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用幽默而诙谐的文字为人们描绘了一个个奇异的国度,于想象和虚构之中批判了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表达了自己所憧憬的种种理想状态。善良而求索的理想人性,平等而文明的和谐社会共同建构了李汝珍意念中的理想世界。作者结合政治文化背景和李汝珍个人思想,从理想人性和理想社会两大方面分析了《镜花缘》所建构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2.
《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独具匠心,通过对虚幻的海外世界浪漫主义的描写,寓讽喻于书,崇善美于笔,暴露、讽刺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弊病,从而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这部奇书的出现,也正是李汝珍敏锐地感受到了那一时代气息所致,它是时代人文思潮浸润熏染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独具匠心,通过对虚幻的海外世界浪漫主义的描写,寓讽喻于书,崇善美于笔,暴露、讽刺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弊病,从而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这部奇书的出现,也正是李汝珍敏锐地感受到了那一时代气息所致,它是时代人文思潮浸润熏染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多九公是李汝珍《镜花缘》中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过把多九公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考察和进行分析 ,认为多九公既是一个“为人老诚 ,满腹才学”的士人 ,也是一个不满于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束缚从而产生了到海外找出路的思想家 ,是对外开放的探索者和外向型经济的引路人 ,在他的身上还寄托着作者李汝珍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5.
多九公是李汝珍<镜花缘>中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过把多九公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考察和进行分析,认为多九公既是一个"为人老诚,满腹才学"的士人,也是一个不满于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束缚从而产生了到海外找出路的思想家,是对外开放的探索者和外向型经济的引路人,在他的身上还寄托着作者李汝珍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6.
大同理想是中国人久远的梦,古代社会对大同的追求有种种体现.近代由于中西文化的碰撞,使得这一时期的理想追求有新的特色.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领导我们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人社会理想追求中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镜花缘》是李汝珍在清乾嘉时期写下的作品。书中才女形象群的庞大是前代小说中所罕见的,亦由此集中而明确地反映了作者尚才主智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与当时的汉学学风和李汝珍师友的汉学思想影响以及因其自身的仕途坎坷经历而产生的理想自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他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智"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德目,这一思想在《论语》一书中有具体体现。从《论语》一书中可以看出,"智"包涵"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两种。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追求两种理想人格:"知者"与"仁者",因此"智德"与"仁德"并列成为先秦儒家最重要的两种德行,两者相关但是不等同。仁智兼备就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圣人。儒家在道德修养上追求仁智双修的路线。  相似文献   

9.
梁实秋以《雅舍小品》为代表的散文创作从创作动因、表现内容到创作特色,俱卓然自成一体,这在他是不得不弃却文学批评和社会批评的依然的文学表现,以散文寄托作者古典主义文学理想和毅然追求。  相似文献   

10.
《镜花缘》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部奇书.它的作者李汝珍,生处封建社会行将崩溃.充满高压和苦闷的黑暗年代,怀着寻求出路的强烈愿望,在作品中进行了广泛的社会批判,表现了可贵的民主思想.对于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批判,便是其中虽非最为突出,却也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镜子在广西右江流域众多民俗事象中,被视为拒鬼辟邪之物.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地壮民族崇拜巫、道,进而崇拜巫、道用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佛像镜”东汉中期起源于洛阳地区 ,流行于三国至西晋初。“佛像镜”的兴盛与传播与佛教在我国的传播有很大的关系。三国时 ,吴都武昌 (鄂城 )是其产地。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西方文艺理论中以“镜子”形象阐发文艺理论中关于模仿、反映、表现观念的演变过程作了梳理 ,由此对包含在“镜子”喻意中的模仿、反映和表现三个概念进行辨别区分 ,并分析了“镜子”观念对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镜子说"从古希腊"摹仿说"衍生出来,经马克思恩格斯赞赏,被列宁所接受.列宁借用"镜子"概念,从辩证唯物主义维度,改造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理论,创造性地构建了"反映论"文论.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中国古代铜镜与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和审美情趣密切相关 ,引起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关注 ,留下了许多有关铜镜的寓言传说和诗赋佳话 ,“菱花镜”便是其中一例。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和考古资料 ,认真分析比较了唐代菱花形镜、葵花形镜及装饰纹样 ,认为“菱花镜”既不指形制 ,也不指纹饰 ,而是唐代诗人对古代“菱花镜影”典故的引用 ,指的是铜镜“青莹耀日”的精美程度 ,否定了“菱花镜”研究中的形制说及纹饰说。  相似文献   

16.
17.
"好让不争"是《镜花缘》君子国里极力加以渲染和"雅化"的道德模式,其最核心、最集中的东西是通过一些"交易光景"展现的。通过对书中几处"交易光景"的解析,认为"好让不争"实质上已变成了"因让而争",这样"让"也就被自身所否定,变成了"不让",虽不是惯常的损人利己性质之争,而是损己利人性质之争,然损己利人与损人利己本是出发点不同,但最后都落实到一个"争"字上,这个"争"字从本质上讲并无高下之分,都是为一己之私而争,都有违"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德要求,于是道德异化为不道德。只不过一是为自己的精神利益,一是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形成君子国里的道德悖论。从中也能感受到作者最大的困惑。  相似文献   

18.
19.
南宋著名史学家胡三省,一生坎坷,几经挫折,本着以史为鉴忧国忧民的热忱,许身史学,三十年如一日地校释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坎坷的一生折射出他“青衫不受折腰辱”的高尚人格;校注《通鉴》呕心沥血,体现了一代学者“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从1940年代名作《十五夜》到1960年代自订稿《十六夜》,体现了朱英诞"镜"式诗学观的流变。这作为新诗诗人回到古典诗词创作的个案,反映出一种在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古典艺术之间建立主体性的"焦虑感"与"未完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