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实现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协调度模型,对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算,主要结论是:目前我国区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协调发展水平偏低,二者尚未形成高水平的互动协调发展关系。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本身发展水平以及二者的协调发展程度都呈现出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趋势,且各区域内部也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制约我国区域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体制性制约、制造业低端化生产、外资企业与本地生产性服务的关联度低、城市化水平低及人才支撑能力弱等。各地区应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加快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分析辽宁装备制造业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明确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升级与协调,从技术与产品、制造系统与企业、装备制造业基地、产业链高端化、发展潜力等方面指出辽宁装备制造业升级的途径,从生产性服务业、资源与环境、管理体制与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辽宁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应用灰色关联模型,以福建省为例,对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关联度和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关系密切.福建省应扩大制造业主营业务规模,推动企业物流外包;促进物流企业升级转型,大力开发增值型服务和创新型业务;提高市场集中度和占有率,提升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跟上制造业的发展步伐,与制造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为分析辽宁省人口老龄化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从劳动力禀赋效应、劳动生产率效应、资本积累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消费需求效应五个方面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辽宁省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城镇化水平和研发强度对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我国未来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利用我国2003—2016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滞后效应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均存在空间相关效应,即某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显著影响周边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其制造业转型升级情况也显著影响周边地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第二,某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对相邻地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显著影响,相邻地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情况对本地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显著影响,但本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对本地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并不存在显著影响,原因可能是两者之间存在门限效应;第三,从控制变量来看,其中交通便利度和政府行为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金融发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选取我国2000-2012年2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引入融资依赖度和资产有形性指标,考察金融市场发展对制造业不同行业产值和生产率的影响,结论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行业产出的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文章最后对构建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对近年来广东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采用耦合协调度来测算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研究表明:2019年,广东"两业"融合发展已经初步达到良好协调阶段,比2015年逐步提高,距离优质协调阶段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优化产业链条整合力和发展环境方面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8.
肖巍 《金陵瞭望》2007,(2):21-21
经换届产生的新班子要有执政新理念。 执政新理念体现在经济发展中.就是心甘情愿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新班子、新干部一定要把主要精力放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转换上来.放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上来。放到走自主创新道路上来,放到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来.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  相似文献   

9.
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现代制造业所内含的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来源于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对其的中间投入。从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的高度来推进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是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条件下产业结构政策转型的一个新角度。这是因为,脱胎于制造业母体的现代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在降低服务业投入成本和提高投入品质的同时,也有利于制造业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现代生产者服务业是制造业知识密集化的构成要素,是其心脏、脑袋和起飞的翅膀;制造业与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在空间上具有协同定位的效应,有利于我国产业集聚格局的形成和集群的升级;吸收国外先进制造业技术或独立发展本土高技术产业,其前提是要对外资开放高端的现代生产者服务业,或者积极发展本土性高级生产者服务业。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制造业评价及转型升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亟待对其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首先,将相关制造业评价理论及方法与山东制造业现状及问题相结合,构建由4个核心指标和24个子指标组成的山东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在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从经济效益、制造技术、管理模式、发展模式和综合能力五个方面对山东制造业各行业进行全面评价;再次,在评价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对现有各行业分类归纳出发展特征;最后,在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基础上对山东制造业整体和分类转型升级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技术创新将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研究贵州省如何通过构建有效的投融资平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贵州省需要建立投资机制,积极拓展项目融资、租赁融资等多种投融资方式.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12.
海洋新兴产业的投资是一种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风险投资,其投资机制的创新是海洋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以风险投资的视角对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对海洋新兴产业的融资机制、投资重心分化、投资收益分配和退出机制的创新方法和方式,为海洋新兴产业的投资机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认为激励技术领先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在技术相对落后企业的推广和应用,是目前科技创新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从企业资本结构角度入手,分析不同融资渠道对企业创新投资决策的影响,并研究企业所处创新阶段对上述关系的调节.认为处于较高创新阶段的企业,其股权融资占比与创新投入呈正相关关系;处于较低创新阶段企业的债权融资占比与技术创新投入呈正比;除"创造技术阶段"企业外,营运资本对企业R&D投资均体现出显著的平滑作用,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创新文化系统进行分析,将创新文化系统分为创新环境与条件、创新制度与行为以及创新价值观念3个子系统。结合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使用累计专利申请量和员工对创新认同度2个水准变量构建模型,以沈阳装备制造业创新为例进行模型的检验和校正,并对沈阳装备制造业创新文化进行变量影响模拟和变量延迟测试,理清创新教育投入、创新环境建设投入、知识产权保护程度、R& D经费投入和政府拨款5个因素对沈阳装备制造业创新文化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机理。创新文化的影响因素研究有利于实现持续的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投融资协同创新的有效性及空间聚集与投融资联合对协同创新的影响,对协同创新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制定了相应的风险预防机制和风险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现状和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分析,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3种形式创新出发,考察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创新驱动效应的内在机理,并利用2001—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估算了不同形式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基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的实证研究均得出,企业层面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升级有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政府层面的制度创新不仅直接推动了中国制造业升级,而且还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间接效应驱动了制造业升级;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均能驱动制造业升级,而投资增长对制造业升级并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企业应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实现转型发展要以创新为本.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动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对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阻碍了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当前,有关融资和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相结合的研究还十分缺乏.文章利用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来自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的正式融资和来自民间借贷的非正式融资对小微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来自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有助于促进小微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提高小微企业研发与创新投入;来自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微企业的研发与创新投入.基于此,从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两个方面提出了缓解资金约束以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投资-现金流敏感模型,利用2012-2018年数字创意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使用GMM动态面板方法,从融资约束视角实证检验了金融错配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错配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投资增长;企业创新投资活动普遍存在外部融资约束,金融错配的提高会加剧企业创新投资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进一步区分企业产权性质和地区市场化程度分析可知,金融错配对创新投资面临的融资约束加剧作用对于非国有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数字创意企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营改增显著降低了企业税负,但能否有效激励企业创新尚存在争议。基于2012—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营改增”虽然有助于刺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但专利产出并未同步增加,导致企业创新效率下降。影响机制分析表明,部分研发投入转化为创新产出和营业利润能力较差的企业也盲目增加研发投入,从而降低了创新效率。此外,研究还发现“营改增”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效率的影响仅具有短期刺激作用。进一步地,在民营企业和融资约束较严重的企业中,“营改增”对企业创新效率下降的影响更显著。因此,政府要关注税收激励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建立鼓励企业创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机构投资和政府补贴对微观企业创新的直接影响一直受到学界关注,但鲜有学者探究它们对整个行业创新水平的总体作用效果。基于中国制造业所处的“大而不强”和粗放发展窘境,文章将国家专利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匹配,从中观层面检验机构投资和政府补贴对中国制造业创新的影响。文章首先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进入能显著促进制造业创新数量,但高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部门的创新路径存在差异,机构投资对高技术制造业部门的促进效果明显低于低技术部门;政府补贴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抑制了制造业创新。基于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的检验结果与基准检验结果一致。为进一步分析机构投资通过何种路径去影响制造业创新,文章以研发费用和创新效率为中介变量,通过逐步法检验表明,机构投资可以引致研发费用的增加,并提高制造业创新效率,而政府补贴对创新效率有负向影响。产业的集聚环境是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因素,最后文章将产业多样性集聚作为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进行研究,考虑其在机构投资和政府补贴发挥作用时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多样性集聚会抑制机构投资的正向效果,增强政府补贴的负向效果。文章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国家专利数据库、清科机构投资数据库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多个微观和中观数据库进行匹配汇总,从产业层面研究了机构投资和政府补贴对中国制造业创新的影响,还考虑了区域企业间相互作用可能存在的交互影响效果。根据理论和实证研究,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文章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创造良好的机构投资环境,引导机构与制造业企业合作,推动创新;加大对科学事业的支持力度,引导高校、研究机构等研究成果的落地应用,促进实质性、高水平创新;制定更有效的财政补贴政策,减少寻租行为;充分考虑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环境,将多样化的集聚转化为市场的发展优势,培育产业链集群协调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