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现状,因此怎样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对比分析了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提出从建立区域创新体系、人力资本、产学研合作和投资环境等几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此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在当代区域经济及其政策主张中,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转化区域的二元结构,缩小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差距.区域之间的经济传递是缩小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差距,实现趋同的基本途径.一、区域经济传递的概念与作用传递,是从联系的角度,指物资和能量在外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区位变化.区域经济传递,指的是地区之间由于经济因素的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的经济增长要素在地区之间的相互转移,并由此而引起的经济增长或失衡等结构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服装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和原因,并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服装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区域差距呈扩大趋势,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成为学术界和决策部门关注的焦点。我们利用新近发展起来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考察了1990—2004年中国地级区域人均GDP的空间分布,揭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表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空间集聚,二是空间不平衡。而且区域人均GDP的空间格局呈现出显著的东西极化的中心—外围结构,这一结构在整个考察期内极为稳定。最后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了内蒙古近十年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时间、空间和发展速度变化特征,看出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东西部差异拉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内蒙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区域化特征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共存,区域金融结构的差异问题越来越突出,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差距还在拉大。研究并解决区域金融结构的差异、促进地区金融和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与分配问题是现代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巴西和位于东亚的南朝鲜与我国的台湾省的发展经历分别代表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两种模式。文章的分析表明,在人力资本普及,土地分配比较均等的条件下,推行一种出口导向型、劳动和技术密集的平衡发展战略,可以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把经济增长和较为均等的分配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广西是我国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两区一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从广西实际出发制定的科学发展战略,它是广西经济发展战略上的创新。发展主题贯穿“两区一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体现了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体现了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两区一带”经济发展战...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区不平衡发展问题由来已久并不断扩大,已成为影响国家地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以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为基础,基于静态指标角度、多重视域分析我国区域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差异,对中、东、西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城乡居民收入、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地质灾害分布、区域基础设施水平、人口教育水平与科技创新力六个方面的不平衡问题进行量化并对比分析,发现三大区域之间不平衡发展的现象仍较为突出,未来应合理控制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关键是将"区域间协同互补"与"区域内自我提升"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结合我国各省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将中国分为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以人均碳排放原则作为国家分配给各省级区域碳排放配额的依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和Eviews软件对人均收入和人均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各省级区域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