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知识的社会价值具有二重性表现。从生产方式、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三个维度阐述了知识社会价值的三个正面性表现,同时从人体自身认识、人类生物性功能、人类文化、人类存在方式与安全性等方面对知识社会价值的负面性表现作了探索,认为,在知识发展过程中,知识社会价值的正面性和负面性在人的交往实践活动中构成一个辩证运动。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作为高级生物群体的人类社会,它也同样要遵循生物学其中包括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所以,人类社会是一个比自然生态系统更为复杂和高级的社会生态系统,或即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它也同样要遵从生态平衡的客观规律。为此,开展社会生态概念、社会生态系统、复合生态概念、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等人类社会生态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唯一的人类文明使人类自身孤独,而人类社会的美好前景更需要一个参照系,人类亟待与宇宙类人文明社会沟通。但是,宇宙类人文明社会迄今为止仍是一个未知领域。为此,本文以人类目前对于生物的本质认识,探知宇宙类人生物发生与发展的可能;以人类的独有的世界3作为衡量类人文明存在的判断标尺;以人类自身与地球生物对于信息载体与信息域的区分,来考虑与宇宙类人生物的通讯问题。  相似文献   

4.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生态伦理学不同思想派别都基于各自立场阐发了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观点,可以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所借鉴。人类中心主义从人类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维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平等主义从个体权利的角度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支持;生态整体主义从生命共同体的角度论证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将生态伦理中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思想合理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是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经济时代的演进及生物经济法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形态发展到成熟阶段,标志着经济社会进入相应的经济时代。人类经济社会预计将于21世纪20年代末期进入生物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即真正的生物经济时代。每个经济时代的发展都符合“S”型曲线增长规律。生物经济时代将有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人本社会等三种社会形态并存,且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和谐关系。生物经济在目前成长阶段表现出的法则雏形包括 :生物科技融合、超越自然进程、生物过程法则、生物科技产业不对称、全球化与研究尺度反比法则。比较分析后发现,生物经济法则具有协调性、整体性及包容性 ;生物经济是农业经济在更高层次上的回归 ;“人本化”理念将成为生物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 ;现代生物技术正在并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生态原本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其含义是生物与其环境关系的状态,生态学则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关系的科学,由于没有哪一个生物体能够独立于其他生物体而生存,生态学研究实际上包括生物内部关系和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关系两个方面。生态学的思想移植到社会学领域,形成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人类(社会)生态学,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群体与其物理(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因此生态的概念获得了社会学的意义,其含义是人类群体与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关系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健康观念是由不同的科学历史防段所决定的。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医学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分化、交叉、渗透、综合、新兴的边缘学科的出现,特别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对健康的认识必将日趋确切和更符合健康本身的规律。纵观人类对健康认识的过程是逐渐从生物领域推向了社会领域由此而产生生物的健康观和生物—心理—社会健康观。生物的健康观认为:  相似文献   

8.
生态原本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其含义是生物与其环境关系的状态,生态学则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关系的科学,由于没有哪一个生物体能够独立于其他生物体而生存,生态学研究实际上包括生物内部关系和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关系两个方面.生态学的思想移植到社会学领域,形成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人类(社会)生态学,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群体与其物理(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因此生态的概念获得了社会学的意义,其含义是人类群体与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关系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生物意象与人格精神--李商隐"无题"诗意象特征分析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李商隐"无题"诗中诸生物意象的统计、分析、综合和抽象的结果显示,诸多生物意象多与人类情感、人格精神和人格力量相关,很大程度地表现出拟人化的特点.生物意象所表现的人类情感和人格精神的高尚,及其在自然、社会环境中表现出的人格力量的无奈,构成了"无题"诗意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 ,以全新观点诠释环境作用的社会生态学和强调生物作用的现代生物学 ,从不同角度对人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崭新观点 ,对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实施颇有启示。文章对生态学理论、人类行为学和行为生物学、行为遗传学等现代生物学理论和生态系统论、群体社会化理论等社会生态学理论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1.
<正> 人类在自然界中产生以后,就通过生产劳动不停地与自然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从而维系着人类的生存与繁衍。正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人类创造了比生物生态系统更为高级、更为复杂的人类社会生态系统。二者都是以自然地理系统为其天然背景的。在这三个系统中,一般说来,物质流能量流主要沿着自然地理系统——生物生态系统(天然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路径进行的。反向的能流与物质流规模比较小,以下我们将从历史演变的角度,以人类为中心阐述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面孔审美具有普遍共性,这与面孔所能传达的生物信息内容相关.结合美学、心理学、生物学等理论研究成果,可将人类面孔审美的生物信息评价划定为三个层次:第一,面孔审美包含着对"人性"度的衡量;第二,面孔审美包含着对人类繁殖潜能的评价;第三,面孔审美包含着对个体性格特质等社会化信息的考察.三者共同揭示了人类面孔审美的生物共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各种各样的病毒、细菌等危害人类健康的生物也相继的出现并时刻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柜的研制抑制了各种有危害的生物对研究人员的危害。但如何选择真正安全的安全柜,本文给出了很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人作为生物人和社会人,具有许多生物的和社会的共性。如人类在哭和笑时的表情是一样的;高兴、痛苦、憎恨时的心理是一样的。然而世界又是多元的,各民族有各自的语言,这就产生了跨民族交际时翻译的需要;各民族又由于地理区域、社会制度、宗教、风俗习惯等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文…………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在今后二、三十年中,看来将出现两个重大变化:1、通过数据库、计算机、微处理机,和包括人造卫星在内的无线电通讯技术,社会将日益趋于计算机化。2、“生物工艺学”的蓬勃发展,将导致生物革命。  相似文献   

16.
尽管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有着天然的不同,但是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就必然带有自然界的某些特征与规律。广告传播是人类信息社会最重要的传播现象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传播呈规模化、系统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广告信息传播主体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呈现出类似自然生物之间的一种生态关系。本文试图在普通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上构建广告生态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17.
全球治理时代,现代生物技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因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利益性和风险性等特征,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主要涉及个人、国家与国际3个层面.作为生物资源大国和粮食大国,中国应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生物安全观,从战略高度重视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关政策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自然生态学到社会生态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生态学在与自然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等渗透融合的同时,也与人文社会科学生机勃勃地交叉综合着,由此诞生了物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物生态学、数学生态学、系统生态学、人类生态学、行为生态学、心理生态学、文化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教育生态学等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并迎来了从自然生态到社会生态的进化与发展,和由自然生态学向社会生态学的必然跃迁,从而开创了当代生态科学深入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人口结构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生态环境变迁与人类自身发展相互作用的历史产物,研究掌握人口结构变动趋势,对于进行人口预测,制订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人口结构各因素中,包括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这两大因素的人口自然结构,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生物基础.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快速变化,造成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人口性别结构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20.
竞争,尤其种内竞争,是生物存在和进化的机制和动力。虽从发轫之日起人类社会内部就存在竞争,但唯有市场经济的出现,才在其内部建立普遍、持久、高效的竞争机制,从而使人的生理素质或类属能力更好地得到维持和提高,推进了社会的演进和发展。旧经济体制却违背了这一规律,人为地取消竞争,长此以往社会必然倒退。人类应该遵循竞争规律,创造一定的社会条件优化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