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省区域物流信息化战略及其实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区域物流信息化涉及的主要因素及其在区域物流高级化发展中的作用,在陕西省物流信息化现状调研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主体二平台”的陕西省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论证了区域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和实施重点,同时提出利用模块化设计原则对不同层次区划、产业和企业物流信息化进行规划、建设,逐步形成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与系统整合思路。  相似文献   

2.
物流活动网络系统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总体趋势,区域物流成为现代物流网络系统化的体现。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的整合、协调和优化的重要途径。福建省在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进程中,亟需构建综合物流枢纽中心、区域物流枢纽中心和城市物流枢纽中心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多功能区域物流网络系统,形成高效有序的各种经济要素集聚扩散平台,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步伐,推进"海西先行"政策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物流活动网络系统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总体趋势,区域物流成为现代物流网络系统化的体现.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是实现区城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的整合、协调和优化的重要途径.福建省在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进程中,亟需构建综合物流枢纽中心、区域物流枢纽中心和城市物流枢纽中心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多功能区域物流网络系统,形成高效有序的各种经济要素集聚扩散平台,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步伐,推进"海西先行"政策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分析了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总体经济发展趋势后,论述了实施"三通"政策以来两岸物流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在物流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物流成本及总量,物流专业人才资源,专业化管理水平,主要港口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为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应该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构建物流信息一体化平台,推进信息化管理技术,提升企业社会认知度,培养新型物流实用人才,发展绿色物流经济的六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海峡两岸的金融业务面临各种合作契机的环境下,物流金融业务成为海西经济区金融业、物流业新的合作空间和利润增长点.在该业务开展过程中,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评价选择是物流金融业务风险评估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构建海西经济区物流金融业务TPL企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定权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进行选择,可为银行等机构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物流信息化水平空间结构演化研究对统筹物流业发展、构建布局合理的物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中国省域物流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指标权重,进一步加权计算2013—2018年物流信息化综合指数,从全国、省域两个视域对中国物流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 利用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中国省域物流信息化水平空间结构演化特征; 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确定中国省域物流信息化空间关联关系,通过QAP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认为:中国省域物流信息化水平逐年增长,地区间非均衡性增强; 中国省域物流信息化水平空间结构呈“东(偏北)-西(偏南)”格局,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且相关性逐渐弱化,高值集聚和低值集聚的同质性现象占主导地位,空间异质性现象增强; QAP分析显示,空间地理位置、城镇化水平、区域创新水平、区域开放水平对物流信息化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隔海相望,南北链接长三角与珠江三角两个大陆经济最活跃的区域,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近期,《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相继出台,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为海西物流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平潭综合试验区的设立,为平潭县融入海西经济发展的浪潮、为平潭经济借力台湾优势资源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也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绿色物流发展评价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理论从经济、资源与环境共生角度可指导物流产业绿色化发展,表现在企业、行业和社会三个层面。基于区域物流范畴设计绿色物流评价体系指标,涵盖物流产业的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与循环经济实践的三个层面对应。评价区域绿色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包括精益物流、绿色物流、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物流、物流网络与绿色物流产业政策等,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理论建构区域绿色物流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可量化与评价区域绿色物流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和中国2009—2014年水路货运相关数据为基础,一方面通过灰色 Verhulst 及新陈代谢模型预测2015—2017年广西水路货运量;另一方面从区域经济、区域物流环境、产业发展、信息化等方面构建影响因素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影响水路货运量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平均误差是2.8%,能够有效预测水路货运量;同时可知产业发展对水路货运量发展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区域经济因素,而区域物流环境与信息化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因此,应改善区域经济环境、发展物流相关产业、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加速区域物流信息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80-2012年的相关数据,选取物流发展成效指标、物流供给指标、物流需求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利用经济计量模型分析测算山东省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是区域物流需求、供给、规模的增长均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同时区域经济增长也推动了物流产业发展。山东省要注重提高区域物流供给能力、优化区域物流布局、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物流产业集团、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以物流产业发展促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区域物流能力的提高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我国区域物流能力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选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从物流需求能力、物流设施与经济能力以及物流发展潜力3个层面选取10个指标构建区域物流能力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TOPSIS综合模型对我国四大城市群区域物流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比较各区域物流能力水平差异。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区域物流能力的现状,四大城市群区域物流能力优劣顺序依次为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成渝,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四大城市群区域物流能力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物元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与评价,能为政府部门科学制定物流规划、合理配置物流资源提供决策支持和依据。根据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以及指标之间的不相容性等特点,本文建立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模糊物元评价模型,并采用熵值法来计算指标权重系数,有效地减少了计算的主观性和赋值中的不确定性。实例分析表明:评价模型计算方法简便,计算结果直观、合理,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物流产业的信息化需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物流的实质是以信息流为前导的系统活动,信息化是物流业从传统业态向现代业态转化的内在动力。湖北省要想将物流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就必须对全省范围内物流产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未来需求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准确把握信息化在物流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进步这一互动关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力推进物流信息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方案评价中的群体决策和不确定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TOPSIS的评价方法。首先,从区域协调、区位、社会效益、资源整合、发展定位、规模配置、建设可行性和前瞻性角度,建立了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群体决策理论、模糊数学和TOPSIS为基础,建立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方案评价方法;最后,以江苏省域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方案评价为例,验证、分析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代物流的实质是以信息流为前导的系统活动,信息化是物流业从传统业态向现代业态转化的内在动力。湖北省要想将物流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就必须对全省范围内物流产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未来需求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准确把握信息化在物流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进步这一互动关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力推进物流信息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零售企业跨区域发展过程中物流服务概念的讨论,并通过对物流服务需要与发展的分析,提出了零售企业跨区域发展的物流服务的三维模式,物流服务绩效评价的四个指标与评价的多种方法,最后讨论了物流服务绩效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物流先行,现代物流发展对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增加值和港口吞吐量两个方面增长速度的定量分析,可以说明该区域现代物流迅猛发展的概况;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大致为:区域物流一体化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物流服务范围拓展、高端服务能力增强等五个方面。建议可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港航体系推进,信息化支撑、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环境完善等五个方面入手继续推进该区域现代物流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以我国东部31个地市级地区为数据样本,研究我国东部地区区域物流发展效率的问题。首先阐述研究效率评价的一些相关综合评价方法,从中选取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作为问题分析方法,并建立区域物流发展效率评价模型,以及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在此基础上计算出1999年~2010年12年间我国东部31个地市级地区区域物流发展的总体效率。并以2010年作为典型年份,对样本地区区域物流发展的松驰变量以及规模效益进行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区域的物流能力进行聚类分析,能使各区域客观地认识自身的物流能力现状以及相互间的差异,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其物流能力。将区域物流能力系统看作是灰色系统,运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西部12省区的物流能力进行了客观综合评价,得到了灰色聚类评价结果,并依据这些省区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印证了聚类结果的合理性。研究表明,灰色聚类方法计算简便,结果客观,在区域物流能力综合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区域物流服务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健康发展的保障。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区域物流服务业绩效评价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对物流服务业的绩效缺乏正确认识。本文以生态文明为导向对区域物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结合生态文明的思想,科学、合理设置区域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并通过反馈评价结果促进区域物流绩效水平的改进,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