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海岛居民旅游资源环境感知调查、态度分析,能了解当地居民环境教育与能力建设的程度。以东山岛为例,从当地居民旅游资源、环境感知的视角,结合实地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得出一些基于居民视角的海岛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居民关注本地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但是存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海岛旅游生态环境问题仍然严峻,政府在海岛环境方面应当更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
安全的旅游环境是推动城市旅游业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以厦门作为案例对象,对赴厦门的城市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基于游客的感知调查数据分析了游客对厦门城市旅游安全状态的评价态度,同时分析了游客对厦门城市旅游安全风险、城市旅游六要素中的安全风险来源环节和风险因素类型的感知强度。根据游客感知所反应的旅游安全需求,研究提出了旅游城市面向游客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机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相关利益主体的安全感知是旅游型海岛发展的重要依据,能够为旅游型海岛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以福建鼓浪屿、平潭岛为例,运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的方式研究相关利益主体对旅游型海岛安全的感知,得出应视不同发展阶段的旅游型海岛地区别对待安全问题的侧重点、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关注旅游型海岛的资源安全问题等结论.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旅游扶贫,必须研究旅游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产品和开展营销活动,以扩大市场份额。文章以湘西州为案例地,通过实地调查获取数据,以地理集中度指数和游客感知评价法,对湘西州旅游市场空间结构、游客行为特征与感知评价进行了分析,并在获得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以官方微博、微信宣传内容和携程网等平台的网络游记文本为数据来源,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比分析后申遗时代官方宣传与游客感知的盐城形象。结果表明:(1)政府宣传与游客感知的盐城旅游形象存在一定差异:政府宣传中的城市旅游形象更加立体和丰富,而游客感知形象则相对较为单一和集中;(2)两类文本的语义网络图均以“盐城”为最重要的节点和核心,但次级节点差异明显;(3)两类文本的情感评价皆以积极情感为主;(4)游客感知与政府宣传的盐城旅游形象可归为五个主类目和八个次类目,官方宣传时重视旅游宣传和保护以及社会环境的营造,而游客感知的形象则较多停留在具体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上。  相似文献   

6.
以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游客为研究对象,以便利抽样方式调查森林旅游游客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相关关系,以指导神农谷森林旅游可持续经营与管理的需要。经分析得到环境责任、生态关系、游客意愿和居民福祉四个游客环境态度因子,参与互动、积极参与、环境干扰、环境维护和后续保护五个游客环境行为因子。研究发现,神农谷游客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倾向整体较高,游客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意向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旅游是践行“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重要产业,适度旅游商业化有利于旅游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学界还缺乏旅游商业化测量的科学方法。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编码识别旅游商业化游客感知维度,借助混合研究方法编制游客视角的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评价量表,对陕西省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阳古镇和浙江省乌镇东栅、西栅景区781位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商业气息、生活气息、核心吸引物感知和旅游情感都直接影响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程度判定;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检验并确认了游客商业化感知的四维结构,发现历史村镇商业化感知可进一步提炼为文化交织、服务水平、本地生活等三个认知形象因子以及心理感受情感形象因子。以往研究大多强调商业状态影响商业化程度,本研究实证检验文化交织、本地生活等感知内容也是游客旅游商业化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能够在实践上为政府或主管部门的旅游商业化管理以及企业经营提供指导工具,在理论上丰富旅游商业化、旅游感知与形象理论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民宿旅游发展迅速,且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针对离岛民宿的研究却极少。文章以浙江省舟山市枸杞岛为案例,从里茨尔的“虚无”与“实在”理论出发,结合扎根理论,构建了针对离岛民宿的游客体验模型,旨在揭示离岛民宿旅游的体验过程变化及特征。研究表明:离岛民宿核心吸引物是游客体验的驱动力,早期受海岛的影响,后期受游客感知与评价活动的影响,其内涵呈阶段性变化,具有“建立—更新—再影响”的特征;离岛民宿体验存在“底线式需求”,与海岛“实在”高度关联,标志着民宿在离岛旅游中占主导地位;游客追求离岛民宿“虚实”比例合理,体验具有“虚实”双重属性;离岛民宿体验经历建构、解构、重构的过程,游客在感知客体“虚实”的同时,也在制造新的“虚实”。  相似文献   

9.
借助链式多重中介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取研究数据,旨在探究新疆入境游客旅游参与、旅游体验、目的地形象感知、满意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链式多重中介模型以旅游参与和旅游体验为起点,情感形象、认知形象与满意度为中介,形成影响行为意向的路径结构.研究表明:新疆入境游客旅游参与和旅游体验对满意度和目的地形象感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情感形象对行为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满意度对行为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阐明了游客参与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和传导机制,对新疆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指导和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旅游者感知的海岛旅游安全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岛屿旅游安全是滨海旅游开展的前提,而从游客视觉来分析海岛旅游安全能具体指导岛屿旅游安全管理。以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湄洲岛为例,结合实地考察、深入访谈与问卷调查,对海岛旅游安全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旅游欺骗、海鲜中毒与交通事故是海岛旅游安全的主要问题,而游客安全防范意识较低,海岛落后的管理体制和救援设施制约着海岛旅游安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旅游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旅游目的地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行业组织与机构、旅游者等主体的交互活动越来越具有民间外交属性。旅游业民间外交功能已经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旅游发展战略的重要考量。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旅游民间外交作为官方外交的重要补充,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辨析旅游民间外交内涵、主体的基础上,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旅游民间外交的作用机制与发展路径。旅游民间外交的作用机制包括四个方面:城市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构建合作框架;旅游行业组织与机构搭建外交平台;旅游企业作为外交载体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出境游客担当文明旅游“外交大使”。据此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下旅游民间外交发展路径:城市地方政府营造旅游民间外交环境;旅游行业组织和机构促进市场开发,提升中国旅游业公信力;旅游企业外拓合作共赢,共筑国际旅游联通网络;出境游客化身外交“形象大使”,塑造文明形象。  相似文献   

12.
浙江玉环大鹿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岛旅游正在全球兴起,其快速发展引起了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政府也在积极主导海岛旅游的开发。本文在实地调查大鹿岛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在充分借鉴海岛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从突出海岛旅游产品特色、加强基础设施的配套、制定资源和环境保护对策、实行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不断开拓市场等方面着手,促进大鹿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马蜂窝旅游网的游客游记数据为样本,通过文本分析法对碛口古镇游客感知形象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碛口古镇游客感知形象高频词以名词为主,主要反映旅游吸引物、地方、特产及当地特征等,可归纳为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氛围、旅游服务与设施及旅游体验与评价4个维度,其中旅游吸引物高频词频次数占比最高,旅游环境氛围高频词频次数占比次之,游客对旅游服务与设施的感知主要体现在住宿上,对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度了解和正面评价。高频词语义网络中,“碛口”和“碛口古镇”形成核心聚集区域,“李家山村”和“黄河”形成次核心聚集,外围词汇主要涉及旅游吸引物、游客评价及地方等。情感分析中,游客积极情绪占比最大,消极情绪占比次之,且主要来自旅游服务与设施、旅游吸引物及旅游环境氛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基于CGSS 2013数据,以旅游领域为切入点,以游客为研究对象,分析游客环境知识的影响因素及其城乡差异。研究发现:性别、受教育程度、环境问题了解程度、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对游客环境知识具有显著影响,且这些因素对游客环境知识影响的城乡差异显著。据此提出,应通过教育手段增进游客环境知识的储备,通过宣传手段推进游客环境知识的积累,通过行政手段加强游客环境知识的引导,进而引导游客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和实施公共环境友好行为,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不断推进,乡村旅游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面对乡村旅游地日益激烈的竞争的发展环境,研究游客感知价值与其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能提高乡村旅游地的核心竞争力。文章以成都三圣乡为例,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了由管理与服务价值、设施价值、景观价值、项目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和成本价值7个维度26个题项构成的乡村旅游地游客感知价值体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游客重游意愿和感知价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成都三圣乡游客重游意愿与感知价值的精神价值关系密切,但对成本价值表现不敏感;重游意愿对景区的设施和项目表现为负面感知价值,且对娱乐设施的负面感知强烈。因此乡村旅游景区今后发展的重点应放在提高游客精神方面的享受并增加娱乐性强、游客参与度高的旅游设施和项目方面。  相似文献   

16.
旅游研究突破先验论、经验论和建构论的片面性,代之以复杂性思维,全面考察人在旅游现象中的地位和意义,以及生态化的旅游业在此过程中的使命和作用。以人性与人本的角度探索旅游体验的深层内涵,从游客与环境的接触程度和游客投身于环境的方式和态度两个维度设计体验旅游产品,为实现井冈山旅游的生态化发展作一些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游客旅游感知是旅游者通过感觉器官获得对旅游对象、旅游环境条件等信息的心理过程.国内学者更侧重对境内游客旅游地感知研究,特别是不同类型旅游者感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乌鲁木齐南山林区方家庄为例,通过问卷调查,配合深度访谈,分析森林旅游区居民对乡村旅游之于森林旅游区经济、环境及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结果表明:森林旅游区居民在乡村旅游对森林旅游区产生的经济影响、环境影响、社会文化影响三个方面的正面影响感知都强于负面影响感知;从居民对待旅游业发展和游客总体上持欢迎的态度看,方家庄村处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经营的程度显著地正向影响他们对旅游业发展是否持支持的态度.基于结论,提出吸引更多森林旅游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获取经济效益和旅游娱乐产品的生产相结合、民族文化的坚守与外来旅游文化的扬弃相结合以及着眼于旅游产业链发展的森林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以促进森林旅游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域旅游的实施,旅游业从封闭的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型升级,旅游演艺项目游客感知价值、体验感受作为旅游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与旅游总体满意度密切相关,受到越来越多旅游经营者和研究者的重视。文章基于游客感知的视角,以广东巴伐利亚庄园国内首创的土楼全景剧场秀《家·源》的游客满意度问卷调查为数据源,以较高的信度分析为基础,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IPA分析法对旅游演艺形式、内容及服务等指标层进行重要程度、满意度方面的实证分析。根据评价结果可知,所有指标因子对总体满意度都有极强影响;满意度测评中,有3项指标未达到满意水平,需要从舞蹈编排、地方元素、交通状况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以迎合游客感知、体验感受的价值曲线,从而提升游客的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征,其提升是一个复杂的因果交互过程。选取中国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单元,在对三大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游客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水平、环境规制强度、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生态效率对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组态效应与提升路径。结果表明:单一条件变量均不能构成城市群高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必要条件,承载力提升受多个因素的交互影响与联合作用。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共有游客与产业布局调控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型、资源要素整合优化型、旅游产业集聚促进型4条提升路径,长三角城市群共有区域经济发展驱动型、经济与生态效率协同型、旅游生态效率提升型、科技与环保资金扶持型4条提升路径,珠三角城市群则有游客密度与科技推进型1条提升路径。各城市群应因地制宜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组合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