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是近20年来语文教育界研究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也是争论较多的焦点问题。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语感是什么?怎样培养语感?”这两个问题进行的。本文从理论层面谈起,探求了语感的含义、特征、心理机制,回答了“语感是什么”的问题;最后落实到实践层面,提出了语感培养的两条途径,回答了“怎样培养语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培养中学生的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认识语感的内涵、基本特点、构成要素,以及语感与作品情感的关系,这是语感训练的理论前提。由此,理法分析与语感实践是训练学生语感能力的两条途径。语感实践主要包括感受生活、重视诵读、多读多写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语感能力与学生的语文水平密切相关。语文教学必须研究语感的内涵、特征、形成及发展规律,并寻求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途径和手段。作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语感的形成与培养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但语感与语言实践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英语语感的研究,却长期被忽视。在教学实践中,一种有益的探索是从词汇、句子、篇章及利用汉语语感等方面培养学生形成英语语感,达到“在翻译实践中学习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语感及语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的语感指操一种语言的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所形成的对这一自然语言的综合的感觉。所“感”的对象为所使用的包括听觉和视觉在内的一切言语 ;狭义的语感主要指语文阅读活动中对书面语言的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多方面的综合感受。语感对象虽包括听觉言语 ,但主要指在口语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过的书面语言。广义的语感研究是指语言学界及相关学科对语感所做的学术性理论研究 ;狭义的语感研究指语文教学领域对语感所做的教学实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语感教学”系国文教改提出的新概念。针对英语教学中“知识中心”在理论上的不足和实践中的困惑 及“教学分离”、“知能分离”、“分能失衡”等问题,文章将“语感教学”借鉴到英语教改之中,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上论证了“语感教学”作为英语教改指导思想在方法论和实践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外汉语语感教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语感、语感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阐明了语感教学应贯穿对外汉语教学的始终,应分阶段侧重培养,并结合汉语的特点充分利用语境进行教学,以及加强语言实践的原则。最后阐明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语感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语感是语言学习和教学领域重要的实践问题,语言学界对语感的内涵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英语语感在本质上和功能上都要求有英语美感的参与。语感与美感的关系是双重的,并不是简单的涵盖和从属,语感是基础,而美感是对语感的深化。英语作为一种美的语言,包括内容美和形式美。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对英语形式美的感受和认知对语感的形成则更为重要。联想和移情是学习者培养语感所必需的两大心理因素,语感的形成要求有丰富的联想和感情的激发。  相似文献   

9.
语感的形成与培养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但语感与语言实践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英语语感的研究,却长期被忽视。在教学实践中,一种有益的探索是从词汇、句子、篇章及利用汉语语感等方面培养学生形成英语语感,达到“在翻译实践中学习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殷平 《南都学坛》2009,29(5):F0003-F0003
语感就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能力,是对文学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种语文能力的心理学表达不是别的,就是语感。于是,语文能力目的论就转化为语感目的论。它的逻辑是这样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感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所以,语感教学也就成为语文教学的轴心。王尚文先生指出:“语感是语言能力的‘纲’,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情感化和情感化的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爱雪 《南都学坛》2002,22(1):82-84
语言的情感化是客观的。它表现在语言情感的生理化、语言情感的符号化和语言情感的语音化三个方面。建构在传播论、符号论和平衡论基础上的情感化的语言表达方法 ,使语言交流产生“情感效应” ,从而提高语言交际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网络空间的交际用语是把双刃剑,多形态的语言带来了网络交际的便捷,但也为语言系统本身和思想情感交流带来诸多困扰。文章基于网络空间交际用语的基本形态,认为语言在网络空间交际互动中体现出多重经济效能,语言趋简是以较小的语言资源投入实现最佳的交互目的;语言趋快是为了减少交际的时间成本;语言趋新是为了获取交际关注与群体认同。因获取语言经济效能而对汉语系统、言语交际以及语言生态文明等带来了一定的损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中学政治课教师的职业技能之一——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结合实例,从有声语言、无声语言(态势语言)和电教语言三方面阐述政治课教师的素质修养。  相似文献   

14.
语言规划的研究单元是社会共同体中的语言集团 ,研究对象与任务是确定各语言集团在社会共同体中的语言地位、协调其语言关系 ,提高全社会的语言交际效率 ,促进全社会的语言凝聚力 ;研究重点与难点是如何处理各语言集团之间的语言差异与冲突 ;语言规划的实施主体是政府机构 ,实施的手段是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语言政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效果的意义和作用入手,分别探讨了语言本身的环境和语言的社会环境对语言表达的影响,论述了运用语言的优劣得失是对于语言环境而言的.指出了我国传统的汉语教学在这方面重视不足,提出了理想的语言教学过程模式.  相似文献   

16.
汉语和英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虽然有其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共性,但由于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文化传统等因素而具有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构成我国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障碍。为此从语言形式和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汉语和英语的字词、句子表达、语篇表达等层面进行了剖析,力图多方位地揭示出两种语言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迁移或语际间影响存在于二语习得中 ,对迁移的认识是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本文列举分析了语音、语义词汇、句法和语篇等语言层面上的迁移现象 ,阐明迁移发生的条件、范围和特征 ,介绍这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迁移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面对语文教学"缓慢差费"这个问题,我们究竟应该怎样上语文课?语文课应回归本位,抓住语言训练这个重点,掌握语言训练规律,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以提升学习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初Haugen提出了语言生态学,这是一门有别于传统语言学的新兴语言学科,研究环境与语言的相互作用。由于它与语言接触、语言衰亡等研究之间的渊源关系,使它更多地关注环境对语言的作用。Haugen把这一作用分成十个方面,为语言生态学确定了研究范围;Muhlhausler提倡综合分析影响语言存在和发展的因素,批判语言帝国主义,将维护语言多样性作为语言生态学的主要关怀;Tsuda在继续深入批判语言霸权主义和语言殖民主义的基础上,引入语言平等、语言人权思想,加深和拓宽了这一学科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交际日益频繁。人类交际带来语言接触;语言接触加剧了语言竞争,导致语言霸权与语言濒危。语言的本质、社会价值和语言态度促使语言权利的产生,语言权利促使语言维护。国际社会濒危语言维护的措施与经验对中国汉语国际传播及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