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熊彼特创新理论出现后,创新及其理论发展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企业模仿的研究始于最近半个世纪,对模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在传统的以R&D为基础的标准经济增长模型中,模仿及其导致的竞争削弱了创新回报,从而损害了企业从事创新的积极性。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文献表明,模仿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效率,还可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中国企业从模仿转向创新的发展路径选择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互联网即时聊天的先行者,腾讯通过其模仿-创新-赶超的策略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在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模仿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对腾讯的商业模式及发展脉络的实证研究,认为在我国现阶段资源、技术、设备、信息尚不足以进行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模仿创新不失为一条快速提升企业发展能力的渠道我国转型时期企业做大做强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写作活动中,相似现象大量存在于客观事物和认识主体思维活动中,写作过程其实也就是人脑对复杂信息的处理过程,输入的复杂信息,可以激活大脑中原已储存的相似块即相似信息。所以我们既要研究静态相似情况,更要注重动态过程的研究。运用相似思维进行构思、模仿,并在语言运动方面,把事物的相似与模仿结合起来,在写作中加以运用,以切实、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坚持模仿创新 发挥后发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后发国家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分析,认为后发国家可以在不进行制度创新的前提下,利用后发优势采用模仿创新战略发展经济,从而说明我国在现阶段应采用模仿创新战略,充分利用我国后发优势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过去20年里,很多企业都在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模仿创新道路”。而今,这条道路愈发难走,成功的概率越来越低,有些企业甚至陷入“模仿陷阱”,消失在商海中。如何使模仿创新战略更有效地实施成为一个亟待探索的问题。文章在前人“一对一”(同行业中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的模仿)常规模仿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一对多”(一个企业对行业内甚至行业外多个企业的模仿)的路径模型,归纳总结出模仿创新的三大原则(是否模仿、何时模仿、如何模仿),并制定出了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实施提升方案——模仿创新6步骤,这有利于企业实践者对模仿创新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将“模仿”和“创新”结合起来,打造“模仿创新”优势,为公司取得核心竞争优势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模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和政治经济等领域创新的事例出发 ,论述了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模仿是创新的基础 ,从模仿中学习、发现、超越到创新 ,是实现创新的一条有效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产品创新策略及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产品创新有两类策略 :主动式产品创新 ,包括研究发展、行销出击、内部创新、技术引进四种策略 ;被动式产品创新 ,包括防御、模仿、在模仿基础上创新 ,根据消费者要求创新四种策略。不同的企业应根据市场状况、消费者需求状况、本企业主客观因素 ,采用不同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模仿创新受知识产权的保护。相对于自主创新而言,模仿创新具有成功率高、资本投入少、技术要求低、创新时间短等优势,因而各国都很重视。从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来看,推动模仿创新还能与我国的人力资源特点相适应,符合中国国情,有助于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模仿创新优势发挥需要相应的制度安排,我国尚缺乏必要的制度安排。因此,寻求合理的制度安排成为发挥模仿创新优势、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欠发达地区以科技为中心模仿创新的运作规律.论文以比较优势、竞争优势、模仿创新等理论为依据,认为以科技为中心的模仿创新是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唯一途径,它是一个需要整体推进的模仿创新,不仅要移植"秧苗"还要移植"土壤与气侯".因此,必须全面模仿创新发达地区的制度管理、思想观念、市场需求、科技与成果等,基于此,论文对模仿创新在欠发达地区的作用、内容、困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幼儿教师在开展创新美术活动的时候,流于形式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幼儿得不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主题、活动材料,另一方面教师牢牢掌控创意美术活动的过程、方向、环节。这样幼儿的天性难以在创意美术活动中得到释放,仅仅在按部就班的活动要求中模仿完成美工作品,无论是实践能力还是创新思维都得不到培养。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就要努力争取成为创造型教师。教师只有具备创造性教育观、创造能力和创造人格,热爱创造活动,并愿意在创造性教育中尝试创造的方法培养创造性人才,才能在21世纪的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从十一个方面论述了创造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的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是第一要素,教师要树立和加强创新教育的知识观、价值观、实践观和师生观。学生的主体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关键,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主、积极的活动,从而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质疑和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是创新教育的灵魂。通过创新性课堂教学,开设"研究式"综合实验等途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13.
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给各种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合理性 ,社会生活并不要求唯一的选择 ,它给创新主体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增加了创新主体选择的自由度。创新主体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才能从事创新活动。创新主体的选择环境就是主体选择的外部条件。在创新的选择中 ,创新主体既是自由的 ,又是不自由的 ,从社会整体的角度看创新主体的选择是不自由的 ,创新主体的选择要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 ,从个体的角度看 ,创新主体的选择又是自由的 ,创新主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创新主体在客观条件容许的范围内可以获得选择的自由 ,创新主体选择能力的提高 ,随着人们对客观现实条件的认识而提高。创新主体的选择能力也是创新活动自由度的一个表征 ,创新主体的选择能力越强 ,创新活动的自由度也就越高 ,对客观现实的支配能力也就越强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性,也是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具有人类生存方式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创新文化是以创新活动为主题的文化形态,主要指人们理解创新、研究创新、推动创新的价值理性和行为取向。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培育创新文化。只有当创新文化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的主流文化的时候,支撑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文化基础才可能真正夯实。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历来就有伟大的创造精神,中国物华天宝,有着良好的天然创造条件,中国古代一直走在世界创造活动的前列,为世界创造活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1840年以后,中国的创造活动明显衰落,创造环境差是创造衰落的主要原因。创造环境由职位环境、成果环境与事务环境三部分构成,法律对此既有专门规定,也有原则性规定。当前中国普遍存在"内部规则、潜规则架空法律"的现象,好法律被坏的内部规则、潜规则架空,破坏了我国的创造环境。鉴于当前很多单位法定代表人都有"权大于法"的冲动,我们必须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单位团体内部规则行政备案审查法》,依靠专门的机构来制衡专横,完成创造环境改良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6.
在精读课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让他们真正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英语学习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意义系统是影响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着创新系统运行的具体方向、范围、内容和方法.它还影响着创新主体的心理定势、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意义系统以其内在性和外在性形成了创新活动的一种张力.在一定程度上,意义系统比制度对创新的影响更加深刻和持久,对于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创新成果的扩散都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正确而合理的意义系统能够促使创新活动健康而有序发展.因此,合理地发挥意义系统的整合作用有助于创新活动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8.
文学思潮与创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思潮作为观念系统是一个群体性精神结构,它贯穿于整个文学活动各个领域。创作思潮是文学思潮整体中的部分,而创作方法则是创作思潮这个部分中的部分。就理论性质而言,文学思潮概念主要是文学史范畴,创作方法属于美学范畴。在外延上,文学思潮可以包合创作方法,创作方法既可以隶属于文学思潮,又可独立于文学思潮之外而存在。  相似文献   

19.
对编辑活动“加工”性质的认定曲解了编辑活动的本质 ,不利于编辑及期刊事业的发展。从现代认识论关于创造性认识活动的结构要素及认识活动的创造过程出发 ,可析离出编辑认识活动的创造性特质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灵魂。创新过程不仅包含有智力因素,还包括非智力因素。创新人格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因素,是体现在创造活动中的个性心理特征,它虽然不对创造活动起直接的决定作用,但它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心理状态和背景,通过引发、促进、调节和监控创造力以及与创造力协调配合来发挥作用。大学德育课在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地激励和发挥德育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其对创新教育的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德育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方法的改革,在德育课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目标,大学德育课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