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最重要的农产品产区,分析区域农业产业优势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利用区位法(LQ)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及内部各行业(种植业、牧业、林业和渔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种植业、牧业、渔业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除南昌、九江、鹰潭3个市区外,大部分县(市、区)的农业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背景区域,通过区位商比较阐明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个县(市、区)农业优势所在。根据农业区位商的结果,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农业产业基础和发展态势,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优势产业布局,即:种植业优势布局(包括优质粮食、油料、棉花素菜等生产基地)、林业优势产业布局(包括果业和茶叶种植基地)、牧业优势产业布局(包括生猪养殖、肉牛和水禽养殖基地)和渔业优势产业,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是对江西省、中国乃至世界有着重要生态意义的区域,发展生态农业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是落实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而且是"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具体实践。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中,必须加强宣传,增强公众发展生态农业意识;加大投入,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运作体系;保护生态,改善发展生态经济外部环境;培养人才,构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正确评价县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际,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生态与可持续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竞争力整体较弱且县域之间差异较大;城市化水平以及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对县域经济竞争力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环境问题,进而环保税制问题日显突出。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节能减排的状况,指出税收政策是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力工具,而现行的税收政策存在对发展鄱阳湖低碳经济的调节作用不够强大、范围不够全面等缺陷,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完善现行税收政策,使之更好地服务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5.
发展低碳经济是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新模式,是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立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资源和低碳经济发展现实,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经验,制定一个专门的低碳经济法规,并用其来解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地方立法宏观理念和微观制度上进行构想,以期为地方立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润辰 《老友》2010,(4):49-4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  相似文献   

7.
生态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离不开农村信息化建设,因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发展生态经济,要以消耗最小的资源,将生态资源变成有效经济价值,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农村信息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平台,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农村信息化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必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发展冬季农业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业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通过文献查阅、知情人访谈和个别访谈等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部分县(市、区)的冬季农业现状进行了综合调查,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冬季农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如政府不够重视;发展冬季农业的内容比较单一;产业化程度比较低等。并提出了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冬季农业的对策:巩固冬季种植业面积、抓好冬季种植业生产;发展冬季农业要因地制宜,在类型上要有所创新;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三峡生态金融系统的基本概念。三峡生态金融系统的基本模式是区域生态、经济、金融、科技等系统所构成的复合系统在结构、功能、行为上既遵循生态规律 ,又遵循经济规律的金融发展模式。三峡生态金融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服从和服务于三峡生态经济区建设 ,通过金融政策导向 ,运用多种金融工具 ,引导和推进三峡库区沿着可持续发展方向 ,实现从工业化欠发达区域向生态化区域的跨越式发展。通过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等途径和方法 ,实现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发展目标。为此提出了增强金融比较优势、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应对WTO挑战、构建生态金融安全区、综合开发利用政策资源、建立经济金融协调机制和重视民间投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庄琪 《老友》2010,(4):22-22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从此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也于今年1月28日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将鄱阳湖生态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科研投资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投资有一定的增长,但与国际比较,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与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国农业科研投资不仅总量不足,而且在结构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非公共农业科研投入来源太少,国内民间资本尤其不足。改变这一状况的策略是加强资金投入管理、调整资金投向、促进私人投资的增长并大力吸引国际投资。  相似文献   

12.
发展我国知识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农业是知识密集型农业经济形态 ,以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存贮和使用为基础 ,发展的支柱是高新技术。我国传统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业生产的技术手段落后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 ,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不完善 ,农业科技投资严重不足等。发展我国知识农业 ,应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业 ,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 ,改革农业科研体制 ,加快农业知识与技术创新等  相似文献   

13.
从西藏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把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中央政策、社会稳定等因素纳入计量分析模型,对影响西藏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西藏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量严重不足、投资方向与农业发展要求不适应、投资不配套可能是造成统计上不显著负相关的原因;财政支农生产性支出对第一产业地区总产值在统计上显著并呈正相关;“西藏工作座谈会”对农业生产的一系列部署是有成效的;稳定虚拟变量与农业产值或农业GDP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关系,表明农业生产较少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财政农业投资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功能中经济功能的权重不断降低,而非经济功能的权重快速上升。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提高农业综合价值为目标,树立现代农业价值观,从投资主体、投资机制和投资结构等方面重塑财政农业投资模式,促进非经济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民科技培训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以对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948个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构建实证检验模型,探讨影响农民科技培训需求意愿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户是否寻求合作社科技支持、采用新技术和新品种的行为、培训对增产增收的效果和政府惠农政策对培训需求的影响较为显著。这说明,除了以往学者研究的农户个体特征和家庭资本特征外,农民合作社、农户对农业科技的态度和政府惠农政策也是影响农民科技培训需求意愿的显著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当前安徽特色农业呈不断发展趋势:专业化和产业化不断增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科技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农业旅游等功能有所拓展。但是也存在优良品种保护和开发力度不够,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基层农技推广和农村实用人才难以满足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主产区生态环境保护不够,产业化有待推进,休闲、观光旅游功能拓展缓慢等问题。建议从五个方面推进安徽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优良品种开发与保护;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业旅游。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世纪之交进行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无论从调整的内在要求,还是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都与农业科技密不可分,且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依靠农业科技作支撑,农业科技要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目标和重点发挥支撑作用。就广西的现状看,当前农业科技应当抓紧进行选育、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加强农业生产配套技术研究和推广;尽快建设好农业科技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单家独户或小范围的农业专业化生产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必然会受农业分工的有限性制约,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劳动分工深化与职业分化。只有在农业区域生产专业化条件下,生产效率提高、交易成本降低、劳动者从中得到的收益增加,才会激励劳动者主动参与到分工与合作的进程中来。浪山村经验表明,当一个地区农业生产形成专业化,主导产业选择正确,规模报酬递增得以实现,"斯密猜想"的困境就可能缓解,其潜在的收益会激励劳动者进行劳动分工;而生产专业化的同时,也需要农户之间进行合作来降低交易成本,这必然导致农民职业进一步分化。劳动分工与职业分化水平提升反过来可以集中投资,促进技术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9.
科技进步依赖于科研投资,农业科研投资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直接、稳定和长期的动力,而知识或技术的外溢会造成农业科研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布格局不一致,进而影响农业科研投入对农业经济的作用机制以及相关调控对策的深入研究。基于2015—2018年的山西省市域面板数据,综合采用空间面板回归和面板阈值模型对财政支农的三个重要部分,亦即农业科研投资(ARE)、支农支出(SAE)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ACC)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异质性检验,考察农业科研投资与促进农民增收的非线性空间联系。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农业科研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溢出效应和阈值特征。研究表明,农业科研投资的增收效应明显,但不同地区差异显著;农业科研投资的增收效应存在空间溢出的特征,解释了农业科研投资与农村居民收入在空间上的非均衡分布。农业科研投资的增收效应存在阈值特征,即农业科研投资的增收效应随农业科研投资额增加而减弱,随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