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洋务运动时期,大批洋务官员走出国门,身历目睹了域外城市文明,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尽管他们对城市化的历史必然性没有理性的把握,但他们办工矿、兴商贸、修铁路、建学堂等活动,直接、间接地推动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启动。与此同时,洋务运动还推动了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的扩展,改变了城市社会结构和经济、文化结构,促进了部分城市的近代化进程,这表现在:一、近代市制和控制系统的形式;二、市政公共设施的修建;三、扩大了城市功能。洋务运动使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迈出了最初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古代扬州因运河而兴 ,而近代扬州却因运河而衰。其原因在于 ,近代扬州已经缺乏原有的良好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 ,城市近代化难以实现。本文还通过对近代无锡等城市崛起因素的比较分析 ,认为近代城市受客观环境优劣、变迁的影响还很大 ,因此仅仅依靠对外贸易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或者说城市经济建立在单纯的商业基础上 ,而没有近代工业的强力支撑 ,其近代城市的发展必然是不稳定的、暂时的。相反 ,有工业化支持的商业城市发展才会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3.
张謇与南通近代城市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一般的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模式不同,南通既不是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模式,也非由外贸起因进而发展成为商业贸易中心的模式,而是以乡村家庭手工业为依托,通过直接引进国外先进机器设备的工业化发展进而实现城市化的。从“一城三镇”的田园城市格局、“以工兴城”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全方位、立体形的城市建设思路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南通的近代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沿海众多近代化新兴城市的崛起,为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亦为冲出中世纪农牧型自然经济发展的空间樊篱,拓展以沿海工商贸为持征的近代经济区域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近代沿海新兴城市在发展中带来的经济推动力,提供的发展模式,对后世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当今中国在探索外向型经济发展区域时,仍能从沿海城市昔日崛起的历史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因此今天,探讨近代沿海城市繁兴的规律和原因,具有现实意义。一、中国近代沿海城市繁兴的特点一,在兴起的区位方向上,呈现出由东向西,…  相似文献   

5.
一、马克思主义的城市发展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长期的理论探索中,对城市的发生、发展以及未来的城乡融合趋势一直是极为关注的,他们提出了共产主义者的奋斗口号,就是要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恶果之一城乡对立。到了列宁时代,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城市化的特征趋势更加突出地显现在世人面前,因而列宁的城市理论贡献便集中表现为更系统地阐述了近代城市化的原因和本质,更  相似文献   

6.
徐峰 《兰州学刊》2008,(2):132-135
明清时期,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江南市镇生成一种自然演进的城市化发展形态。这种城市发展形态建立在商业贸易和商品化农业、小手工工业基础之上,是一种原生型城市化。近代以来,市镇也面临着向近代化的转型。由于一些原因,近代市镇没能够向大城市方向发展,大多成为了依附于大城市的城镇。中国的城市化没有选择市镇型的发展道路,而是选择了一条近代化的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由四川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主办的“近代中国城市研究学术讨论会”于去年底在成都召开。来自京、津、沪、汉、渝等市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地方史和城市研究的6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应国家七·五重点课题“近代城市史研究”——上海、天津、武汉、重庆四个课题组部份同志于1988年9月上海座谈会上的建议举行的。会议以近代城市研究为中心议题,就近代城市研究的意义、内容和近代城市化、城市近代化、近代城乡关系、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与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表现为中心城市本身发展的同时对周围区域进行的辐射和同化。当前,中国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攻坚时期,需要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根据区域发展条件,构建多元化健康持续的区域城市化发展模式。区域城市化发展模式,是指不同区域的各具特色、充分发挥优势、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未来中国四大区域城市化将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格局,东部和东北地区已进入减速期,而中西部地区仍处于加速期,故应将研究重点放在东部地区的网络城市化、中部地区的多元城市化、西部地区的大城市与小城镇结合的城市化和东北地区的品质立市的创新驱动型城市化发展上。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条约口岸城市的发展大都以商业贸易为动力,脱离了中国农村经济,工业资金严重不足,城市低度、有限发展是其突出的特征.然而,南通、无锡、常州等近代长江三角洲非条约口岸城市以工业化为动力,走出了一条较为成功的城市发展之路,展现出独特的发展个性,不但为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增添了丰富的历史内涵,也为当代中国城市化建设提供了积极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赵可 《社会科学研究》2003,1(5):117-121
城市化的启动和初步发展使城市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城市化进程成为近代中国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商业文明变迁的推进器。 2 0世纪 2 0年代 ,以归国留学生为核心的一批热心市政发展的新型知识分子把全新的城市观念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性市政改革思潮传播到国内 ,自觉地从整个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来思考中国城市的发展问题 ,并为中国设计了一条以城市为中心带动社会全面发展和变革转型的现代化道路。尽管其设想限于当时的恶劣环境无法全面实现 ,但是他们的积极活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作用 ,并为后人留下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张晓辉 《学术研究》2002,2(3):59-62
以广州、汕头为中心的南粤城市(镇)发展是中国近代城市化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个过程始于20世纪初,兴盛于抗日战争以前.广东城市(镇)密度及其人口规模均达到国内前列水平.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是城市化的核心所在,由于广东农村极为贫困,大量农民被迫流入城镇谋生.日本入侵给广东城市造成严重破坏,而城市化进程中的畸态亦制约了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运动是由传统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过渡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城市的兴起实质是工商业经济为自身的发展开拓空间的运动,是现代化运动为自身开拓空间的活动.中国城市化运动自近代兴起,20世纪初获得了初步发展,许多学者和政治人物都对中国的一些主要城市进行了宏观的瞻望和规划.这些规划一方面是中国近代城市化运动日益发展的结果,同时,这些思想本身又推动并指导了当时的城市化运动,并且对于今天中国的城市化不无借鉴与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受西方外力的影响,中国开启了一条新型工商业城市的人口城市化道路,它与传统中国的市镇型城市化道路构成近代中国人口城市化的两条路径。囿于时代条件,19世纪中国的城市化并不是经济社会自然发展所引起的正常的城市化道路,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口迁移的影响.而这又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扰等因素有很大关联。  相似文献   

14.
近代对外贸易和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亿.由于近代城市化的特殊性,近代城市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模式,进而形成了城市土地管理制度变革的不同的路径,主要有由租借国创立新型土地管理制度的变革模式,两种土地管理制度并存并相互融合的制度变革模式,自上而下的自发、自主创立新型土地管理模式及自上而下的缓慢的土地制度变革模式等几种形式,对后来的城市土地管理制度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社会学视角的理想类型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鸿雁 《社会科学》2006,(11):71-83
全球城市化给环境带来压力,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解决城市化中的社会问题,许多学者都提出新思考,如“紧缩城市”理论、“生态城市”理论等,面对中国城市的环境压力和世界范围的能源短缺,本文提出了“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这一理想类型,试图在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中寻找一种有本土化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长期研究中国城市史,特别是研究19世纪末以来中国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不仅要熟悉西方国家城市的发展脉络,要了解和探索中国城市发展的状况和特征,也需要了解城市化的内涵和外延。以中国城市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为基础,透过城市史的角度,简单论述城市化与城市史概念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及在城市史研究中如何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深入研究中国城市的发展进程,以探索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路径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转型过程,在这一转型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城市社会问题,而有些问题具有合法化危机的社会特征,关键是面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频发的局面,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城市社会问题的管理与管治上,还没有一个完整而有效的管理模式、理论认知方式和主张。本文针对中国特有的国情和城市化与社会问题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现代性视角下的城市管治与客户服务型政府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试图在这一领域提出一种阶段性政府管理创新的模式与思路,建构市民社会的政治形态,以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问题是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之一,合理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化发展进程与城市的承载能力相关,准确度量城市化成本是制定城市化发展战略和选择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重要依据。中国的城市化成本就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成本,即每增加一名农村迁移人口,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所增加的费用。城市公共服务支出主要由三项内容组成:社会保障支出、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以及教育支出,经测算,2012年中国城市化人均成本为16859.3元。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卓磊  王海涛 《理论界》2006,1(1):226-227
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就是广大农村的城市化过程。由于我国的国情所致,农村城市化面临众多阻力,我国所实施的小城镇实现农村城市化的策略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因此,必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城市化之路,而中型城市辐射发展模式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8,(8):135-147
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城市化普遍发轫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相关城市发展的推动。作为前30年国家重点工业城市,国家在德阳完成三线建设投资10亿元,建成中央和省属大中型企业近20个,构造出以德阳为中心,同哈尔滨、上海相媲美的三线最大的重型机械工业体系,不仅为全国国防和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四川省第一个由县升格的德阳地级市的诞生及其后续超常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因三线建设而崛起的德阳,既改变了中国重大装备技术制造业以及四川省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空间重心,又在中国城市化因备战而形成"V轨迹、厂城畸形化"的共性之际,孕育出"以城市规划区为地理中心、主导产业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鲜明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