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达夫是一位新文学的巨匠,是前期创造社的主要成员,是创造社在小说方面的代表作家。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九二一年,他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读书的时候,就开始了小说创作。从同年的处女作《银灰色的死》问世,到一九三五年最后一部小说《出奔》发表,他先后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历来以现实主义文艺标准衡量冰心的作品。本文则用浪漫主义艺术标准,从歌颂自然的题材与主题、艺术表现的主观色彩、自然率真的美学风格三个方面,论证了冰心前期创作的浪漫主义倾向,并且比较了冰心与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现代作家的创作风格,指出:冰心前期的创作风格属于“东方古典式的自我型浪漫主义”类型。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有特色并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作家 ,他的小说创作风格基本倾问是浪漫主义 ,但不可避免地存在自然主义 ,这自然主义因素 ,既体现了郁达夫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也一定程度影响了作品的格调 ,本文在更深的层次上 ,进一步探讨郁达夫小说积极与消极方面的具体表现 ,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作家。考察郁达夫的小说原作及其《小说论》《戏剧论》中的观点可以发现,郁达夫的小说风格是一种带有写实风的浪漫主义。“自叙传”式是其风格的典型表达,他特别重视作家本人过去的身心经验,并强调写实中不能缺少浪漫的方法。这种创作风格植根于郁达夫特有的文化思想——从生命哲学角度强调本我的意义,从社会学角度强调个体的存在价值,从心理学角度强调自我体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1896—1945),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创造社的重要成员之一。代表郁达夫文学创作最高成就的是小说。他的小说带有鲜明的自传体色彩,强调主观,注重感情,通过大胆的自我暴露去揭露社会,揭示人生。郁达夫的小说在  相似文献   

6.
论郁达夫与沈从文的抒情小说李夜平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曾建立起两种最主要的浪漫主义抒情品格──自我抒情品格与乡土抒情品格,郁达夫与沈从文分别是其最典型也最优秀的代表性作家,他们的文学史地位和意义以及对后来小说创作的重要影响,皆是由此奠定的.因此,运用比较...  相似文献   

7.
在五四以后摧枯拉朽、并流竞驰的中国文坛上,有两个最大的社团和流派,一个是写实主义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浪漫主义的创造社。郁达夫是创造社最主要的发起人和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在创造社六年期间,曾以他警世骇俗、清新哀婉的抒情小说,激动了一代青年的心,赢得了创造社的声誉;曾以他敢于创新、独树一帜的文学主张,开拓了新文学  相似文献   

8.
论创造社式的“拿来主义”魏建一、多元的“歧化选择”前期创造社与外来文化艺术的关系,这是多年以来创造杜研究者们最感兴趣的一个重要课题。在80年代以前,这方面的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其一是前期创造社与欧洲浪漫主义文艺的关系,其二是前期创造社与日本...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代表了30 年代前期田园浪漫主义的成就。他综合了乡土小说和创造社、新月社一些作家的艺术特点,又横向吸收了外国文学的营养,形成了他自己优美抒情的田园牧歌风格。从他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的发展演变轨迹、各种风格的彼此消长及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从他与左翼文学思潮的关系,可以探究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的命运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的作家之一。他除创作了一批惊世骇俗的作品外,还撰写了小说理论专著《小说论》和大量有关小说的理论文章。它们以其强烈的个性色彩,真诚的情感、对美的热烈追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观。小说观归根结底是一种意识形态现象,而要理解它就必须将它与具体的社会存在和历史发展联系起来。郁达夫的小说观也是历史赋予他的选择。它和五四时期的政治、经济、社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他对现代文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尤其是“自叙体小说”的创作。郁达夫受到“私小说”的影响,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又使得他超越私小说,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风格。本文意在通过对郁达夫与“私小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与阐释,为郁达夫研究提供一个向度。  相似文献   

12.
1921年是郁达夫与佐藤春夫相识的前一年,是已经成名的佐藤春夫的休整期,却是郁达夫从一名学生到作家的重要转型期,也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文学社团——创造社成立的时期。两人在这一年的文学活动和生活状态,展示了日本文化对创造社的影响,更折射出20世纪20年代中日文学界的种种状况。  相似文献   

13.
前人一直关注对创造社诗歌美学的研究,却忽视了创造社独特的小说美学思想。前期创造社在五个方面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美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一、提倡为艺术而小说;二、高扬主体性创作原则;三、丰富了"自叙传"的审美内涵;四、开启了小说"向内转"的艺术方向;五、确立了接收外来文学美学思想的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是以诗人和剧作家著称的,因此,过去对郭沫若的研究,往往侧重于诗歌和戏剧方面,而对他的小说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其实,郭沫若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他的小说,数量相当可观,从一九一九年写作《牧羊哀话》开始,到一九四七年的最后一篇小说《地下的笑声》止,其间近三十年,他创作了中短篇小说三十八篇,约四十万字,诚然,郭沫若小说的成就和影响不及的诗歌和戏剧,也不能与鲁迅茅盾等人相比,但较之同是创造社的郁达夫,则各有短长,在艺术性上,郭沫若不如郁达夫的严谨洗炼,细腻纤美,而思想方面的成就,则要在郁达夫之上,他的小说具有郭沫若浪漫主义抒情诗人的独特风格——潇洒豪迈,自由奔放,如《牧羊哀话》、《漂流三部曲》、《行路难》、《地下的笑声》等作品,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形成和发展,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创造社的“方向转换”,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特殊个案,同时也构成了中国现代上具有特别意义的文化现象。本文认为:创造社的“方向转换”从客观条件看与当时的内外政治、文化发展动向的导引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他们一贯奉行的理想主义(在文学创作上是浪漫主义)作为他们文化品格中最突出的精神品质,构成了他们实现方向转换,走向后期辉煌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6.
醉眼朦胧上酒楼,彷徨呐喊两悠悠。 群盲竭尽蚍蜉力,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是郁达夫于一九三三年初书赠鲁迅的一首诗。它是北京鲁迅博物馆扩建后陈列出来的一件新展品。 郁达夫是现代著名作家,为创造社主要成员之一。虽然创造社的一些同志,如鲁迅所说,后来化为“实践的革命者”,但相较而言,鲁迅和郁达夫的关系是最好的。他们每当“相遇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认为创造社属于典型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本文试图对这种“定论”提出质疑和修正。固然,创造社文学与浪漫主义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用浪漫主义美学方法研究创造社文学也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由此暴露的问题也是明显的;如果我们抛开“主义”式的思维方法,努力从创造社文学最为突出的情绪表现方面研究它自身,将会有效地克服浪漫主义的创造社研究难以避免的空泛性和牵强性。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是一位在国内外有着深远影响、风格独具、才华横溢的作家。他的创作所具有的鲜明个性,正是他的较为复杂的文艺观的直接体现。 一、早期文艺观的形成及其特点 作为创造社创始人之一的郁达夫,他的带着感伤色彩的浪漫主义的文艺观,形成于“沉沦时代”,因而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印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他对现代文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尤其是"自叙体小说"的创作。郁达夫受到"私小说"的影响,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又使得他超越私小说,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风格。本文意在通过对郁达夫与"私小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与阐释,为郁达夫研究提供一个向度。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而他的小说创作的盛衰,也几乎是与我国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衰同步的,因而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演变,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一般认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以一九二七年发表的《过去》为界,经历了一个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演变的过程,或者认为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以《过去》为标志,在表现灵与肉的冲突中实现了由表现肉欲冲动到表现情欲净化的转变。这两种看法似乎都在肯定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演变,却都与郁达夫小说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