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侗族的和谐文化,被认为是现代和谐社会的原始版本。它的内涵不仅仅体现在侗族文化本身,更多的是体现在侗族人民族性格的温厚和包容中。如果想要体验这种色彩斑斓的现代和谐社会的原始版本,你不妨到通道"百里侗文化长廊"腹心地带的坪坦去——那里是存厚德之土,那里是容万物之所,那里是一个真正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地方。琳琅满目的珠玉世界坪坦村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部,距县城22公里,是通道申报世界  相似文献   

2.
正在通道著名的百里侗文化长廊,有一个十分经典的侗族村寨,名曰皇都。皇都侗寨是侗族歌舞之乡的典型代表,被湖南省文化厅首批命名为"群众文化艺术之乡",享有"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最佳景观景点""全国特色村寨"等众多头衔。侗家人从小就在歌舞的熏陶下成长,个个都能跳会唱,父子、夫妻、兄妹、妯娌同台演出是常  相似文献   

3.
《民族论坛》2011,(8):6-6
8月2日,新晃侗学研究会第一个分会——新晃侗学研究会中寨镇分会正式挂牌。 中寨镇是新晃侗族人民聚居地之一,这里的人们讲侗语、唱侗歌,至今还存有“行歌坐夜”古风,但许多侗乡人民还没意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此次侗学研究会分会的成立为挖掘侗族文化,培养下一代讲侗语、唱侗歌、学侗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空间。  相似文献   

4.
正阳烂,是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的一个侗族村寨,位于该县百里侗文化长廊的中心地带,距县城20余公里,东邻陇城镇坪稳村,南毗广西三江县林溪乡高秀村,北接坪坦乡坪坦村,西与坪坦乡高团村隔河相望。全村现有龙、杨两姓1 50余户800多人。  相似文献   

5.
<正>8月2日,新晃侗学研究会第一个分会——新晃侗学研究会中寨镇分会正式挂牌。中寨镇是新晃侗族人民聚居地之一,这里的人们讲侗语、唱侗歌,至今还存有"行歌坐夜"古风,但许多侗乡人民还没意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此次侗学研究会分会的成立为挖掘侗族文化,培养下一代  相似文献   

6.
正有科学家从生命科学的领域实验和考证出,在中国的56个民族中,侗族的DNA最为古老。侗族是否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或许,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太过模糊和遥远。但是,坪坦河边,这些丰富的民族集体记忆,的确蕴藏着太多我们还未知的秘密。穿越通道"侗文化长廊",让我对于生活在"南楚极地"的这个名叫"侗"的民族,从此不再陌生。  相似文献   

7.
正"吹起金芦笙,再跨幸福桥",热情的舞蹈跳起来,激昂的侗歌唱起来,雄浑的笙歌震天响。初春的下午,大型原生态侗族风情演艺《哆嘎哆耶?欢乐侗乡》在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皇都侗文化村演出大厅的精彩演绎博得游客们连声叫好。这是通道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中国侗族文化风情休闲旅游名县,精心创作的原生态侗族歌舞品牌。而这几十分钟的精彩侗族文化演艺,是通道乃至怀化一大批侗族学者和文化工作者的心血、努力与执著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作为湘西少数民族之一,侗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传统民俗文化和服饰文化艺术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彰显着独特的民族魅力。侗族服饰风格古朴、特色鲜明、配色素雅、工艺精湛,是侗族民族审美的重要体现,更是侗族历史变迁、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通过对侗族聚居地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侗族民族、文化,对侗族男士、女士、儿童、老年服饰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深入探讨了作为侗族服饰的专用面料侗布制作工艺。旨在传承和发展侗族服饰文化艺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推进民族服饰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沿通道县城西南方向的沅水上溯,就到达了“百里侗 文化长廊”的轴心地带。这里的山水情韵、侗式建筑和侗乡风情,使人情不自禁产生一种对纯自然和纯文化的回归之感。侗文化旅游在侗乡的兴起,使得侗族民间艺术及其创造者们的神秘面纱逐步被寻访的人们掀开。家住中国皇都侗文化村的吴尚德老人,就是一位成长于斯成就于斯的侗族民间音乐艺术家。 老人今年65岁了,虽年逾花甲,但是他对艺术的无限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通道侗族自治县呀啰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可谓喜事连连,公司侗锦产品在国内外各种展销展示会上大受青睐,订单飞来,公司产品供不应求。侗锦走向市场的成功,只是该县"非遗"项目产业化的一个缩影。通道原生态侗族文化享誉海内外,有侗族芦笙、侗锦织造技艺、侗戏、大戊梁歌会、侗族大歌等30多个项目被列  相似文献   

11.
正金秋时节,桂花飘香最诱人。金灿灿的稻谷裹着侗家人辛劳的汗水铺满田垄山坳。悠悠坪坦河犹如一条银光闪闪的玉带,自南向北流入渠水。河水清清,蜿蜒如歌,沿河的17座福桥将两岸珍珠一般的侗寨一个个连起来,共同构成了"百里侗文化长廊"中美丽的风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月桥、中步头桥、中步二桥、永福桥、迥福桥、永定桥、文星桥、普济桥、迥龙桥等9座桥,是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坪坦风雨桥"。如此密集的风雨桥群让来到这里的专家及游客啧啧称奇,而这里侗族同胞依山傍水而居、热爱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更是让人大为惊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青少年母语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侗族青少年的语言生活,认为:侗族青少年母语使用现状具有稳定性、兼用性、差异性的特点;侗族青少年在使用侗语过程中出现小舌音声母脱落、侗语词汇量减少、语法结构与汉语趋同等新特点;侗族青少年总体出现母语能力下降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就侗族母语使用情况的演变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侗款制度是侗族人民为了维护村寨秩序、解决纠纷、协调各种关系而建立起来的政治规范。它以款首的选举产生极其职责、鼓楼会议的召开、款约的制定和执行得以运行,支撑这一运行的基础则是由民间权威的合法性、"补拉制度"、独特的政治生态、多神信仰的侗族文化构成。  相似文献   

14.
侗语电影《童年的稻田》表明目前三江侗语代际传承情况有好的一面,也蕴藏着危机。实地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文章结合电影中所折射的语言代际传承问题以及田野调查结果,分析了多元文化背景下侗语面临的代际传承危机,提出以言护根、以文续脉,实施侗族母语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四个一”工程等活态保护策略,以提升侗族人民的母语文化认同,从而守住侗族文化的“根”,延续侗族文化的“脉”。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梳理、田野考察等方法对黔东南侗族武术文化的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黔东南侗族武术在技术上体现出山地特征,传承上呈现出地缘和血缘特征,技击心理上表现出防御特征;并认为山地自然环境下侗族先民的生存竞争、宋朝以前侗款组织下的武装防御、明清时期反抗斗争、宗教信仰下的"禁忌"和祭祀活动是黔东南侗族武术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侗族的礼俗对塑造侗家人真诚纯朴、热情好客的品格,对维系侗族社会和谐,发扬侗族礼俗文化,稳定地发展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研究侗族礼俗背后所具有的和谐意义,有助于人们认知、理解和诠释侗族的民族文化历史,尊重并吸收他种文化的经验和长处,也可以充分让世人认识侗人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7.
正坪坦河由北向南静静地蜿蜒,在灼烈的阳光下闪着细碎的波光。这是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部一条不大的河流。在坪坦的两岸缓布着许多侗族村寨,绵延50公里,构成了通道独特的侗乡文化长廊。整个武陵山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奇迹。在一个内陆的广大区域,以一个天然冰箱的能量保存着与周围地区迥然不同的文化秉性,传承着千百年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这在全中国和全世界可能都是独一无二、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人们在体味和品鉴这种文化味道的同时,也在以好奇的目光寻解这种神奇现象形成的基因密码。  相似文献   

18.
<正>地处湘桂黔交界地区的三省坡脚下,居住着近300万侗族人民,千百年来,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本民族独有的文化元素,形成了以侗族建筑、侗族歌舞、侗族服饰、侗族饮食为代表的文化现象。这里蕴藏着丰富灿烂的侗族文化,它既是侗族历史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侗族传统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块"圣洁之地",更是侗族原生态旅游的一颗亮丽明珠。在侗乡,有寨必有鼓楼,有水必有福桥。尤以长廊式  相似文献   

19.
<正>侗寨防火一直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而这次骆团侗寨的火灾则将这个问题凸显了出来。在过去,侗族村寨历来就有相当严密的防火、救火习俗,侗寨的防火工作是做得很好的,这是侗族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千百年来,侗族同胞把防火作为头等大事来管理。每一个村寨都经常用通俗易懂的侗歌宣传国家相关法律,建立村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促进了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民族饮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以柳州三江侗族聚居地程阳八寨景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对景区内饮食资源的呈现方式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程阳八寨侗族饮食有百家宴、侗族油茶、侗家三宝等,经过研究发现侗族的饮食呈现方式为:宣扬手工、古法的制作工艺、强调“侗不离酸”的传统民族饮食观念、打造以游客为主的旅游饮食活动。其呈现方式具有以下特征:饮食制作过程简单化、节庆饮食日常化、饮食活动表演化。对侗族村寨景区中饮食资源的研究可以推动侗族民族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其他少数民族村寨的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