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要在我国实现住宅产业化,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住宅企业组织模式。通过分析住宅企业组织模式发展的必要性,提出适合我国住宅产业化的住宅企业组织模式发展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建立虚拟住宅企业;第二步在虚拟住宅企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组建住宅产业集团。系统介绍了虚拟住宅企业产生的背景、概念、特征、组织结构,提出传统住宅企业的虚拟化进程,同时介绍了住宅产业集团的组建方式以及住宅企业在集团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住宅建设量大、面广,住宅产业化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我国住宅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现阶段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住宅产业仍停留在较低水平。因此,应依据各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其所处的阶段重新进行定位,通过在住宅产业化欠发达地区建立和完善推进住宅产业化组织机构,建立地方标准化体系;在住宅产业化较发达地区建立健全部品认定推荐制度,推行住宅性能认定制度等措施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的新型工业化国家在住宅福利供给渠道、供给对象以及供给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广角度、多主题的研究,这些可以成为我国推进住房改革,提升居民居住福利的参考思路。鉴于我国的国情,住宅福利的分层级梯次提升是全面促进国民住宅福利的有效途径,这种住宅福利研究思路是对国外住宅福利研究的补充和突破。  相似文献   

4.
在19世纪的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急速推进中,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住房、特别是下层阶级的住房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而开发商的运利行为、政府的不干预政策加重了工人的住房困难,于是在城市里,从地下室到阁楼都变成了工人住宅,把原先的公寓房子或联排住宅,进行重新分割,出租给不同的人群,或者修建背靠背式的大杂院式住宅,试图改善工人的居住条件。但是,工人住宅的改善,最终还有待于政府的干预乃至参与。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住宅建设现状和日本SI住宅建筑理念及技术的分析,介绍适用于SI住宅可变性技术的实现方式,及对相应工法和设备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集约型社会的新方向,即长寿命的可变的产业化SI住宅,并展望了中国住宅未来发展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既有住宅再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文章针对在建设节约型社会背景下我国城市既有住宅再生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以天津市为例对其实践进行了追溯;在归纳城市既有住宅改造再生理论的基础上,围绕天津地区既有住宅综合改造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整体化,循环化,产业化,智能化,人性化五个方面尝试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再生策略,以期引导、规范和促进既有住宅再生策略与适宜模式在实践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居民居住的多样性、流动性与不确定性带来了多元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大规模的城市住宅建设所形成的单一性、集合性的住宅空间已成为现代城市住宅发展的阻碍。文章讨论了城市居民居住行为的变迁对城市住宅的新要求,认为现代城市住宅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并能留给城市居民住宅改进发展的弹性空间,以适应不同人群对住宅功能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加速推进的住宅产业化进程,极大地提高了住宅建设的水平与质量,开辟了住宅建设的新途径,同时理论研究与技术探索也在不断取得进展,自2003年李忠富教授的《住宅产业化论》著作出版以来,大量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研究的内容日趋丰富,研究的视角不断拓展。如今,我国住宅产业化实践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无论是宏观的政策环境、市场条件还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均已构成了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有利因素,如何抓住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一书中表述的住宅思想对中国解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住宅问题具有深刻的启发作用。当前中国存在的住宅问题是现代化和工业化建设的必然产物。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住宅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更是哲学问题。解决城乡差异过大、政府监管房地产市场的制度设计存在重大缺陷和住宅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有助于中国住宅问题的根本解决,构建和谐社会目标达致。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目前住宅产业的现状,分析界定了住宅产业、住宅产业化和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通过分析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我国现阶段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文章首次深入探讨了住宅产业信息化和住宅产业电子商务对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贡献,强调供应链对产业化的促进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保障房的发展现状与融资渠道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1至9月份,全国保障房开工建设986万套,开工率为98%(不含西藏自治区)。我国保障房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如资金瓶颈、住房保障法制建设滞后、土地供应以及保障房的分配方面等问题,其中资金瓶颈问题是保障房建设的首要问题。由于保障房所需要的资金数额巨大,保障房建设中所面临的资金缺口一直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应通过以下途径逐步拓宽我国保障房的融资渠道:发挥商业银行在保障房建设资金方面的作用;吸引保险资金积极参与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充分发挥债券市场的功能;进行金融创新,引导多渠道资金用于保障房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政策导向为背景,结合西部地区村镇住宅的实际情况,分析村镇住宅的现状,提出基于轻钢与秸秆复合板结构的村镇小康住宅体系,并从定性及定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尤其从结构自重、建筑使用面积、施工周期及建筑节能四个方面与传统村镇住宅体系进行经济性比较,分析认为:轻钢与秸秆复合板结构的小康村镇住宅的综合经济性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住房建设存在房地产功能错位,供应结构严重失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不完善,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以山西省城市住房建设为例,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预测城市住房保障家庭收入保障线和计算保障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求得“十二五”期间城市分类家庭年收入、需要住房保障的家庭户数的比例,以及公共租赁住房、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和各类商品房的需求量,得出山西省城市“十二五”期间各年各类住房需求量以及总需求量,并对住房保障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算例表明:预测模型和各类住房所占比例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城市住房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政府在难以腾出大量资金进行大规模住宅建设的情况下,首先着力于整顿和理顺旧有房屋的租赁关系,进而积极调动房东修缮房屋的积极性,大力修缮旧房危房,合理调配住房,发挥已有房屋的使用效率,并通过取缔房纤、严惩纤手及机关团体退还购租民房等措施,积极解决城市民众的住房问题,缓解了日益紧张的首都房荒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现行住房供应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现行住房供应体系存在无法有效解决特定历史阶段,个体保障对象支付能力动态变动与保障群体总量相对稳定之间的矛盾;没有有效衔接保障与市场间的关系等问题。共有产权住房作为一种运行机制,可以在需求导向型理念下实现保障对象支付能力与实物型保障房供给之间的内在统一,又使得实物型保障房与商品房的互相转化更加顺畅,进而逐步实现住房保障的市场化运行。所谓住房保障市场化运行主要指实物型保障房获取土地、开发建设、销售方式以及保障房的租金与售价的市场化。在产权共有期间,保障对象是保障房的实际使用者,因此,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和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6.
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与文化历史的映射.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设的现状及我国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设相对滞后的原因,阐释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在借鉴国外优秀住房保障体系经验的基础上,以政府为主导,塑造地方特色为辅,制定出适合本国国情的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教训、密切联系中国实际的基础上 ,提出了住宅建设真正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一是大量兴建经济适用住房 ,形成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二是实现住房商品化 ,启动房地产市场 ;三是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房地产市场。我国的住宅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点 ,其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会日益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个人合作建房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合作建房是普通公民面对高不可攀的商品房市场的一种本能抵制和自我拯救,但需要在法律上确定个人合作建房的组织形式和个人合作建房过程中的资金筹措、建设模式、项目性质和权益分配等问题的正当性和可行性,确保公民能够通过有法律保障的个人合作建房制度来实现拥有理想住房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由于住房公积金分配逐渐显现的弊端,引起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扩大所引发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在社会上引发出一些不和谐之音,研究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对构建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由于利益驱使,"小产权房"以各种方式逐渐壮大并颇具规模,成为困扰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大问题。当前,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有关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土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小产权房"问题必须在城乡一体发展的思路下统筹解决,通过甄别房屋具体情况,在平衡相关利益的基础上,区分对待。"小产权房"这一习惯意义上使用的不规范概念终将变成历史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