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福建地区的水利建设在宋元时期的基础上,明朝时继续发展。通过政府的大力组织与官员民众的积极参与,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并取得了卓著的成效。水利事业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福建的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使明代福建地区的社会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明代是雷州水利建设的重要发展时期。明代雷州的水利建设在宋元基础上,通过雷州政府的大力组织和雷州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终于取得卓著成效。兴修了大量水利工程,大大改进了修筑技术,水利事业的发展达到历史的高峰。水利事业的不断进步强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确保雷州社会经济稳健地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3.
入清以来,由于统治者的重视,沂沭河中上游地区水利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本文主要勾勒辖区内的水利建设,共修建水利设施54项。其发展的特征是:因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水利建设的类型以小型为主,功能以排涝为主;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使水利工程以济运保漕为中心,并集中修建在清康乾时期。沂州府水利事业的发展,给本区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明清徽商参与了不少地方水利事业的兴修,无论是出于造福百姓还是为自身利益服务,这些水利工程也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反映了当时全国水利的概貌。对徽商参与地方水利契机的分析,结合主客观原因,试图论证自明末以后,地方民间的社会力量半自觉地参与政府行为的公共事业,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5.
雷州半岛缺水决定了水利是其命脉。宋代以来,雷州地区大兴水利,兴修了西湖渠、特侣塘、捍海堤等水利工程,形成了发达的水利网络。与之相适应,实行塘长、岸长制度,制定严明的水利法规。雷州水利工程的兴修促进了雷州半岛农业生产的发展,解决了城市水患,也反映了官绅集团在水利共同体中的相互关系,而雷州州治变迁也与水利工程密切相关,同时也影响了以雷祖祠为中心的相关信仰中心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雷州半岛缺水决定了水利是其命脉。宋代以来,雷州地区大兴水利,兴修了西湖渠、特侣塘、捍海堤等水利工程,形成了发达的水利网络。与之相适应,实行塘长、岸长制度,制定严明的水利法规。雷州水利工程的兴修促进了雷州半岛农业生产的发展,解决了城市水患,也反映了官绅集团在水利共同体中的相互关系,而雷州州治变迁也与水利工程密切相关,同时也影响了以雷祖祠为中心的相关信仰中心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的政府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政府在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政府介入准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政府对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管理可采取多种手段,即政府行为和市场机制相互结合,政府应作为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的投资主体。  相似文献   

8.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发展在农业上面的服务生产的水利事业。也就是通过水利工程上面的一些实施措施和技术,来改变那些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不利条件。为了农业能够高效率高产量等,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说的就是农田水利建设。  相似文献   

9.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熏要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0.
唐朝前期的农田水利事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前期 ,由于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 ,以及政府的重视 ,各地的农田水利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而水利设施的兴修和灌溉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但在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下 ,农田水利事业远没有发挥所能达到的更大效能  相似文献   

11.
沈刚 《南都学坛》2013,(2):15-20
东汉中央政权对水利工程的修建主要体现在大型水利工程的治理方面,但数量不多,同时,更关注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因为考绩制度的要求、农作技术的发展,地方官员对水利工程的修建十分重视。这类水利工程多是由旧有工程改造而来,并多集中在东汉前期。民间豪强修建的水利工程比较普遍,在规模和功能方面与政府所修建的并不相同,并且他们试图要染指地方公共水利工程。东汉经济形态的转变,豪强势力的逐渐扩张和经营形式的变化,依附关系的发展,以及政局的混乱等均是东汉水利工程格局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由于水旱自然灾害频繁及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华中抗日根据地通过疏浚河道,修筑河堤、湖堤、海堤,开挖水塘,种植树木等措施来加强水利建设。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依靠科技治水,注重效率和质量,节约经费,统筹全局。水利事业的开展,减轻了旱涝灾害,保证了粮食增产和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密切了军民关系,树立了根据地政府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以长于治水著称于世。同炎黄文明相生相伴,自传说时代就开始的治水实践,孕育了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以疏导为法的宝贵治水思想,直至今世,对治国理政仍不无借鉴意义。通过爬梳和反思先秦两汉治水实践的成败得失以及不断丰富的治水思想,从而以史为鉴,为今世治水及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观照。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西部开发过程,兴修水利、解决干旱,开始是农户个人和私人企业的行动,由于自发行为具有许多负面因素,最后不得不由联邦政府出面兴建大型的水利设施。这些水利设施在西部开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说明美国联邦政府在解决大范围干旱地区的缺水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这对我国目前进行的西部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发展多由政府主导,明晰政府行为对旅游形象的影响机制,促进地区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一部手机游云南”的案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政府行为与旅游目的地形象间的关系。提取出动因、生产性行为、调节性行为、营销性行为和保护性行为5个主范畴,构建政府行为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机制模型,并提出政府行为对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对策建议。本研究的发现为政府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提供理论指导,以期促进云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水利旅游区主题提炼和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利旅游有其特殊性,它是必须保证水利工程主体正常运行和正常管理,在不影响水质的前提下进行的旅游活动。开展水利旅游是发展水利经济的重要途径。浙江省水利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必须因地制景,发扬特色。本文以浙江省碗窑水库、赋石水库、安地水库、绍兴三江水利旅游区等的水利旅游资源为例,提出水利旅游区规划能否成功,关键是对其主题的提炼和形象的定位;并针对国内在水利旅游区开发和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渼陂是唐代长安地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渼陂以其秀美的景观吸引着一大批文人士子前来观光游览,而历代文人士子则在渼陂留下众多优美的诗文篇章。在陕西省政府大力开发渼陂旅游文化景区的大背景下,本文将唐代渼陂文学作品作为本文的研究目标,并试图以上述文本为基础,勾勒出唐代渼陂文学作品的思想脉络。本文主要运用陈寅恪先生“了解之同情”的史学研究方法,尽量站在古人的处境分析文本中蕴藏的思想内容;在上述基础之上,本文还试图将渼陂文学作品和渼陂的时代兴衰、唐代文学思潮联系在一起,最终抽绎出一条唐代渼陂文学作品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论元、明、清时期回族对西北农业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在开发西北农业经济的过程中 ,建立了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基础 ,将汉族等民族先进的农业经验 ,推广应用于西北农业经济的开发中 ,因地制宜地兴修水利 ,扩大灌溉农业 ,改良土壤 ,增加耕地面积 ,多种经营 ,使一些回族聚居区变成了西北重要的农业区 ,为西北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边疆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西部农田水利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以陕、川、甘为中心兴建了一批大型农田水利工程,且水利建设现代化程度较高;同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亦得到积极推进。抗战时期西部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大力开展,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乃至社会发展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支持了抗战,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古代中国人在与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了事前预防对于抗灾减灾的重要意义,并且采取了大量可行的措施,制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法规。古人预防灾害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农为本的思想;二是积储备荒的思想;三是重视水利的思想;四是崇尚节俭的思想;五是环境保护的思想。而古人为了贯彻"重在预防"的理念,又在发展农业、扩大仓储、兴修水利、保护环境等方面制定颁行了大量的法规,对预防灾害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应该说,中国古代社会发达的农业文明与上述观念和制度的作用是有密切关系的,其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