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一、二卷,以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艺术地揭开了我国十七世纪中叶广阔的历史生活画面.它不仅将要写出明末农民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而且也要写出我国封建社会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一般规律.可以予期:这部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战争的历史画卷、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各种矛盾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将以其独特的成就载入当代文学的史册而传之后代.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的一些同志发现了奉天王和尚坟为楔子,关干李自成给局的论争,迄今已三易寒暑了.这是一个非弄清楚不可的重大历史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着李自成一生事迹的真伪,而且关系着南明隆武、永历两朝历史的估价.若如韩长耕、向祥海同志所断言,大顺军的联明抗清“是李自成隐居幕后,以高夫人(李自成妻)、李过(李自成侄)、高一功(李自成妻弟)代表全军出面的”;“这个决策指挥机构的领袖,就是已经退隐却仍在随军指挥的李自成.高夫人、李过、高一功只不过是出面站在前台活动的李自成的传命者和影子”;“此后的南明抗清也是以‘忠贞营’为主力”,那么隆武、永历两朝的历史就得从头改写为李自成领导的忠贞营抗清史了!我不怀疑韩向二位以及其他持“夹山为僧”说同志作如是  相似文献   

3.
据清初吴伟业所著《绥寇纪略》和《明史》等书记载:李自成死于通城九宫山。三百多年来,史学界虽有一些不同的争议,但这种说法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一九五五年,通城县人民政府根据政务院和省政府的指示,在离县城二华里的九宫山北原李自成墓址上重修了李自成之墓。郭沫若同志和王任重同志亲自为墓碑题了词。墓成后,有位通山县的同志向《历史教学》编辑部提出了质疑。该刊在请专家作问题解答时,认为李自成死于通山九宫山。次年,郭老发了一个声明,宣布注销他的题词。一九六四年,《历史研究》又发表了专文,进一步论证李自成死于通山九宫山。从此,李自成死于通山说占了上风,而通城说便“埋名隐姓”了。  相似文献   

4.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传说,广泛流传于陕甘晋京豫鄂湘等地,影响深远。农民起义英雄人物传说的特性、活动地域的变迁、民众情感的坚守以及文学世界的渲染等因素,决定了李自成传说应采取联合的形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李自成传说的联合申报,既能避免单独申报的片面性,又可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并体现出民族文化的整体性、历史的连续性以及人文传统的丰富性。客观完整地记录李自成传说,反映的不仅是口述历史的真实,也是民众思想意义上的真实。  相似文献   

5.
五月二十一日,我校邀请了我国著名的历史题材小说家、中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长、湖北省文联主席、历史长篇小说《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同志作了《<李自成>美学思想粗探》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6.
1962年第三期《新建设》发表了孙祚民同志的《试论李自成大顺政权的性质》一文,涉及的问题很广。结论是李自成大顺政权“基本上仍然是明封建统治政权的翻版”。我们知道,李自成大顺政权的性质问题,不仅涉及明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而且涉及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性质。对这个重要问题,不能不发表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李自成农民军何时占领河南全省?现在中小学通用教材历史编写组编写的《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教学参考书》所附录的《明末农民战争大事年表》中说: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起义军占领襄阳。河南全省及湖北大部地区归农民军控制”。 (第119页)。此种说法,还见于解放后以及近几年来的一些论著之中。  相似文献   

8.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成功地运用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酣畅淋漓地描绘了明末农民革命的壮丽画卷,塑造了光采熠熠的人民群众的光辉形象;热情地沉歌了农民起义的革命壮举,深刻地揭示了“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并以其对人民群众形象的成功描写,有力地批判了“四人邦”的唯心史观,具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
史书里所述李自成农民军中李岩,吸引着不少人的注意。近几年来,我国有关明末农民起义的著书、论文以及历史教材、《辞海》(历史分册),对于李岩,大都有所评述。尽管,在对李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评价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分歧,但是,论者大都说李岩是河南杞县人,是明朝兵部尚书、魏忠贤党羽李精白之子,说他在加入李自成农民军前,曾在杞  相似文献   

10.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天翻地覆的一年,清八旗军与李自成大顺军几经交战,终于问鼎中原.大顺军之所以不敌八旗军,除了李自成决策层素质欠缺与大战略失误以外,也与其不注重军器作战方式的变革特别是红夷炮的制造与大规模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16 4 4年是中国历史上天翻地覆的一年 ,清八旗军与李自成大顺军几经交战 ,终于问鼎中原。大顺军之所以不敌八旗军 ,除了李自成决策层综合素质欠缺与大战略失误以外 ,也与其不注重军器作战方式的变革 ,如包括红夷大炮在内的火器的制造和大规模的使用有关。而清统治者的军事政策却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2.
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张献忠是初和高迎祥,后和李自成同时并立的最为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过去有的历史论著因为李自成直接攻进北京,推翻了明崇祯皇帝的统治,为夸大李自成的作用而贬低了张献忠的作用。这是不符合实事求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的。张献忠(公元一六○六——一六四六年),字秉吾,号敬轩,陕西延安府柳城涧人,家境贫苦,“父业屦,母织席”,故献忠读书不多。成人后,曾在官府作过捕快,被革职。又投入军营作边兵,仍受欺侮。因“犯法”当斩,军官陈洪范“奇其壮貌”,为其  相似文献   

13.
《李自成》这部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空前的汪洋浩瀚的巨著。当你初读的时候,觉得量这么大,何时才能读完。但一开始读,即觉得非读下去不可,它有令你不忍释手的艺术魔力。读完后,真是思绪潮涌,感慨万千,想写点东西,但又不知从何处下笔。想来想去,只有谈三个问题,漫谈而已,说不上什么研究。所谓三个问题,即一,关于李自成的历史评价,二,《李自成》与《三国演义》,三、慧梅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对于明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籍贯、生死、起义及其李自成一族的情况,历史学家众说不一,有的出入很大。笔者前几年在陕西横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编《横山县志》,对李自成及其家族情况曾作过一些调查,还阅读了大量关于李自成的史籍、方志和资料,对李自成的一生作了新的探索和研究,现试就李自成和李氏一族诸况作以新的考证。  相似文献   

15.
姚雪垠宣称"有自己的一套关于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原则和长篇小说的美学思想,"即"历史现实主义原则",并且运用之去指导自己的创作,在<李自成>中获得巨大成功,并自诩<李自成>为"填补中国现代历史长篇小说的空白"之作.其实,在背离历史重大事件时谈"现实主义",在某些枝节问题上大讲"历史",沿用"三突出"模式而不自知,小说绝大部分篇幅背离其创作立意,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引用大量材料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6.
李自成是我国十七世纪中叶叱咤风云的农民领袖。他领导的起义军,长期坚持了武装斗争,终于以雷霆万钧之力,把崇祯皇帝赶下历史舞台,结束了明朝二百七十余年的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其他原因,使这次规模很大、历时又最长的农民革命战争,终于在满洲贵族和汉族地主中的投降派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但李自成的名字却长留天壤,他的革命业绩,也永远铭记在广大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甲申年。60年前的甲申,郭沫若写就了著名史论《甲申三百年祭》。该文生动剖析了明朝灭亡和李自成农民起义功败垂成的历史原因和经验教训。该文发表后,引起了国民党的围攻,而共产党则把它作为整风文件。建国后5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没有当李自成,向国家和人民交了一份份合格的考卷。  相似文献   

18.
长篇历史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出现与繁荣,是时代的需要与作家群体文化自觉的自然体现。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李自成》《康熙大帝》《清明上河》分别代表着长篇历史小说发展的不同阶段。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这牵涉到我们的文学作品对于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的表现方式与文化立场问题。《李自成》获得时代的厚爱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是时代的需要,一方面是他长期的艺术积累与思想准备,一方面是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大历史与小历史及其互动问题成为文学发展的新命题。真正代表新时期以来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突破成就的不再是姚雪垠,而是凌力、唐浩明、二月河他们。他们因为思想解放而不断超越历史,使长篇历史小说的表现方式进入一个新阶段;其主要标志就是文化发展的多元化表现。进入新世纪之后,高有鹏的《清明上河》则意味着我国长篇历史小说再一次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以风俗描写与历史文化生活再现为标志形成的文化生活的不断复原,历史文化的艺术表现方式表现出民族文化自觉的成熟品格。  相似文献   

19.
《明史》卷三○九列传一九七谓: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打偃师,“屠城而去”,百姓“死难者众”。至今洛阳偃师一带民间仍流传着一种异乎平常的说法:“屠城那回(按指公元1642年即明朝祟祯十五年李自成最后攻占偃师县城之时),偃师可惨,县城十字街头丢下元宝也没人拾……。”言下之意是说李闯王领导的起义军把人都杀光了。本文据一份地志史料专为此事作辨,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编撰的《偃师县志》,关于李自成农民军多次围攻和占领偃师的情  相似文献   

20.
《李自成经济政策研究》一书,王兴亚著,一九八二年九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研究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过程中的经济政策的一本专著。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封建社会中规模大、活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