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在现代国家的背景之下,摩哈苴彝村"出行"群体较之传统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迁,不仅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类型,而且其构成原则亦不同."祭祀圈模式"对于地域社会构成的解释不具有普遍意义,因为它既忽略了历史的维度,又忽略了其它构成要素的影响.地域社会构成的"深层的乌龟"必须到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构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国家的背景之下,摩哈苴彝村“出行”群体较之传统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迁,不仅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类型,而且其构成原则亦不同。“祭祀圈模式”对于地域社会构成的解释不具有普遍意义,因为它既忽略了历史的维度,又忽略了其它构成要素的影响。地域社会构成的“深层的乌龟”必须到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构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3.
从地域社会理论视角,以河南省新乡市M社区为例,系统性考察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村落共同体消解及地域共同体重建的实践逻辑。社会空间的集约化转型导致了传统村落共同体在社会边界、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等多重维度的消解,具体表现为地域边界、地域生活和地域功能不同程度消解,地域共同体重建具体包括基于特定节地率的地域边界重建、基于“户籍均沾”的房屋配置模式和轮流赡养安置策略的地域生活重建以及“大杂居、小聚居”原则下的地域公共性重建,就地域社会学理论视角而言,村落共同体消解及地域共同体重建的核心是地域社会整合机制,一方面,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共同体消解是一种建立在都市过密化和乡村疏离化产生的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另一方面,地域共同体是一个将都市和村落统合起来的统一体,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其实践过程充满动态性、统合性和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中期起,交通条件大为改观,商品生产日益发展,商品流通愈形发达,白银逐步货币化,商业税率相形变轻,以及社会各阶层对商人看法的改变,构成了形成地域商帮极为有利的全国大背景。与此同时,各地的商品生产特点,自然地利条件和产品结构,明廷的边防边贸和对外政策,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对待经商的认识等各种因素,成为各地商帮兴起的地域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5.
地域文学观在薇拉·凯瑟的创作过程中影响着其小说中人物身份的建构。凯瑟以地域文学创作观念,即地域的丧失、欧洲传统文化的坚守、地域主义女性文学观、印第安文化的认同等,构建了一个个多重复杂的文学地域身份,如女性拓荒者、移民"民族"身份、印弟安文化身份等,以更加细致、变通和辩证的态度阐释文学创作和地域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镇西汉移民社区的微观视角观照清代新疆的移民社会,考察镇西汉民族移民社区的形成、分析民间神 的构成、探讨信仰的地域性特征和多元化功能,重点揭示了镇西汉移民社区与内地同质、但又有独特需求与精神创造的民间信仰,其中驼户供奉“马祖”与“冰神”信仰带有鲜明的地域独创性.分析得出清代新疆移民社会对内地民间信仰移植的同时还进行了文化融合与创造,民间信仰作为主导民间大众思想的精神文化,是清代边疆治理移民社会的有效补充方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学术界对于花卉史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探讨花卉开发与地域社会发展关系的文章尚不多见.笔者.欲以四川盆地区域的牡丹为例,勾勒其在五代以前、两宋、明代、清代四个时期的发展脉络,在分析其分布区域、价值取向变迁原因的基础上,指出牡丹的开发状况是以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发展需求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需求构成危害,以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科技协调发展,永续不断.可持续发展应是经济法的一个新的价值追求,以可持续发展为新价值目标的经济法应树立全球化观念和"社会一生态"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9.
在宋明理学和道教的交流与融合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地域性传统及社会文化交往圈的烙印.如宋元明时期陆学的发展与龙虎山道教的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地域联系、社会网络亦有着穿越时空的连续性.这种地域联系与社会文化交游圈对于陆学与龙虎山道教思想的融合无疑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民族构成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在一些多民族杂居分布的地域社会中,文化现象并非以"民族"为单位而呈现出某种地域整体性特征。本文通过对黔东南苗、侗等族社会中流行的"款"这一传统的社会组织所具有的地域共性特征的分析,进而比较了苗族三大方言中黔东方言的"黑苗"与湘西方言的"红苗"在清代苗民起义中组织形式的不同,揭示了地域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跨"民族"的文化"共性"现象。并对长期以来的惯于从"民族文化"视野对"地域文化"进行人为"分割"的倾向提出了若干反思。  相似文献   

11.
唐末尤其是北宋末期以来,宿州地域以水患为主的自然灾患渐趋频仍,地理环境的变化,影响了宿州不同时代的人文风貌和作品内容。唐宋及其之前,地域文化昌繁、人文荟萃,北宋以后,则田园寥落沉滞、民风劲武有余。相应地,地域内产生的文学作品之风格则随时随境而迁。"山"与"庭院"多从地域文学审美意境、意象中沉淀而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也意味着社会风险的改变。新时代社会风险的易发性和多元化、叠加性和虚拟化、耦合性和全球化等特征给现有的风险治理模式带来很大的挑战。现有风险治理模式面临自利化、粗放化、梗阻化的困境。基于党政领导、"互联网+枫桥经验"、大数据信息交流的风险治理思路,构建了由政府、企业、社区及其他非营利组织构成的"党政主导、网格落实、云层包裹"的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智慧型"社会风险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东晋百余年的文学发展,从时间上看可分为初期、中期及后期三个阶段;从空间即地域角度来看,与三阶段相对应,主要分布在建康、会稽、寻阳三地.时间更替与地域转换的叠合,使东晋百余年文学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东晋初期主要是以建康为中心的京都地域的"中兴"文学主题的兴起,中期主要是以兰亭诗会为代表的会稽地域"玄言"文学主题的兴盛,后期主要是以庐山为中心的寻阳地域"遁世"文学主题的兴盛.其中文学主题的变迁与地域中心的更替与东晋的政治动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全球地域化视阈中社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地域化"主要讨论四个悖论,即全球性与地域性的悖论、趋同性与趋异性的悖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悖论、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悖论.这一范式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第一,它强调"全球化"在实现社会工作教育国际化中的作用;第二,它重视"地域化"在构建本土教育话语体系中的作用;第三,它着重分析"全球化"与"地域化"之间互动的、不可分割的过程,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总是在二者之间出现钟摆运动.当前中国内地社会工作教育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并非"全球化"强势扩散所致,也并非本土实务经验不足,而是全球化趋势中地域性反思不足,"全球化"并没有与"地域化"进行真正对话,从而产生了一些"悖论性"的效果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域社会学视角审视中国乡村都市化进程,以地域社会分析框架从地域动力机制、社会样态及整合机制三个维度系统性考察超级村庄及城中村两种特殊地域社会类型。超级村庄是典型的市场导向内生模式,而城中村则属于行政驱动外生型模式;超级村庄地域社会样态呈现一种城乡衔接带特征,而实践中的城中村则是一种新型都市村社共同体样态;超级村庄通过一种后集体主义整合机制实现集体不散的神话,而城中村则通过复调型整合机制实现暂时性秩序,最终实现类贫民窟式的流动人口聚居区向现代城市社区转型。中国多元城镇化战略不仅要求学术界突破城乡二元对立的传统理论范式,也成为中国政府能否在城乡统筹意识话语中突破单向度发展主义模式和传统城乡二元体制的制度壁垒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之实践试金石。  相似文献   

16.
作为摩尔根古代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组织标志说"对19世纪后半期以来人类学、历史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从20世纪初开始,大量人类学材料和历史学研究成果的涌现对"地域组织标志说"的科学性和解释力提出严峻挑战,使得这一学说在事实上已经处于终结状态。从学科理论与方法论角度看,"地域组织标志说"之所以未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与古典进化论的"文化平行说""单线进化说"以及简单化的"比较研究法"直接相关。有些中国学者之所以不愿意接受"地域组织标志说"已经终结的事实,是因为他们过高估计了进化论在解释人类历史方面的价值,并且未能在古典进化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做出必要的区分。  相似文献   

17.
"村转居"社区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理论界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村转居"社区既不同于城市传统社区也有别于农村村落社区,主要特点有:居住人口密度高、异质性强、流动性大;经济支持形态以房屋出租为主要方式;社会交往多以传统的交往为主;社区内公共物品供给独特等."村转居"社区存在的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衔接过渡中社区管理的利益争夺问题;社区社会联结方式上的内卷封闭问题;社区管理行政化与认同薄弱问题;社区服务缺乏问题等."村转居"社区的建设近期应理顺集体经济组织与新社区的关系,妥善处理村集体经济实体与新社区机构的摩擦,增强"村转居"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期要切实落实"村转居"社区的自治与选举权,理顺政府指导和社区自治的关系;远期建设的目标;要完善"村转居"社区的服务功能,实现村转居社区全面融入城市一体.  相似文献   

18.
社会分化和社会整合的统一构成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过程.当代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分化程度已经影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到了需要重新整合的时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思想建党、制度建党进入了功能建党时期.而执政党的主要功能就是社会整合功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实行经济、文化、政治整合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9.
以《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瞻对》等作品为代表,对于国家、族群、地理、身份、创伤记忆与多重历史的叙事、实录与反思构成了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作家阿来极具个性化的地域特色与诗意风格。《空山:天火》揭示了无数个像"机村"一样的自然乡村在20世纪下半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经受的记忆伤痛、精神错乱与生态挣扎。阿来力图通过书写以嘉绒藏地为地域空间的"机村系列",呈现出不同信仰、族裔、文明形态、地域文化、意识形态、全球化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揭示被主流话语遮蔽的历史浩劫与精神创伤,并以充满神性的写作方式探寻神话、民间传说、历史传承对当代人的精神启示。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对流动农民的社会认同分化(身份认同和地域认同)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流动农民的社会认同结果呈现“边缘—过渡—融合”3种不同的形态,不同因素对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结果的影响存在差异:与人力资本相关的个体特征和政策制度因素对流动农民的身份认同影响显著;本地社会关系、居住方式、社会保障和外群体态度因素对流动农民的地域认同影响显著;居住时间与家庭因素则对两个维度的社会认同都产生了影响。在社会认同范畴的结果分析上,流动农民的社会认同整体上呈现出从边缘到融合的分化状态,不同社会认同范畴之间依然存在内群偏好与外群排斥。因此,提出应持续关注中国流动农民产生分化的社会现实,并需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政策的完善及对流动农民关系认知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