏联在1939-1945年的反法西斯战争中,成为打败法西斯的主力。第四,二战后,欧洲和亚洲11个人民民主国家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国际舞台上维护和平民主事业的重要力量。第五,朝鲜和越南人民的抗美、抗法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战争势力,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第六,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发展,使得持续了几百年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土崩瓦解。第七,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与发展,无疑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一种挑战和压力。第八,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经历过挫折和部分失败,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人类进步事业将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济深是国民党民主派人士."九·一八"事变后,他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在抗日救国斗争中结成革命组织和救亡团体,高举联共抗日旗帜,积极呼吁国共合作,对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济深坚持与中共的全面合作,共同抗战,反对国民党妥协分裂,进一步为维护国共合作做出重要贡献.1948年1月1日,李济深联合国民党民主派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与国民党决裂.解放战争后,李济深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