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空间生产实质上表明的是空间生产与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在基于空间生产视角审理社会发展时既要看到空间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进步作用,又要看到空间生产与社会建构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城市是空间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城市的特点表明城市建构具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即技术建构和社会建构。城市发展的终极价值指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主要强调了城市建设的技术建构,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甚至遮蔽了城市发展的社会建构,由此导致并强化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实现城市建设从技术建构到社会建构的转换成为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历史抉择。  相似文献   

2.
社会时空是人的社会实践形式,与实践构成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实践系统中的内在矛盾成为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技术创新反映这种矛盾,并成为克服这种矛盾的异质性力量.由于时间和空间总是对实践存在制约性,也就成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技术创新从本质上讲就是对时间和空间进行优化与建构.虽然时间和空间由于技术改造得以重塑,但其对技术创新活动也存在一定制约,不同时空结构影响着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和创新效果,这也是实践与时空矛盾关系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3.
随着西方人文社科领域的“空间转向”,空间、空间性、空间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在这场转向中,“文学空间”开始受到关注和深入探讨。现有的研究已涉及文学空间的许多方面,却也有不少问题还需做出系统讨论与理论建构。比如,这个空间应如何界定,有何特点,有着怎样的构成?文学空间是对关系的建构,关系性和建构性是其本质特征。这个空间既是各种关系的集合:时间关系、位置关系、权力关系、伦理关系、价值关系等,也是语言建构、心理建构与文化建构的结果,并置与重叠是空间建构的重要方式。作为关系建构的文学空间既具有抽象性和结构性,又强调视觉性与图像性,与现实空间既相关又不同。  相似文献   

4.
发展乡村公共文化需要在实体空间基础上拓展包括制度空间、生活空间、思维空间、对话空间等在内的虚拟空间。场景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以及社会结构理论等都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解构与建构提供了支撑。在乡村公共文化发展过程中,面对记忆空间、生产空间和制度空间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改变行政指向下单向度的文化植入模式,形成"政府+社会+村民"的文化生产多元主体,依托乡村文化发展的实体空间,展现文化张力,拓展处境空间和形成多元发展动力。发展乡村文化不仅要重复过去,还要创造未来,乡村居民需要通过体化实践增加记忆空间,拓展生产空间,完善制度空间,改变乡村社会的几何图式,形成更加完善的文化图景。  相似文献   

5.
开发教材‘留白”是为了利用“留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的“留白”给学生留下了与教师、教材互动的时间,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给学生留下了对文本资源进行创造与超越的机会。为完善学生知识建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自我实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提供了实现的支点。  相似文献   

6.
Ifantidou关于元话语语义/语用性质的论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元话语在语篇空间建构中的动态的隐喻过程,即“作者-语篇-读者”之间的心理映射。语篇的宏观空间建构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的心理空间建构。元话语和心理空间构造词本质上具有共性特征。因此,通过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ly结尾的副词(即-ly元话语)的数据统计分析,则能较充分地论证元话语作为空间构造词对语篇空间的建构和解构。  相似文献   

7.
哲学的发展应是对其本质内容的增进和丰富,体系的建构只是哲学发展路上的一个必要手段.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践哲学,它的发展同样需要建构体系,不同的是应建构多种哲学体系才能解读出其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积木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空间技能和空间语言的发展,积木游戏中幼儿的建构水平也与空间技能、空间语言相关。从积木游戏促进幼儿空间能力发展的脑机制研究,空间技能、空间语言与建构水平的关系,以及相应的测量方法分析了与积木游戏相关的研究进展。未来关于积木游戏中空间技能、空间语言、建构水平的研究可同时考虑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借鉴国外相关测量工具时要注意汉化,更全面的了解幼儿建构水平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与现代乡村旅游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文化是建构于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连续性的生活方式,是乡村旅游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源.嵌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经过时间和空间层面的形塑,被赋予体验和愉悦的功能,成为乡村旅游存在和发展申一种有效的配置性资源.在实践中,参与性、知识性、娱乐性较强的传统文化通过时间和空间的错位,得到了有效地形塑,受到了乡村旅游者的欢迎,乡村旅游也因此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化建构问题,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一个实际存在并应该继续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老舍可谓中国现代文学民族化建构的先驱,他的成就和经验不仅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具有开拓性的意义,而且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与实证主义的抗争从未停息过。当下的“社会建构论运动”正是反实证主义传统在后现代境况中的继续。因此,与其说“社会建构论”是一场运动,不如说它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的一种共识。然而,在这一大的前提下,又存在有许多不同的主张。通过对社会建构论某些代表观点在社会科学中的发生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发展进行梳理,可以探讨语言(或话语)与心灵实在间的内在逻辑是如何建构起来的;亦可以此来认识为什么社会建构论者在不同程度上都认为话语应该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合法主题。  相似文献   

12.
品特戏剧中的人物大多出身卑微、地位低下,为了能够占有一方空间,常常和他者展开各种形式的较量。对他们而言,一定的空间既是生存的最低物质保证,更是财富、权力、身份的象征,关乎自我身份与精神世界的建构。品特戏剧中人物之间的空间争夺,不仅是特定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也是人类本性与命运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社会空间转向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时间独大,而忽视空间维度的局面,大量学者开始关 注空间与空间理论。在文学上也出现了文学作品的空间叙事,非裔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宠儿》正是空间叙事的典范,通过 在作品中建构社会文化空间、心理空间、社区公共空间,以小说中三个黑人女性命运为时间线,从时间的历史性与空间的共时 性两方面实现十字交叉式叙事,从而实现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社会性别的文化建构理论曾对认识女性在人类文化中处于不利地位的普遍文化模式进行解读,认为任何一个社会或文化都有一整套机制把男女间生物性的差异转化为社会性的差异.以西双版纳傣族、直苴罗罗泼彝族以及大理白族社会中语言的性别身份建构为例,通过对语言在建构男女性别差异和性别不对等关系中的作用的分析,提出尽管男女性别二元对立结构分析存在若干病诟,但该分析方法有助于揭示具体社会情景中的性别权力关系,在当下中国性别关系研究中仍然有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社会公德的现代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传统社会极为漫长,其自然经济、专制统治、家族制度和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文化样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社会公德的生长发育.而从上世纪初叶肇始的社会公德培育又存在着许多问题.现今,我们需要通过培育公共领域、发展公德教育、建立健全奖惩机制等途径以实现我国社会公德的现代建构.  相似文献   

16.
在电影史中,存在着不再作为叙事背景且从叙事中独立出来的景观,呈现出自身的自治性、主体性和现代性。“荒野”景观概念通常被划入野性大自然范畴。荒野景观是近年中外现实题材电影中的一个共同点,呈现社会的征候群,以不同表征来锚定人的生存困境。现实题材电影中的荒野景观主要有三类,一是从叙事中独立出来成为自治的荒野景观,一是直接从社会空间中建构社会荒野,一是微叙事以宏大叙事中的荒野为参照,重新建构当下现实题材中的荒野景观。三类荒野的建构都呈现出空间的荒野表征并非外在于象征秩序,而是与象征秩序紧密相连,同时昭示着未来所建构的现实世界中的荒野不再是原初外在于象征秩序中的荒野,而是象征秩序本身。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发展所面临的政治道德现状的基础上 ,指出了政治道德建构可资利用的资源和政治系统为此进行自我调整的必要性。作者认为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中都蕴涵着对我国当前的政治道德建构有价值的因素 ,应该在批判的基础上汲取。同时 ,政治系统也应该加强其自身的调整 ,以配合转型期政治道德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一体化理论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金融一体化理论研究,应该以金融学和地理学为共同载体,并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系统科学中汲取营养[1](P62-68).只有植根于"区域",创立独特的"空间"视角,既坚定地理思维,也坚持系统科学,才能完成金融一体化理论的建构.金融一体化理论的建构过程也是"空间"与"金融资源"、"金融产业"、"金融地域运动"、"金融效率"、"金融地域系统"、"金融开放"等有机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践行科学发展观,从多方面、多层面对和谐体育的内涵、特征进行多元解构与建构,力求在理论层面有所创新,从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本土化是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和实务推进中的一种自觉的群体性的学术取向和实务导向。社会工作本土性知识的合法性建构表现在:文化价值观念关联、话语过程与价值性合理性对话,意识形态、政治实践过程与合法性辩护,地方性知识、本土经验反思性与有效性建构。其知识建构原则体现为:契合本土经验和满足现实需求原则,与西方知识沟通与理性对话原则,本土文化资源发掘、开发传统与超越传统的原则。其知识建构路径表现为:"本土性契合"和"结构性亲和",文化主体意识自觉、自主性实践和反思性建构,以"认同问题"为核心和创造性转化,实现理论建构中的历史—文化嵌入性。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需要经由创造性转化的符号资源、社会表征系统和价值系统,构建中国文化系统下的社会工作的意义生成方式、言语的有效性基础、意义生成规则和社会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