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难得糊涂     
宋太宗在北陪园饮酒,臣子孔守正和王荣侍奉酒宴。二臣喝得酩酊大醉,互相争吵不休,失去了臣下的礼节。内侍奏请太宗将二人抓起来送吏部去治罪。但是太宗说,不,派人送他们回家。第二天,他俩酒醒了,想起昨晚酒后在皇上面前失礼,十分后怕,  相似文献   

2.
据宋史记载,宋孝宗曾抱怨伏节死义之臣难得。右文殿修撰张栻回答:"当于犯颜敢谏中求之。若平时不能犯颜敢谏,他日何望其伏节死义?"意思是说,这样的臣子当从犯颜敢谏之人中去找。一个人如果平时连冒犯上司提意见的勇气都没有,又怎么能指望他危难时刻舍生取义呢?孝宗又说难得办事之臣,张栻回答:"陛下当求晓事之臣,不当求办事之臣。若但求办事之臣,则他日败陛下事者,未必不是这样的人。"办事之臣好懂,那么,何谓晓事之臣呢?  相似文献   

3.
<正>在古代,皇帝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虽说皇帝可以通过微服私访深入民间了解民情,但毕竟为数不多,皇帝常常因为信息闭塞而不能及时掌握下情。有为的君主知道人心对于国家安定的重要性,便时常要求臣下向其反映民情。奏疏便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反映民情,下情上传的重要文体。  相似文献   

4.
河之洲     
中纪委研究室邵景均撰文对党内民主的主要含义进行了阐释,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党内一切成员,作为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在政治上、人格上、权利上、义务上一律平等;依照《党章》享有各项权利。党内所有成员的平等关系、党员享有的各种权利,是党内民主的两块基石。如果不能保障党员权利和平等关系,那么事实上就任延以为“忠臣不和,和臣不忠”《资治通鉴·汉纪》(卷43)中记载:(光武)帝(刘秀)以睢阳令任延为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和,和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  相似文献   

5.
曾商 《领导文萃》2006,(4):90-91
作为臣下,绝不能超越君主的权限,妨碍、干扰乃至取代君主的地位和权力,故韩非子说:“有道之君,不贵其臣。”作为君主,应时时不忘“贵主弱臣”的统治之道,使臣子恪守其职,不得越权。韩非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造父、王良都是名扬天下的驭者。可是,如果王良抓着左边的缰绳,造父抓住右边的缰绳,马跑上十里路就要出问题。这是因为两个人不能同时操纵一马的缘故。田连、成窍都是名扬天下的琴手。可是,如果田连、成窍共弹一琴,无论如何也弹不出好曲子来,这是因为,两个人不能同时弹一张琴。同理,君主若和臣子共同拥有权力,就不能治理好国家。君主若和…  相似文献   

6.
徐美君 《决策》2012,(6):78-79
在封建王朝,权力斗争无处不在,臣子若想身塔高位并长盛不衰,除了出色的工作能力和骄人的工作实绩外,智慧和权谋同样必不可少。唐朝宰相姚崇就是其中成功的典型,他历经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四朝,三次卅任宰相,三起三落却益发受到信任和器重。  相似文献   

7.
罗忠贤 《秘书之友》2007,(11):17-20
著名学者胡适对旅美历史学家唐德刚说:“共产党里白话文写得最好的还是毛泽东。”胡适治学严谨,他对毛泽东文章的褒奖绝非溢美之词,而是大师的真知灼见。最近我重读了四卷本《毛泽东选集》,更觉得胡适所言不虚。毛泽东在学问上的精深功力、透彻悟性以及天才般的文学修养,不仅使他的著述浸透着一种拿得起、放得开、  相似文献   

8.
形势比人强     
张鸣 《领导文萃》2013,(2):93-95
做主子的,要给下面的人赏赐,上下关系才维持的牢。西周末年,天子穷了,原本该给的赏赐,比如青铜祭器,都是臣子自己花钱买的铜,自己出工钱,让天子的工匠铸造了,假装赏下来。所以,春秋时期的君主,都明白了这个道理,只要用得着臣子了,  相似文献   

9.
河之洲     
臣子飞蛾有一位臣子,很受国王的宠幸,可臣子觉得还不够,希望能得到国王更多的宠幸。臣子去请教一位智者,智者告诉臣子说,要得到国王更多的宠幸,就要更近距离地接触国王,更深入地了解国王,进入他的内心世界,掌握他的好恶,只有这样,才能更多地得到国王的宠幸。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日月星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出了星云-E6000系列(5种型号)全数字语音室产品。新产品具有品质优、音质好、易操作、效能高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1.
张志勇 《决策》2009,(6):72-72
如何看待在工作中的一些持反对意见的声音,甚至如何看待反对领导干部本人的声音?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此专门阅读了台湾佛教圣地、佛光山的开山鼻祖星云大师和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先生合著的谈话性论著《包容的智慧》一书。透过这本书,反思自己的一些思想认识、所作所为。  相似文献   

12.
君臣之间     
周怀宗 《领导文萃》2007,(11):99-100
君臣之道,其实是人间最难。做臣子的太聪明了不行,所谓功高震主;做皇帝太聪明了也不行,所谓人至察则无徒。诸葛亮对幼主阿斗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所以最终遭阿斗忌惮,功败垂成。崇祯皇帝对臣子太讲规矩,明察秋毫,凡错必罚,所以最终众叛亲离。其中微妙,端的存乎一心。不过,倘能运用得好,必然成一代名君或千古名臣。  相似文献   

13.
眭达明 《秘书之友》2013,(12):43-45
工部尚书吴中,山东武城人,有材能,然惟声色货利是好,宠妾数十,甚畏其妻。尝领诰命,妻命左右诵之毕曰:“此文天子自为乎?儒臣代草乎?”曰:“亦儒臣代草耳。”妻曰:“代草甚当。今诵之终篇,何尝有一清有一廉字?”中不敢怒。夫居官不廉,乃为妇人所诮,亦足羞矣。  相似文献   

14.
秦德君 《决策》2006,(9):50-51
各种“免费型”行政大多率意而行。基本特征是把某种公共物品或公共利益,“恩赐”于特定对象,大有一种过去皇上一时高兴,就对叩首的臣子说“免了”的气度。这是政治与行政过程中一种充满变数的“人治”行为,与现代法治精神不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论诬告     
高扬 《决策与信息》2005,(1):134-134
旧时歌颂官史的政绩,多用刻碑的形式,名为“德政碑”,也称“遗爱碑”,大多是乡绅名士借百姓之名,行谄谀之实。据《资治通鉴》:唐代贤相宋璟守法持正、刑赏无私,本由广州都督擢任宰相后,听说广州吏民要给他立遗爱碑,便上奏唐玄宗说:“臣在州无他异迹,今以臣光宠,成彼谄谀,欲革此风,望自臣始。”玄宗下诏禁止,于是他州皆不敢立。  相似文献   

16.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富于协调性,但排斥无原则的妥协。君子的协调即“和”是有立场、有主见的与人沟通,以便提议行事达到最佳的地步。小人会一味地附会妥协,小人的妥协即“同”是毫无自我,人云亦云,随声附合,“同”只会创造一种假象的协和,不会有真正的协调。关于“和”与“同”的区别,《左传》上一则故事说的更清楚,更形象:春秋战国时的齐景公十分喜欢一个叫梁丘据的臣子。有一天,他对晏婴说:“唯有梁丘据与我和得来”。要婴说:“你与梁丘据只不过是同,哪能称得上和呢”?齐景公问:…  相似文献   

17.
《秘书之友》2010,(10):8-8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生勤政清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虽然身居相位,却廉洁奉公,晚年他曾上表后主刘禅,这便是著名的《自表后主》,其中写道:“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相似文献   

18.
正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相似文献   

19.
万物和谐是自古以来的幸福理想,毕达哥拉斯曾说过:“什么是最美的--和谐”。如果美就是一种和谐,那么,只要人们感受的美越多,内心里也就越快乐。学校是社会组织中一个基本单位,如何构建和谐校园,让校园美,校园中的人更美呢?  相似文献   

20.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唐太宗,请求清除朝中奸臣.以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太宗非常重视,亲自接见上书人.问他:“我所使用的大臣都是经过反复考查的忠贤之士,你知道谁是奸臣?”上书人说:“小人不在朝中,自然也不知道谁奸谁忠,但小人有一妙方,只要陛下一试,谁奸谁忠便泾渭分明了。”太宗问:“什么妙方?”上书人答:“陛下与众臣讨论问题时,故意坚持一种错误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