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历史上,大汉民族就对妇女有一种偏见,男女不平等,妇女处于一种被歧视、压迫和摧残的地位。这从汉字的选字上就可窥见一斑。 “女”字是一个象形字,很象一个跽坐的人,而这个人被用来指女人,这是女人的特征,也是女人的地位。在封建社会中,女人一生最高的价值恐怕就是嫁为人“妇”了,而“妇(妇的繁体字”又  相似文献   

2.
封建父权下的女性 ,被看作是低于男性的 ,她们长期生存在第二性的境况中。可是乔叟笔下的“巴斯妇”却是一个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乔叟借“巴斯妇”之举反对男尊女卑和夫权压迫 ,反对贞节观念 ,主张男妇婚姻不应受不干涉和妻权高于夫权 ,这在中世纪时期 ,无疑是妇女解放思想的具体表现。然而乔叟只提到把妇女从婚姻和家庭中解放出来 ,却没有提到妇女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的解放 ,这是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爱姑是一个比祥林嫂和单四嫂子更为复杂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人们对她的认识很不相同。有的人说爱姑是一个觉醒了的劳动妇女的典型;有的人说,“爱姑者,爱古也!”她是那种“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为着维系腐朽、反动的封建秩序和封建制度”,“地位高尚,能玩弄一部分封建权势和利害的人”的“真实写照”(见《艺谭》1981年第2期《从单四嫂到祥林嫂》);有的人则既肯定爱姑为争人权而表现出的对封建势力的反抗斗争精神,又否定她身上严重的旧意识和思想上的盲目性、妥协性。笔者比较倾向于最后一种意见,下面对爱姑的形象及其悲剧的根源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儒家和墨家都主张爱人,儒家主张“仁爱”,墨家主张“兼爱”,二者有着质的不同。儒家“仁爱”强调“差等”,而墨家“兼爱”则强调“平等”。“差等”说顺遂人之常情,切合以家族为本位的血缘宗法制社会的实际,也利于封建大一统社会的父权、君权统治,因而逐渐被一般民众所接受,也为封建统治阶级所认同和尊崇;而“平等”说不合人之常情,不切合以家族为本位的血缘宗法制社会的实际,也不利于封建大一统社会的父权、君权统治,因而难以见容于后世。“差等”和“平等”这两种不同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儒、墨整个伦理学说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5.
略论刘兰芝叛逆形象的意义刘冠军《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撰的《玉台新咏》集中。这首诗为后人所叙述的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故事: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刘兰芝本是一对恩爱无比的夫妻,由于焦母专横,刘兰芝被无辜责斥而遭休弃;刘兰芝回到娘家后,其不幸遭遇又接...  相似文献   

6.
宗法制在中国已存在两千多年,其宗法观念已根深蒂固并严重阻碍了当代政治文明的建设,肃清封建宗法观念对我国当代政治文明的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阐述宗法制的产生、历史演变及对传统政治的影响出发,分析了封建宗法观念对当代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并从经济建设、更新政治观念、制度建设及依法治国四个方面对如何肃清封建宗法观念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妇学书籍是中国妇女文化的一部分。本文从三个层面上对妇学书籍的发展及其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后,指出:封建社会中,为适应男权势力统治女性的需要,妇学书籍针对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为父之女”、“为夫之妻”、“为子之母”而大力宣扬“三从”,并用“四德”具体地予以强化。古代妇学书籍的产生、发展与封建社会的经济与政治密切相关,对我国女性特定的心态和气质的形成以及社会,都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描述了焦仲鲫与刘兰芝两人由恩爱夫妻被强行拆散,最终双双殉情的悲剧.解放后学界有大致统一的看法,认为悲剧是由于礼教和封建家长制造成的.诚然不误.只是,在这首诗中,礼教是封建家长所运用的武器,当武器不合所用时,他们就弃置不顾.分析起来,焦刘双方的家长之所以采取一盘熄(造成两人婚姻的结束)一逼嫁(导致两人自杀殉情)的行动,其实是与汉代社会风习紧密相关的,因而蕴含着时代因素,并非仅仅相关礼教.焦刘悲剧发生在汉末.这一时期,以忠孝为主要内容的礼教日趋完善,并深刻地影响到社会各阶层的…  相似文献   

9.
外戚政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产。从西汉吕后到东汉梁氏,从唐朝武则天到清代西太后,它如同中国封建政治的一个肿瘤,贯穿于整个封建时代,给本来就畸形发展的封建社会带来更多的畸形,使本来就踽踽独行的封建历史更加举步维艰。所以,研究外戚政治的产生,对了解外戚政治本身乃至于中国封建政治本身,都是极有帮助的。本文拟从先秦宗法制和政治联姻入手,对外戚政治的形成作一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与妇女罗婷随着母系社会的解体和父系社会的确立,妇女的地位便江河日下。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宗法制农业社会,妇女因被逐出社会生产领域,而压入了历史的黑暗幽域。男性本位的传统文化为维护父权统治的合理性又制定了种种妇礼规范,使妇女安于从属、卑贱的地位。但...  相似文献   

11.
元曲中反映出的妻子主动要求离婚去夫之现象 ,大有异于历代反映弃妇遭遇的文学作品 ,也突破了历代史书所录丈夫休妻出妇的记载 ,更有悖于古代离婚制度所鼓吹的“七出”、“义绝”诸理。它反映了中原传统文化在蒙元时期的大破坏 ,显示出元曲家对封建传统礼教道德反叛鞭挞的勇气与胆略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的官文化与科举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教育完全成了为封建政治服务的工具,不可能按照自身的规律健康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政治人才,士人的理想人生就是入仕做官。这就形成了以“官文化”为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适应了中国特有的地理条件、农业经济及宗法制等,应运而生。儒家思想又为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科举制对“官文化”的进一步强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代中国,“官文化”已成了巨大的阻力,批判和否定“官文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建宗法制度长期延续,形成了国家机构与家庭组织的高度一体化。国家机构中,君为上天之子,大地万民之父,实行着民从、臣忠、君仁的君权统治;家庭组织实行子孝、妇从、弟恭、父慈的族权统治。在这一体化的组织中,儒家的礼教被奉为经典,形成一套“敦教化、厚风俗”的政治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思想行为的准则,长期渗透,并积淀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要素,自然也渗透到作家的审美意识和文学观念之中,因而使文学主题长期局限在政治伦理道德领域。一部《水浒传》便是最好的证明。一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十分频繁,据历史记…  相似文献   

14.
古诗《焦仲卿妻》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它不仅以其痛斥封建礼教的鲜明主题震撼着读者的心,以其凄楚动人的悲剧情节纪录了历史真实,以其细腻的人物刻划为我们留下了丰满的艺术形象,而且以其精巧的构思显示出它的感人的艺术魅力。长诗不仅从婆媳、夫妻关系的角度来控诉封建家长制的罪恶,而且从姑嫂关系的角度来衬托封建礼教的专横。刘兰芝与小姑话别的描写,正是作者多角度多层次刻划人物深化主题的关键性情节。“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对主人公刘兰芝与小姑告别时说的这四句话,注释家们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本文就全国影响较大的“伪附说”、“夸张说”、“语病说”展开分析论证,提出了新的解说。  相似文献   

15.
论汉代妇女的地位刘厚琴作为占人口总数一半的群体,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从私有制产生以来,即自从恩格斯所谓“女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①以来,女性地位开始下降.在我国汉代封建大一统下,妇女地位怎样?本文将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女性形象进行评析,认为:祥林嫂是女性弱势群体中的最弱者,爱姑是女性弱势群体中的抗争者,子君是女性弱势群体中闪光一时的弱者。她们被强大的“杀人团”所包围,同时由于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存在的程度不一的精神缺陷,因此挣扎,抗争,“出走”都无济于事,都是悲剧结局。而鲁迅描写女性弱势群体是三女性的价值意义在于:反思五四的“人的发现”,反思五四妇女解放及启蒙的时效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广泛而长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根源型实践因果逻辑”,本身就含有“咒术”性格的一面。随着封建集权专制社会的产生,这种“根源伦理”同“帝王专制”、“巫祝咒术”结合,形成了“咒术型实践因果逻辑”,其以冥冥绝对者控制着人生世界,把主体(人)吞没于本体(道、天理)之中,进而又吞没客体(物)的“自我封限”,有隘于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因而“解咒”就提上了日程。“解咒”以西方“言说”理性原则取代中国“感通”理性原则,但又不能割断历史,而是以儒家“仁学”之精华作中介,把传统文化从自我封限中解放出来,开出一个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咒型实践因果逻辑”来  相似文献   

18.
黄锐烁 《社区》2014,(17):6-7
学生时代就在语文课本上学习过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不久前又在合肥大剧院观看了一出名为《孔雀东南飞之焦仲卿妻》的庐剧。与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同,在庐剧中,焦仲卿被塑造成了忙碌的“小公务员”,刘兰芝则是下嫁的“白富美”,戏中焦母与刘兰芝交恶的原因有三:一是刘兰芝与焦母生活理念与性格的极度不融合;二是刘兰芝耽误了焦仲卿的仕途青云;三是秦罗敷以及其他长舌妇对于焦母的舆论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焦仲卿形象存在误读现象,论者认为他性格软弱,缺少刚气,思想存在矛盾。其实,焦仲卿从一开始就以当时礼制所许可的方式与专制的母亲进行了抗争,向焦母发出"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的誓言;他采取先让妻子回家,再去迎取的曲线留妻的策略,与决心驱媳的焦母展开柔性对抗;在听到刘兰芝被刘家逼婚的消息之后,他先提出以死殉情的决策。焦、刘二人的感情互动,是以焦仲卿为主导,刘兰芝则随着焦仲卿态度的变化而变化。焦仲卿、刘兰芝二人珠联璧合、相映生辉,扬刘贬焦是不适合的。  相似文献   

20.
一家之本在于妇,一国之本在于民。(《通俗国权论》)1.世界观中的女性论以《脱亚论》为代表的福泽谕吉的对外政略论,受到当今很多学者的批判,但唯有成为他思想的一个中心内容的女性论,时至今日其评价尚未被推翻。甚至对福泽进行批判最为激烈的广田正木也这样评价:晚年的福泽在“改变节操,屈从于现实主义的世俗”之中,女性论“是唯一保持节操的领域”,并赞美道:“在日本的启蒙思想中,唯有福泽始终坚持女性解放论。”((福泽谕吉》)相反也有象中江和惠那样持批判态度的人。中江认为,福泽的男女平等论,说到底不过是“家庭内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