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的法学教育和法学人才培养还存在许多不能适应加入WTO和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的问题,需要认真反思。笔者认为,我国法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即法学教育的目标应基本定位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即主要是培养高层次的法律应用型人才。要大胆借鉴国外法学教育的有益经验,以弥补我国法学教育中能力训练和培养的不足问题。各法学院校应尽快开设与WTO直接相关的课程,要提高现有法学专业教师的水平,尽快启动与WTO直接相关的法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尽快解决我国法学教育过热、泛滥、失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法学教育发展迅猛,但现实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却严重制约了我国法学教育的质量和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教育目标定位和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法律职业对法律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改革我国的法学教育需要对法学教育培养目标、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关系、法学教育模式的优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重新定位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从我国目前高校法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来看,普遍存在着实践水平和能力欠缺等问题。民族地区高校只有进一步提升法学教师的实践能力,才能够胜任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重任。法学教师与法律实务部门之间良性互动,是提升法学教师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民族地区高校应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保证法学教师与法律实务部门之间保持长期、稳定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法学教育在法治化进程的推动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由于法学教育的目的不明确、法学教育与法治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导致我国法学教育前景堪忧。文章指出应明确我国法学教育的目的,完善现行的法学教育制度,改进教学方法,使我国的法学教育走出困境,为我国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现行法学教学模式的考察,找出我国现行法学教学模式的弊端并分析原因,在借鉴美国诊所式实践性法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建构高等职业法学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法律人才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能促进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是解决法律应用型人才短缺问题的根本措施,还有助于学生对法学理论的学习和掌握。目前我国高校法学教学却过于偏重抽象理论知识的传授,多数法学教师自身的实践知识和经验欠缺,而法学专业的实习效果也不理想。因而,我国各法学院系要改革法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加强与法律实务部门的交流,并注重提高法学专业实习效果,以使法学教育有利于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董必武作为无产阶级法学家的杰出代表,其法学教育思想较为丰富,主要表现为:第一,法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对人的教育;第二,法学教育的基础在于搞好学校等硬件建设;第三,法学教育的提高在于法学科研的进步。董老的法学教育思想对当前的法学教育改革主要有三点启示:其一,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其二。对法学教师的改革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保证;其三,加强国际之间的法学交流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司法考试制度推出后,高校的法学教育面临着冲击。面对着冲击,要明确高校的法学教育是通识教育,不能沦为应试教育。高校的法学教育存在与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不相适应方面,要进行改革,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法律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受教育者发展选择的多元化以及非综合性院校法学本科的生存危机和比较优势都要求非综合性院校将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于“多样化准高级法律人才”,在通识教育基础上兼顾学生职业取向,走分类培养的发展之路,实现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由大一统培养模式向特色教育转变,由单一质量标准向多样化转变。  相似文献   

10.
论法学双语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法学教育中引入双语教学,培养既懂法律又懂英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提升我国法学教育质量,与国际接轨的一种现实可行方法。文章指出法学双语教育的价值取向应当是专业教学而不是语言教学,是为社会培养遵纪守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法学教育的分层以及社会对法律人才的多样性需求,决定了法学本科教育、法学研究生教育、法律硕士教育的目标分别是通识教育、学术教育、职业教育,而不应以通过司法考试作为其目标。司法考试的部分内容需要纳入法学教育的环节,法学教育者须关注司法考试中部分试题答案所反映的基本观点,避免出现"知识即权力"的现象。为优化法学教育结构,我国宜取消法学非普通高校教育、专科教育及非正规教育;要求只有完成了正规高等院校法学本科以上学历教育者方可参加司法考试;司法考试应该减少选择题并加大主观题的考察力度,并且增加口试。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法学教育太过注重法学本身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提供,缺少经济社会实际经验的提供,缺乏民族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结合,缺乏法律语言训练,缺乏国际化法学人才的培养。师资队伍的“法学近亲繁殖”,法学人才的培养急功近利,导致法律正义的传播缺陷,从而很难从实质上保证法律实施时的公正公平。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以法为主,以德为辅,以法学学科为中心,其他学科为支撑,以国内法为重点,国际法或区域法为补充的,有法律语言训练,有多学科背景或实际工作经历的法学师资队伍的法学教育模式,最终实现法学教育的社会目的,实现民富国强。  相似文献   

13.
法学实践性教学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实践教育要面向社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律人才。我国法学实践教育面临着很多困境,主要是实践流于形式,对社会需求认识不足等,而社会需求的理论对指导法学实践教学很有意义,适应社会需求才是法学实践教学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培养国际化法学人才成为法学教育的目标。国际化法学人才是具有全球视野与理念,能够适应全球竞争的专业人才。在国际化法学人才的培养上,有多种途径与模式,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特点。从现有的国际法学人才培养的模式看,还应在人才培养目标与理念、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国际化的师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资源共享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以进一步推动我国法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高等法学教育以培养合格的法律专业人才为教育目标,然而我国高校每年培养出来的大量法学人才却面临找工作难的困境,其原因是由于当今社会人才需求与高等法学教育失衡导致的。社会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具有强烈法律精神的复合型法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达到这个标准。解决二者失衡问题需要创新法学教育治理体系,进行法律职业一体化建设与创新司法考试制度,以及进行法学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6.
董必武作为无产阶级法学家的杰出代表,其法学教育思想较为丰富,主要表现为:第一,法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对人的教育;第二,法学教育的基础在于搞好学校等硬件建设;第三,法学教育的提高在于法学科研的进步。董老的法学教育思想对当前的法学教育改革主要有三点启示:其一,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其二,对法学教师的改革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保证;其三,加强国际之间的法学交流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试论法学本科教育目标定位与专业实习模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现实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追求应放弃"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明确定位于"通识教育"。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法学专业实习作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必须融入法学本科教育之中,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进一步强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实现法学专业实习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法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并不匹配,法学教育需要创新已成为法学界的共识。本文正是在探讨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针对现行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提出构建法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及教学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法学本科教育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教学质量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规格不统一,这又直接导致与之匹配的教学方法的不科学。本文认为法学本科教育应培养应用型的职业法律工作者,是职业教育,而非精英教育和通识教育。与之相适应,法学本科教育应强化实践性教学,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完善案例教学法。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实践性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而法学本科教育主要以培养和造就应用型人才为主 ,因此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是法学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对这一问题实际重视相对不够 ,且缺乏必要的规范 ,难以达到其培养规格的要求。文章立足我国现行法学教育实际 ,根据社会对法律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 ,对法学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并对其具体实施进行必要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