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新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统工程。处理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键在于科学地处理好经济基础层面共同性和差异化的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协调现象,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文化、习俗和民族意识的摩擦,而有其经济基础方面的深层次原因。新时代党的“文化润疆”方略实施路径构建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引领“文化润疆”方略的内涵深化,着力推动上层建筑领域与经济基础领域的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打牢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有意识地探索支撑各民族特有文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以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为前提,激发各民族同胞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2.
铸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涉民族复兴伟业。以文化润疆为逻辑起点,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原点,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为基点,以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支点,对标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围绕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抓住现实机遇,全社会共同参与,多元协同,集中在“润”字上下功夫,有利于协力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促进各族同胞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由互动实践走向相伴而生,从而形成聚小为大、积极向上、心理联结、情感凝聚、团结进步的实践逻辑,进一步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打牢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研究文化润疆驱动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新时代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为逻辑起点,以马克思主义为原点,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基点,以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支点,围绕"为谁而润""润什么样的人""由谁来润""用什么文化来润"和"如何来润"五个基本问题,集中在"润"字上...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99个陆地边境口岸为例,在边境界定、边境县人口统计基础上,分析发现,影响边境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陆地边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边境民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有限,跨国民族(含跨境、跨界民族)的民心相通作用发挥不足,周边国家关系深受大国渗透及干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性路径有"五全":一是全覆盖,即中国边境区域全覆盖;二是全小康,即持续推进边境人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是全方位,即全方位设计符合边境实际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四是全辐射,即将铸牢陆地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意识连接起来;五是全过程,即注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建设,达到文化润疆的目标。根据边境民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程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包括山河恋、家国情、中国心、邻国缘。  相似文献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坚持实践导向,在社会意识上实现个体、族群与中华民族的统一。根据唯物史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包括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政治共同体意识教育、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的经济共同体意识教育、以民族团结为核心的社会共同体意识教育、以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共同体意识教育、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生态共同体意识教育。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坚持发展性教育理念,构建整体性教育体系,创新实践性教育方法,深化法治性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为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持续推动和深化“五个认同”教育,本研究以新时代民族高校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的不足为切入点,从顶层设计、教育模式、情感沟通机制、评价体系建设四方面探索优化新时代民族高校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的路径,为持续提升“五个认同”教育实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做深做实做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实践融入全媒体体系既是新时代团结奋斗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推进媒介生态建设的客观要求,有助于二者之间相互成就、相得益彰。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面临时代革新、全息融合、全员联动和全效实现等历史机遇。基本的传播之策是: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牢牢掌握全媒体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的主导权;坚持内容为王之根本,为全媒体传播体系输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质内容资源;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的全媒体“大平台”;坚持传播主体建设为关键,全面打造适应全媒体形态传播且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强大人才队伍;坚持管理创新是保障,确保全媒体创新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民族团结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历了“自在—自觉—自为”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历了初步探索、制度建设、体系建设、深化创新四个时期,形成了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现实基础、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指引的宝贵经验。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政治要求,也是一种伦理诉求,内含了诸多伦理价值和伦理精神。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伦理价值的社会源头发掘其坚实基础,更需要把这些伦理价值落实到相应的具体社会实践中去。探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伦理依据,是新时代丰富民族理论的新尝试,旨在从伦理价值、伦理精神与伦理路径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共生、友爱与团结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伦理价值,具有导向作用;包容、互助与尊重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伦理精神,具有价值支撑作用;责任与发展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伦理路径,具有具体的实践功能。  相似文献   

1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引导各族人民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共同体理念的意识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上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有力武器,更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少数民族典籍外译工作必须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主线开展,在实现民族建构功能的同时,也要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形象,服务对外话语权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