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美主要表现在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自然美的鉴赏应注意观赏的方式、距离、角度和 时间;研究自然美的鉴赏,对于提高审美鉴赏水平,促进自然风景区的开发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永州山水文本内涵一个“发现—改造—提升”的模式 ,彰显了自然美 ,使其价值向人充分展开。以审美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改造自然美是永州文本为中国文学提供的新内容。文本中表现的自然美有形象美、幽静美、品格美和生命力之美。柳宗元的美学观具有辩证性和深刻性。他的山水诗文是传统文化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在现代教育中,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过程中,审美教育占有特殊的地位。美育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教师应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美育素材。1语文教材中的形象美语文教材中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表现形态大致可分为三类,即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1)自然美。自然美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客观事物的…  相似文献   

4.
屈原赋中的自然形象是古代生态智慧“天人合一”观的艺术体现。屈原对自然表现的实质是将自然美与人格美、人情美耦合,创建出一种“美美与共”的审美理想境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也正是屈原赋的生态美内涵所在。屈原赋中的生态美既有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自然意象和自然意境,亦有虚实相合、人神一体的自然神形象,前者体现了人与自然感息相通的共生关系,后者体现了人与自然血脉相连的整体关系。屈原赋展现的“美美与共”的审美理想境界为当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了古老智慧。  相似文献   

5.
比喻是林语堂散文语言的精彩亮点。其喻体取材广博,生动风趣,耐人寻味,形象而传神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其独到的比喻艺术主要体现在善于联想点染,赋喻体以曲度和波势;或赋相似性以特有的美质;喻体形式灵活多姿。  相似文献   

6.
乌江流域土司时期文人诗歌展示了独特的民风民俗、雄奇秀美的山川风光和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具有突出的认识价值;体现出鲜明的自然美和强烈的人性美,具有突出的审美价值;饱含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家庭使命感,具有强烈的教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价值有:形象美,情感美,新奇美。  相似文献   

8.
<正> 自然美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物的美。例如,山水花鸟、日月星辰、园林田野等等的美。自然美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欣赏和感受到的。但是,对自然美的本质即自然何以为美,人们的看法却大不相同。有人认为: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金银的美的属性就是它们本身所固有的自然属性,并不是别的什么外加给它们的东西。”有人认为:自然美是  相似文献   

9.
<正> 李淼兄以所译古田敬一教授《中国文学的对句艺术》见赠,快读一遍,受益非浅。诚如古田教授所说:自然美以对称为要素,因而世界各国文学中都有对句。但由于中国方块汉字一形一音一义的特点,使得对句在中国文学中具有对称美、整齐美和音节美;因而在中国,对句艺术也特别发达,独具特色。其集中表现,乃是骈文、律诗和律赋。然而正象散文和古诗中往往有对句一样,骈文、律诗和律赋中,也都有单句。纯粹的对句艺术,乃是楹联,即通常所说的“对子”。古田教授在第一章第三节里提到了楹联,但此后则未专门论述(律赋亦然)。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对句艺术,除了骈文、律诗对句的许多讲究而外,还有集字、集句、嵌字等许多特有的讲究,其用途也更广泛。方块汉  相似文献   

10.
《文选》赋篇中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形象,在表达人类情感的类目赋作中所占比重较大,其所选中的这些女子形象呈现出外貌美、才情美、"礼"化之美与失恋悲、命运悲、仙凡永隔之悲相交织的情形。这些女性形象反映了萧统在择文入选时"以悲为美"的审美取向和"止乎礼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中蕴藏着巨大的美学价值,包括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生物学的自然美具体表现形式为光、音、形、色诸方面;社会美是人们对生物某些物种自然特征认识的深化,已把它们的某些自然属性“人格化”成一种精神的东西,使其自然美转化成社会美的特殊表现形式;生物体具有奇妙的自然形态,通过加工和改造,倾注创作者的思想情感,给予人们艺术美。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美学教育,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以美育人。  相似文献   

12.
美与和谐     
和谐是各因素之间的协调一致,是美的基元。相反相成,对立统一,是形成和谐的根本原因。和谐美是形象的、有魅力的、具有生活的肯定性的。自然美的和谐偏于形式;社会美的和谐偏于内容,以人与人的关系为中心。和谐社会囊括并超越了社会美,且辐射到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等领域。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伟大的美学工程。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心与物的关系。心,指情意;物,指形象。词比较注重比兴,即用一个形象做比喻,传达情意,或者看到一个形象,引起情意感动。但不论比还是兴,都有一个由此及彼的的联想过程与感发过程。而诗则不同,它除了比兴,还有一个重要的作法,那就是赋。赋是直接叙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直陈其事”。这并不是说,赋就不需要物对心的感发作用。要写出一首好诗来,必须象  相似文献   

14.
蔡夏乔(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00)摘要:江南园林由中国山水画发展而来,它力求遵循自然美这一造园原则,与传统装饰美存在表面上的矛盾。相对于皇家园林与西方园林,在江南园林中这两种美的关系更加微妙。江南园林应用了四种方法使两种美达到统一:一是宏观上展现自然美,人工装饰占的体量较小;二是装饰的色彩低调自然;三是装饰物被自然景致遮盖隐藏;四是装饰的式样与内容自然朴实。这些方法使得装饰美、自然美美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与衬托的关系,其中自然美包容装饰美,装饰美修饰自然美。  相似文献   

15.
在黑格尔的芙学体系中,自然美是作为理念感性显现的艺术美的低级基础条件而存在的,因为它是绝少受到生气灌注.他的自然美不仅包括自然物、人的生物体,还包括社会生活的直接现实的存在.由于作为绝对精神的理念.只能浅近地存在于某些自然物的表面,而对多数自然存在却不能在自然形象的符合概念中.见出生气灌注的互相依存和社会事物中作为依存性的人不能见出独立完整的生命和自由,所以它的美是低级的、有限的,它由此推及到一切自然形态的自然和社会存在.借以达到对于"人类生存的全篇枯燥散文"的批判否定.黑格尔的自然美论不仅是美论,也是一种社会现实批判论.  相似文献   

16.
《江格尔》作为史诗艺术经典,从审美艺术角度加以观照和考察,从结构美、自然美、形象美及文化美几方面体现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其艺术魅力就在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的爱情诗是人类情感世界最纯真感情的表露,诗中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有的纯真热情,有的彷徨疑惧,有的温柔贤淑,有的悲婉凄凉,有的泼辣果断。《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充分表现出多维立体的美感,既有外在的自然美也有内在的纯朴美、性情美。  相似文献   

18.
苏轼散文的语言特色与创作个性,在语言上,注重平易自然,明快畅达,但又不乏活泼生动,圆畅流美;以散语为主,长短错落,连用排偶句,凝重与流美结合;好用善用比喻,新奇而不生硬,以自然妥贴取胜;语言形象精炼,言简意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诸子散文中,文辞美富,首推道家;道家的菁华,又萃集于一部《庄子》。《庄》文逻辑周密,析理精深,构思奇巧,词语俊奥,尤以形象比喻的层出不穷、寓言故事的纷至沓来而著称于世。一部哲理散文,何以能容纳诸多的感性材料?哲学的抽象性与文学的生动性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人间词话》第36则至41则主要讨论了“不隔”的批评尺度。这种“不隔”之说虽然来自中国文论传统,但它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并体现出了“不隔”的美学特征:情感美、自然美、形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