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居民衣着消费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城镇居民衣着消费经历了蔽体取暖、追风赶潮和凸显个性的三个阶段.城镇居民衣着消费逐步突破政治的羁绊而走向自由,衣着消费成衣化、个性化、休闲化趋势明显.同时当前我国城镇居民衣着消费差距明显、服装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和国内服装品牌竞争能力不足,因此,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调整服装生产结构和提高服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些对提高我国服装品牌的竞争能力,推动服装行业的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偏低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认为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且增长缓慢是导致需求不足的关键因素。此外,商品有效供给不足,农村的消费观念、消费环境和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通过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分析,对农村未来消费热点做了预测,并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消费函数宏观计量模型 ,对收入水平、利息率、劳动时间等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 ,并围绕诸因素 ,特别是提高收入水平 ,提出了扩大消费需求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社会需求量既决定于收入水平,又受消费倾向所制约。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多种多样,消费能力、消费状态和消费制度是最主要的因素。探讨消费能力、消费状态和消费制度等因素为什么以及如何影响和决定消费倾向和商品的社会需求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浅析影响城市居民花卉消费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花卉消费的需求也逐步提高。通过调查,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花卉消费的因素,认为主要的因素包括年龄因素,节庆因素,收入水平,花卉的销售服务,花卉零售终端的店铺形象等,在此基础上对如何促进城市居民花卉消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兰州市所辖城关、七里河、安宁及西固四区的550份问卷调查,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消费以生存型为主,享受型与发展型消费不足;消费工具的使用上仍以实体消费和现金支付为主,消费的制度供给不足;消费观念相对传统及消费缺乏计划性。收入水平低、缺乏对消费环境的充分认识、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不足是新生代农民工消费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政府、企业应继续提高收入水平、提升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加强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等对策,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合理、健康地消费。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由于供需结构、体制障碍、收入水平以及人们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极为严重的消费需求不足,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的加快。必须从调整产品供应结构、扩大消费信用规模、降低利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开拓农村市场等角度,实施战略性的调整和部署,最终实现启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制约大众体育消费的社会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关心,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居民用于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比例却很低。体育消费除了受到经济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主要还受到居民预期收入的不稳定性、社会过分追求体育商品化、对群众体育投入少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居民服务消费的特点和居民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服务消费,既是居民生活消费中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构成服务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服务消费的规模正在扩大。特别是大城市的居民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服务消费需求正在发生变化。研究这种变化,把握居民服务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对于制定国家和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战略,指导服务企业做出符合居民服务消费需求的市场定位,有着积极与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关心,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居民用于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比例却很低.体育消费除了受到经济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主要还受到居民预期收入的不稳定性、社会过分追求体育商品化、对群众体育投入少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汉代汉族服饰色彩的考古资料进行梳理发现:汉代服饰色彩并无什么明显规律可言;汉代服饰色彩的等级性并不明显;汉代女子服色较男子的服色丰富且鲜艳;汉代组绶制度确有实行,且色彩搭配丰富;西汉早期,侍从俑的内衣衣领基本上均为红色,可能包含了为墓主人服丧服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服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禁”即服饰禁令,是中国古代国家权力机制对社会成员衣着服饰进行强制干预的各种限制规定。其内容既包括对社会民众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乃至衣长袖宽的尺寸规格限制,同时也包括取缔某些社会服装,强迫社会成员改易他服,彻底废除原有服饰习俗的强权措施。历代服饰禁令的颁布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社会民众衣着服饰的自主选择权利,扼杀了古代社会成员穿衣着装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活力生机,从而使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历史变迁,被打上了十分强烈的专制政治印记。  相似文献   

13.
汉代深衣有其特殊的礼教色彩和实用、装饰功用。服饰文化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汉代深衣对后代的服饰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民族习惯和习俗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并且以少数民族为主的省区,民族习惯和习俗对少数民族的行为具有较大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少数民族生活在习惯和习俗的世界里,特别农村居民受习惯、习俗的影响更大,民族习惯、习俗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居住、饮食、衣着等行为。以贵州农村居民为研究样本,采用1978年至2009年的统计资料,运用消费习惯模型,对农村居民饮食、居住、衣着、交通通讯、教育及文化娱乐、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等消费行为进行了计量研究,农村居民的消费主要受滞后一期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两个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大多来自工薪家庭,学杂费占家庭总收入的一半以上,特困生比例偏高;人均吃饭费150元左右,衣饰、娱乐、电话等每项人均月消费20—40元,而考证等专业学习的消费投入较少;对经济来源的较大依赖性与课余打工经商的愿望矛盾性地并存。高职院校应采取以下对策去解决问题:适当降低学杂费;加强消费引导;加强校内消费场所管理,加大对特困生的资助力度。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城市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迈进的剧烈变革时期,亟需大量廉价工商业劳动力,一些家庭经济窘迫的儿童沦为童工,从事体力劳动以换取微薄的工资来赡养家庭。童工消费从属于其家庭消费,主要集中在以满足温饱为目标的食品等领域,教育和娱乐等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所占份额较少,但反映出童工日常消费中的现代取向。上海大量童工的存在以及他们的收入与消费都和这一时期上海城市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华夏文化中有关服饰的独创性传统,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历史时期的服饰外形、设计理念、社会功能等进行分析论证。研究认为,中国人将服饰文化归源于黄帝,这是中华民族重祖法古的文化特色;中国历代都有《舆服制》《车服志》等法律规章来规范社会不同人群的衣着,等级管理制度注重突出社会价值,服饰代表身份地位是中国衣冠之治的传统;中国服饰文化的特色是承载着沉重的政治包袱,服饰是国家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服装穿戴进行社会管理,维护等级秩序是衣冠之治的内容;古代帝王的衣着要处处表现信奉的伦理教化,官员们用冠服表达职业理念和道德崇尚,衣衫在质料、色彩、款式、花纹等方面赋以天道、伦理、身份地位、品行情操等诸多涵义,服此服而思其理是衣冠之治的道德教化功能;孙中山创制的中山装注重卫生、方便、经济等理念,结束了传统的衣冠之治观念,应该成为汉服运动中关注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8.
服饰与身体相互型塑,作为身体的外化,服饰是着于身的标记与符号。服饰及其制作技艺是特定群体在经验中养成的身体技术,是人的文化观念和情感世界的形象表达,也是进行社会沟通、交流和展示的消费方式。广西百色凌云县蓝靛瑶的蓝靛染布与织绣技艺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探讨其服饰形制、身体与技艺的错综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服装设计属于工艺美术范畴,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集艺术构思与艺术表达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的主观性对服装的情感性表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情感性是服装设计师主观性思维的表现形式之一,只有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设计、制作出精美的服装,满足人们的穿着需求。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2008年和2009年广东省659户的住户调查数据对广东省居民的消费平滑程度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两种效用函数形式下的全消费保险模型假设均不能拒绝,广东省居民特异性消费风险完全被分散,居民消费的改变与村庄平均消费的变动一一对应,居民收入的提高对居民消费无显著影响.考虑金融发展变量的消费保险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广东省居民的风险分担有显著作用,且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将削弱居民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