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门”族网络新词及其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震惊世界的水门事件之后,"门"族新词凭借着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成为又一颇具势力的网络新词族。本文旨在探求"门"源及"门"义的过程中揭示"门"族网络新词的衍生机制及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心理,同时进一步推动新词新语特别是汉语外来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汉语中的新兴词族"微X"为例,探索词族式新词的衍生路径及动因。研究发现,"微X"是以"微博"为原型词,通过截搭、糅合而产生新词。事实上,汉语中不少词族式新词的衍生路径均是以某个词为原型,在重新分析与类推的合力共谋下,糅合生成词族式新词。  相似文献   

3.
在既有汉语新词的分类基础上从认知角度对汉语本土新词进行重新界定,并从西方修辞学中的"认同"观和关联理论中的"明示"说角度通过对汉语本土新词英译的实例探讨对传统的"直译"、"直译加注"和"意译"三类翻译策略进行全新阐释,最后证明了英译汉语本土新词时应首先遵循"认同"原则,对待不同种类的汉语本土新词的英译要采取不同策略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2016猴年到来之际,新词"猴赛雷"迅速走红。在搜集资料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之上,分析和总结了"猴赛雷"一词的流行轨迹和语义演变。新词"猴赛雷"通过谐音法生成,不仅吸收了粤方言,而且将"生肖"融入新词,是"猴气十足"的新词。其语义特征不断演变,义项增多,核心语义逐渐加强,并营造了轻松诙谐的言语氛围,并因其一定的能产性派生一系列仿造词。"猴赛雷"在大众心理诉求和语言类推机制的合力作用下应运而生,并日益普及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多样化及网络迅猛发展,网络新词大量出现,它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模因理论是语用学发展的一个新理论,其模仿性,复制性和传播性的特点为网络新词的流行提供了一个快捷的途径.本文以语言模因论为理论依据,对"ABB"式网络新词的盛行进行分析,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网络"客"族新词及其社会文化心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黑客、博客、晒客、职客等都是以"~客"为词语模类推衍生出来的"客"族新词,它们在词源、读音、结构及词义上既相关联,又有差异,并以族群化方式大量涌生,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客"族新词的繁荣是人们求同从优、求新求异社会文化心理交互作用的结果,既彰显出新词"因中有变"衍生机制的勃勃生机,又能给现代汉语的词汇教学、主题词表和辞书编撰工作以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时尚"哥"族新词的兴起使"哥"的语义呈泛化趋势,"哥"的亲属称谓本义演变成一种对职业群体男性成员的最强烈的情感表达符号,显现了对语言规范的超越、突破、变异的语义"偏离"。"哥"族新词衍生的主要机制源于模因理论。特殊语境和网民的心态是族词迅速风行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新词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研究新词能为更深层地认知语言,跟踪社会的发展轨迹和前进方向提供重要依据。"X+女"族词语属于近年涌现的新词汇。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对"X+女"族词语的构词特点、词源等进行了分析,重点联系社会因素对"X+女"族新词的成因加以分析和阐释,将更好地揭示社会与语言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对新词的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及时而准确的向世界人民翻译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具有迫切性、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目的论,一种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即"目的决定手段"。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汉语新词的英译可采用文献型翻译或工具型翻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着重讨论了新词的定义,通过大量新词分析英汉新词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的共同发展趋势。研究表明:英语和汉语的新词都呈系列化趋势,并且形式趋向简洁。新词的概念是一个连续体,一端是临时造词,另一端是完全词汇化。新词只有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完全词汇化,从而被词典收录。  相似文献   

11.
新词是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新词是指通过各种途径新创造出来的词形,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词形,新词的突出特点是“新”。对外来词语的吸收、对方言词语的吸收以及旧词语的复活等是产生新词的主要途径。对新词和生造词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新词的语法和语义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汉语出现的新兴语言现象,网络新词在语法和语义方面呈现出异样的特征.通过对"囧"、"赞"、"寒"、"呕"、"槑"以及"雷"、"昏"、"晕"、"倒"、"顶"、"怒"、"晒"等出现频率较高的单音节网络新词进行语法和语义特征的实证分析,阐明单音节网络新词在语法上呈现出鲜明的自由化特征,包括由粘着到自由和从自由度低到自由度高的转化两方面;在语义方面具有词义转移、词义截取延申和词义抽象扩大等特征.这些特征的成因主要是缘于网络用语的经济原则、方言影响和使用者求新、求异的文化心理以及特定群体文化认同的建构等诸因素.  相似文献   

13.
"裸官""裸捐"等"裸×"新词在网络空间不断生成并快速传播。模因论认为模因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通过复制模仿在人类大脑间传播。文章利用模因论探讨"裸×"族词大范围传播成为强势模因的深层原因,分析"裸×"新词在复制传播中的意义演变过程。旨在为利用语言规律设计创造强势模因,使语言更好更专业地为服务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新词是词汇研究的重要部分。新词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此新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回顾了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和概念整合的主要思想,并对近年出现的英语新词进行解析,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新词进行考察,表明新构词与新义词的意义构建都是认知的结果,为英语新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5.
"模因"是文化信息单位,是对人类认知活动中模仿现象的一种说明。"语言模因论"将进化论的思维方式用于语言分析,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思路。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表现在词汇方面以新词语的增加最为突出。进入21世纪,应运而生的网络新词给汉语词汇注入新鲜的活力。这些网络新词的结构类型众多,与普通话词汇比较其情况十分复杂,语义也非常丰富,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模式。它的形成与传播可利用"模因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16.
对2004—2013年间的计算机类英语新词进行定量考察和定性分析,详细探讨该类新词的主要构建方式,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其产生加以解析。研究表明复合和拼缀是此类新词最主要的构建方式;新词的产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对新词的语义构建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该研究为人们研究英语新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新词本质上是认知思维作用于认知过程的语言外化形式。从思维角度探究新词的生成机制不仅有助于发现人类认知方式对词汇演变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而且更有助于透过新词生成的方式解读语言与认知的内在联系,深化语言研究的路向和内涵。对英语新词为何生成和如何生成两个基本问题的研究发现,作为人类认知基本思维方式的比较思维是英语新词生成的思维基础,相邻比较和相似比较是英语新词生成的主要思维方式,两者各自并交互发挥作用,形成英语新词生成的基本思维机制。  相似文献   

18.
词语模是模因论的一个具体运用,是指具有新造词语功能的各式各样的框架,这种框架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族群化衍生"构成新词成为现在流行词语的主要构词方式之一,即在固定一个"模标"后,在"模槽"中填入新的不同的语素,来构成新词,这一构词方式古已有之,所以可以从共时和历时角度来研究某一词语模的成因及演变。词语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变化,从社会因素这一角度研究词汇能对该词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暴"和"爆"在当前的构词能力明显不同,"爆"族新词不断出现.由于"爆"已经从其两个主要义项中分化出了一个新的义项,即指事情"超出一般",以及媒体的推动,加上现代人往往追求时尚,张扬个性,使"爆"成了强势词.建议对于那些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意义比较稳定的新词进入到《现代汉语词典》中.  相似文献   

20.
英语新词是指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新词语,以及原有词语在新的文化环境下增添新义后形成的词语。随着英语新词的不断增加,新词汉译问题日益凸现。文章针对翻译过程中存在的新词误译现象,从英语新词的构成特点、翻译理据和语用功能方面探讨英语新词的规范汉译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