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谈博喻     
所谓“博喻”就是连用两个以上喻体的比喻。这种比喻可以细致、全面地说明本体的各种特点。秦牧在《譬喻之花》中写道:“美妙的譬喻简直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它又象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那儿,那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它也象是一种什么化学药剂,把它投进浊水里面,顷刻之间,一切杂质都沉淀了,水也澄清了。”(《秦牧选集》)文中连用三个比喻来说明“譬喻”的美妙以及它特殊的作用和力量。这样的比喻法就是博喻.  相似文献   

2.
一 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古往今来,人们在说话、创作、写文章时经常运用。然而,什么叫比喻,至今还不能说已有一致的看法。 陈望道先生所著的《修辞学发凡》中说,“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现在一般称为比喻。”《辞海》(修订稿)沿用了陈的定义。 我认为,鉴于“比拟”一词已专用作另一辞格的名称,如再用来解释比喻,不免混淆不清。可能正由于此,现在很多论著已不再用。 建国以来不少论著则因袭张瑰一先生在《修辞概要》中的提法,认为比喻就是打比方。倪宝元先生在《修辞》中还补充说是  相似文献   

3.
一般的汉语教科书 ,如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将比喻分为明喻、喑喻 (隐喻 )、借喻。这种分类是根据喻词的特点来划分的。由于这种分类不能满足比喻教学的需要 ,有的汉语教材又在上述三类之后加上其他类型。如张志公的《现代汉语》在明喻、暗喻、借喻之后 ,加上第 4类讽喻。该书第 143页给讽喻下的定义是 :“用一种事情来比另一种事情的道理叫讽喻。”可见 ,讽喻是用来阐述道理的 ,是议论文字之中的“喻证”。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是表达方式。讽喻是按表达方式的分类。讽喻与明喻、暗喻、借喻有交叉 ,即讽喻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 ,…  相似文献   

4.
修辞学在社会的发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喻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一种修辞格,俄语中的比喻及其表达手段有多种,主要包括明喻、隐喻、拟人、换喻、提喻等.  相似文献   

5.
德国语言学家F .M .Muller曾说过 ,比喻是一门艺术 ,比喻是人类语言中最有力的手段。没有比喻 ,语言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一般而言 ,比喻有三种成分 :一是需要描写刻画的事物 ,称为本体 ;二是用作比喻的事物 ,称为喻体 ;三是比喻词。汉语的比喻大体上可分为明喻、隐喻和借喻三种。而英语中的比喻主要是Simile(明喻 )和Metaphor(隐喻 )。这里仅就英汉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喻体及其翻译作一简要的分析。喻体 ,又称比喻形象。在两种语言中可用作喻体的事物是灵活多样的。冥冥大千中的万事万物 ,从山川河流到风雨雷电 ,从…  相似文献   

6.
0.1 陈望道先生所著的,标志着“中国化的科学的现代修辞学”诞生的《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已经经历了将近一个甲子了。回顾60年来修辞学研究走过的道路,我们确确实实为陈望道的高瞻远瞩、博大精深所叹服。他的许多修辞观点,如“修辞的两大分野”、“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等,至今仍让众多的研究者反复咀嚼、磨研不已。可以这么说,《修辞学发凡》不愧为“现代  相似文献   

7.
寻常词语艺术化理论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常词语艺术化理论探索姚锡远一、引论。张弓先生是我国著名修辞学家,他与修辞学泰斗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界素有南“陈”北‘“张”的美称。张弓先生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以下简称‘修辞学)被誉为继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之后,“中国修辞学史...  相似文献   

8.
比喻是英语中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手段。除明喻(simile)外,比喻中用得最多的是隐喻(melaphor)。例如:“As dam builders,Americans are a nationof beavers.”--Thomas Y·Canby这句中看beavers用作隐喻义,指工作勤勤恳恳,孜孜不倦的人。beavers的字面义是一种牙齿锐利、善于筑坝的哺乳动物—河狸。联想是隐喻的心理基础。由于汉英两种  相似文献   

9.
一、古代修辞学与《中国修辞学史稿》 很多人都以为,中国之有“修辞学”是“五四”运动以后的事。刘大白在《修辞学发凡》的初版序文中说: “中国人在说话的时候,修了几百 万年的辞,并且在作文的时候,也已经  相似文献   

10.
稍稍浏览一下当代文学作品就会发现比喻的大量运用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尤其是隐喻,几乎成为当代文学语言及叙事技巧的主要特征。“新批评”理论家布鲁克斯的有关论述颇具代表性:“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现代诗歌的技巧:重新发现隐喻并充分运用隐喻。”①有些学者甚至把比喻提高到与一般言语方式并列的高度:“最主要的非言语本身所固有的形式就是比喻。”②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喻的方法甚至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形式,与人类的精神结构和意识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显然,传统修辞学不可能解决上述问题。从亚里士多德直到现在的修辞学研究,很少甚  相似文献   

11.
洪洞方言比喻造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任学良先生明确提出“修辞学造词法”的概念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这一问题,其中比喻造词法尤受青睐,但绝大多数人都是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角度出发来研究的,从方言出发研究的仅限于台湾和新疆等地方言,至今还没有人从比喻造词法的角度研究内地方言。文章以山西洪洞方言为例,从明喻、暗喻、借喻三个方面研究了比喻造词法。  相似文献   

12.
比喻(figures of speech)是汉,英语言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rhetoricdevices)之一。本文试从明喻、隐喻、借喻三个方面对汉、英语言中比喻的类型、格式、用法通过实例加以分析、鉴赏。  相似文献   

13.
从台湾的修辞学研究说到澳门的语体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各大学中文系课程,一向都有“修辞学”一科,可是台湾学者研究修辞学,著成专书的,却是始于六十年代初期。在这之前,流传于台湾的现代修辞学著作,只有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台湾学生书局翻印这本书,改名为《修辞学释例》)、杨树达先生的《中国修辞学》和陈介白先生的《修辞学讲话》等三家书而已。据孙传钊氏《我国台湾修辞研究概述》一文所说:“新加坡华裔学者郑子瑜先生写的《中国修辞学的变迁》一书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语学教育研究所出版后,在台湾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后台湾学者撰写修辞学专著时也都在书中用专门章节来回  相似文献   

14.
比喻是“比德”自然审美的基本观照方式。比喻的三种不同形式分别构成了三种不同的“比德”审美观照方式:明喻构成了说明性“比德”审美,暗喻构成了摹态性“比德”审美,(整体性的)借喻构成了象征性“比德”审美。比喻修辞的转换表明,随着“比德”审美观念的演进和深化,自然物象与人物特征在结合方式、结构位置和关联程度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比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修辞方式,它象一朵浓郁的香花在艺苑的沃土中争芳斗艳。在浩瀚的文学著作的海洋里,比喻手法,俯拾即是。比喻犹如一架变幻莫测的万花筒,不时地变幻出五彩缤纷的奇景,赋予人们一种美的享受。 比喻被人誉为“语言艺术中的艺术”,秦牧同志在《譬喻之花》一文中说“它(指比喻)象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那儿,那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这是就一般比喻而言。如果把我们的视野再扩展一下,比喻的种种变化,纷呈眼底,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6.
有两个修辞格:一曰“飞白”,一曰“顶真”。 何谓“飞白”?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中说:“明知其错故意仿效的,名叫飞白。”其它修辞著作也都用此述语。《发凡》还解释说:“白就是白字的‘白’”,这好懂;可是对“飞”则未作解释。笔者不才,查了好些工具书也未得出“故意”之类的解释。我想这“飞”当然有所本的。但是既然费解,倒不如直截了当,把“飞白”更名为“故白”。  相似文献   

17.
<正> 英语比喻,无论是在文学作品、政论文体还在日常口语中都是最常见和使用最广泛的修辞方法之一.本文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就明喻和暗喻的常见表达形式及其修辞功能归纳如下:1、明喻(Simile)明喻,又名直喻.《韦氏国际大词典》对它下的定义是,Simile is“a figure of speech comparing two essen-tially unlike things and often introduced by like or as”.即明喻是一种比喻,把本质上不同而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事物进行比较,通常用like或as作喻词.  相似文献   

18.
摹绘,也叫摹状,早在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作《修辞学发凡》问世之时,它就被列为38种辞格之一。尔后一些重要的修辞著作,大都介绍了这种辞格。新近出版的《修辞学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也都为它列了条目。这一“辞格”的老资格地位似乎是不可动摇的了。然而,对于“摹绘”辞格的成立,不是没有人怀疑。吴士文先生的专题论文《修辞格的定义及其他》,却认为摹绘和形容在范围上与其他辞格缺乏全异性,层次上缺乏平面性,因此,它们的‘格’籍是不值得保留的。(《修辞学论文集》第二集)作者着眼于辞格定义的全局,对“摹绘”不应当立格的理由,却未能详述。笔者不揣冒昧,在此对这一问题作粗浅的论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英语习语中比喻修辞运用的构成特点、语义特点及民族特色等方面对英语习语中的明喻、隐喻进行讨论,并对英语习语与汉语成语的比喻加以比较,以期阐明英语习语中比喻修辞的结构、语义及组成特点等方面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孟子》是儒家现存最早的论著性著作,说理透辟深刻是其显著特点,该书在说理论证时长于譬喻。爬梳《孟子》全书,认为其比喻论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取材广泛、形式多样、气势雄肆。比喻论证取材广泛,体现为对民间故事、历史传说、自然事物等的全方位涉猎;比喻形式多样,主要有明喻、暗喻、借喻;气势雄肆体现于逻辑清晰,风格犀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